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主备人:李爱梅日期:教者: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运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安排个人加工及备注一.交流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确定转化的策略1.出示例1,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提供的两个图形,然后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2.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一种想法是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另一种想法是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在比较他们的面积。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教师可提示学生进一步观察两个图形并思考:如果将图形中凸出的部分割下来,并移到凹进去的部分,会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什么形状?3.适时揭示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索转化的具体方法,解决问题1.提问: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学生尝试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2.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图形分别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3.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三.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的问题,进一步感受转化的价值1.引导: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过转化的策略解决过那些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可有选择的板书。2.提问: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3.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了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四.自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中的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2)出示右边的图,你能说出图中的哪个部分是这几个数的和?(3)引导学生如何转化成怎样的算式?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4)小结: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2.指导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让学生来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五.拓展练习,巩固转化的策略1.做练习十四第1题(1)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2)让学生数一数,明确数的时候可以根据题意一层一层的数。(3)启发:如果不画图,有更简单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提示:产生冠军,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4)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2.做练习十四第2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填空。说出是怎样的转化方法。3.做练习十四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方法。六.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主备人:李爱梅日期:教者: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安排个人加工及备注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以前学过的相关数学问题。二.教学例21.出示例2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可以知道什么?你会列方程解答吗?2.学生尝试解答。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式。3.讨论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列方程解答,还可以怎样解答?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女生人数占美术组总人数的2\(3+2)”。一种方法是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是,通过把题目中的关键条件进行转化的方法,使原本用解方程解答的题目转化成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的题目。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转化能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简单,从而使学生明确可将条件转化成“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2.做练习十四第4题重点是帮组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3.做练习十四第5题。让学生独自天空,集体交流。1、做练习十四第6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化。5.做练习十四的思考题可提示学生抓住“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进行思考:把第一支蜡烛看作1份,燃去的就是这样的4份,全长就是这样的五份;把第2支蜡烛剩下的长也看作同样的一份,燃去的部分是这样的两份,全长就是这样的三份。所以这两支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5:3.必要的话,也可以先画出线段图,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以前学过的数学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主备人:李爱梅日期:教者: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安排个人加工及备注一.复习引新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二.探究新知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分析。大组汇报.相互评价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说说是怎样想的?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学生看图思考。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3.练习十五第1题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4.练习十五第2题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5.练习十五第3题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去做?四.评价延伸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消费支出情况并进行分析吗?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主备人:李爱梅日期:教者: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认识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2.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的对比,认识众数。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教学重、难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众数和平均数的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安排个人加工及备注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男式皮鞋的情况如下表。讨论:假如你是这家鞋店的经理你最关心什么(哪种尺码销售最多)?假如让你去进货,你有什么想法?小结:我们通常不大关心所销售的鞋的平均尺码,而是关心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便于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今后进货量。指出:这里的23.5厘米的尺码销售量最多,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众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众数的相关知识。二.在尝试填表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出示例2尺码/cm2424.52525.52626.527数量/双415344829185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讨论交流一:做实验的9人中,发芽()粒的人数最多,有()人。在发芽粒数()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学生填写,交流,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一组数据的众数。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众数?举例说明。三.在分析对比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讨论交流二:除了知道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还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根据学生的交流,完成板书:平均数14——平均发芽的粒数;众数17——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启发:用哪个数据代表9个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更合适一些?师:用众数表示整体水平比较合适。四.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运用统计决策1.“练一练”第1题:找出众数,说明理由。2.解决课始的问题:假如让你去进货,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师:尺码25.5厘米的皮鞋代表着顾客的整体需求。3.练习十六第1题: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并解释求出的每一个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含义。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师: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4.这是六(3)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统计:5.04.95.35.24.75.24.85.15.35.24.85.04.55.14.95.14.75.04.85.15.04.84.95.14.95.14.65.14.75.15.05.15.14.95.05.15.25.14.65.0(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左眼视力4.54.64.74.84.95.05.15.25.3人数合理分工,明确用划“正”法统计收集数据。(2)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各是多少?(3)谁知道视力是多少就是近视了?那你觉得这个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五.在归纳总结中体验,形成知识能力。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下面是从昆山人才市场获得的甲乙两家公司的员工招聘信息,胡老师有一位亲戚今年正好大学毕业,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应聘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帮他?乙公司员工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普通职员人数12522月工资/元5000400030002000员工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普通职员人数12522月工资/元6000550040001800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主备人:日期:教者: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认识中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认识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意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