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药动学(2014080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药动学第一节药动学基本概念、参数及其临床意义一、隔室模型(compartmentmodel)在药动学中,为了较方便的推导出药物体内配置状况的量变规律,把药物在体内的配置状况分成若干个隔室。隔室是一个假设的结构,在临床上它并不代表特定的解剖部位。如体内某些部位中药物与血液建立动态平衡的速率相近,则这些部位可以划为一个隔室。给药后,同一隔室中各个部位的药物浓度变化速率相近,但药物浓度可以不等。单室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药动学模型。当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能迅速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並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都属于这种模型。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身体各组织药物浓度都一样,但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双室模型假设身体由二部分组成,即药物分布速率比较大的中央室与分布较慢的周边室。中央室包括血液及血流供应充沛的组织如心、肝、肾、肺、内分泌腺及细胞外液。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能很快的分布在整个中央室,血液与这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可迅速达到平衡。周边室代表血流供应较少的组织,如肌肉、皮肤、脂肪组织,药物的分布比较缓慢。常用的隔室模型是单室模型与双室模型。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三室和多室模型亦逐渐被采用。三室和多室模型是在双室模型的基础上,按分布速率快慢将周边室再分成若干隔室。三室以上模型数学处理复杂,很少见。室模型是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人为模拟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形状与实验时血液样本取样间隔等因素有关。同一药物在不同研究中可能采用不同的室模型。二、药动学参数1.速率常数(rateconstant)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大多属于一级速率过程,即过程的速度与浓度成正比。速率常数用来描述这些过程速度与浓度的关系,它是药动学的特征参数,如表征药物吸收过程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征药物消除过程的消除速率常数k,和表征药物在尿中排泄快慢的尿排泄速率常数ke。在临床上,针对药物而言,其速率常数越大,表明其体内过程速度越快。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1或h-1。药物从体内消除有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和胆汁排泄等。药物消除速率常数是代谢速率常数kb、排泄速率常数ke及各胆汁排泄速率常数kbi之和:𝑘=𝑘𝑏+𝑘𝑒+𝑘𝑏𝑖+−−−−−−(9-1)但在临床上,一些药物存在主动转运或载体转运,当药物浓度大到一定程度后,载体被饱和,药物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无关,速度保持恒定,此时为零级速度过程。2.生物半衰期(bio1ogicalhalflife)生物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以t1/2表示,单位取“时间”单位。生物半衰期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1/2小;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其t1/2大。t1/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或剂量而改变。但消除过程具零级动力学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在药物剂型选择与设计、临床用药方法确定等过程中,t1/2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维持疗效,半衰期短的药物需频繁给药。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表示。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CXV/(9-2)式中X为体内药物量,V是表观分布容积,C是血药浓度。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通常以“L”或“L/kg”表示,后者考虑体重与分布容积的关系。V是药物的特征参数,对于具体药物来说,V是个确定的值,其值的大小能够表示出该药物的分布特性。从临床角度考虑,分布容积大提示分布广或者组织摄取量多。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分布容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不同组织中的血流分布、药物的脂溶性、药物在不同类型组织的分配系数。肥胖者脂肪多,亲脂性药物在其中分布亦多,血药浓度降低,V值增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白蛋白血症患者的血中药物浓度升高,则V值减少。但要注意的是,在多数情况下表观分布容积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因而是“表观”的。4.清除率(clearance)清除率是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又称为体内总清除率(totalbodyclearance,TBCL),清除率常用“Cl”表示。Cl是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率的药动学参数,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在临床上主要体现药物消除的快慢。计算公式为Cl=𝑘𝑉(9-3)例如某药物的血药浓度是0.20mg/ml,其消除速度为15mg/min,则每分钟被清除的容积为15/0.20=75(ml/min)。清除率表示从血液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率,并不表示被清除的药物量。Cl具有加和性,多数药物以肝的生物转化和肾的排泄两种途径从体内消除,因而药物的Cl等于肝清除率Clh与肾清除率Clr之和:rCl+Cl=Clh(9-4)第二节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一、血药浓度分析1、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能很快随血液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该时刻体内的药物量成正比。其体内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如图9-1如示。X0——→X=C×VK图9-1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示意图图9-1中,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X为时间t时体内药物量。单室模型静注给药后,药物的消除按下列一级速度进行。kXdtdX(9-5)式中:dX/dt为药物的消除速度;k为消除速度常数;负号表示体内药量X随时间t的减少。从(9-5)式可推出下面的公式:𝑋=𝑋0e−𝑘𝑡(9-6)𝐶=𝐶0e−𝑘𝑡(9-7)lgC=−𝑘2.303𝑡+lg𝐶0(9-8)其中C0为时间是零时的初始血药浓度。(9-7)式表示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指数函数表达式,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如图9-2所示。图9-2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2、基本参数的求算当静脉注射给药以后,测得不同时间ti的血药浓度Ci,根据(9-8)式,以lgC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如图(9-3)所示。采用最小二乘法作直线回归,可求得斜率b和截距a,根据直线斜率(-k/2.303)和截距(lgC0)求出k和C0。k=-2.303斜率(9-9)𝐶0=lg−1a(9-10)图9-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对时间的半对数图3、其它参数的求算(1)半衰期(t1/2):kt693.02/1(9-11)从上式可见,药物的半衰期与消除速度常数成反比。除药物本身的特性外,生理及病理状况能够影响药物的半衰期,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受损者,均可使半衰期延长。(2)表观分布容积(V):00CXV(9-12)式中,X0为静注剂量;C0为初始浓度,可由(9-8)式回归直线方程的截距求得,代入上式即可求出V。(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以给药后测得的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曲线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横坐标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AUC可由一些参数计算得到AUC=𝐶0𝑘(9-13)AUC=𝑋0𝑘𝑉(9-14)当给药剂量X0,表观分布容积V和消除速度常数k已知时,利用上式即可求出AUC。(4)清除率(Cl):药物体内总清除率是消除速度常数与表观分布容积的乘积。也可换算后根据下式求得:AUCXCl0(9-15)例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t(h)1.02.03.04.06.08.010.0C(μg/ml)109.7880.3558.8143.0423.0512.356.61试求该药的k、t1/2、、V、Cl、AUC以及12h的血药浓度。解:先将血药浓度C取对数,再与时间t作线性回归,计算得斜率b=-0.1355,截距a=2.176所以回归方程为:lgC=-0.1355t+2.176参数计算如下1)k=-2.303×(-0.1355)=0.312(h-1)lgC0=2.176C0=150(μg/ml)2)t1/2=)(22.2312.0693.0693.0hK3)V=1501000105000CX=7000(ml)=7(L)4)Cl=kV=0.312×7=2.184(L/h)5)AUC=hmlgkC)/(7.480312.015006)求12h的血药浓度,可将t=12代入上述方程式,即:lgC=-0.1355t+2.176=-0.1355×12+2.176=0.5512h的血药浓度C=3.548μg/ml二、尿药排泄数据分析某些情况下,血药浓度测定比较困难,如血药浓度过低,缺乏精密度较高的含量测定方法,不便对用药对象进行多次采血等,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大部分药物以原型从尿中排泄,并且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即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的药量成正比。1、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静脉注射某一药物,其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Xkdtdxeu(9-16)式中:dtdxu为原形药物经肾排泄速度,Xu为t时间排泄于尿中原形药物累积量,X为t时间体内药物量;ke为肾排泄速度常数。将(9-6)式代入上式,得:kteueXkdtdX0·(9-17)2.参数的求算将式(9-17)两边取对数,得:0·lg303.2lgXktkdtdxeu(9-18)以dtdxulg→t作图,得一直线(如图9-4所示),该直线的斜率与血药浓度法(lgC-t作图)所得斜率相同。通过直线斜率(-k/2.303)即可求出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所以,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既可以从血药浓度得到,也可以从尿药排泄速度数据得到。该直线的截距为lgA,则:A=keX00xAKe(9-19)因此,通过该直线的截距即可求出肾排泄速度常数ke。图9-4单室模型静注尿药排泄速率-时间半对数图“dXu/dt”应为t时间的瞬时尿药排泄速度,实际工作中只能在某段时间间隔“t1→t2”内收集尿液,以该段时间内排泄的原形药物量“xu2—xu1”即△Xu,除以该段时间“t2-t1”即△t,得到一个平均尿药速度“△Xu/△t”。该平均尿药速度可以近似地看作该段集尿时间内,其中点时间的瞬时尿药速度。因此0·lg303.2lgXkt中ktXeu△△(9-20)tXu△△=(尿药浓度)×(尿液体积/集尿间隔时间)第三节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一、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静脉滴注是以恒定速度向血管内给药的方式。在滴注时间T之内,以恒速速度k0增加药量,同时又以一级速度过程从体内消除。当滴注完成后,体内才只有消除过程。体内过程的模型如下图所示。kk0——→X——→图9-5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示意图在0≤t≤T时间内,体内药物量一方面以k0恒速增加,另一方面从体内消除,药物从体内的消除速度与当时体内药物量成正比,体内药物的变化速度是这两部分的代数和,用微分方程表示为:kXkdtdX0(9-21))1(0ktekkX(9-22))1(0ktekVkC(9-23)式中,dX/dt为体内药物量的瞬时变化率;k0为零级静脉滴注速度;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式(9-22)、(9-23)即为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药量X或血药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式。二、稳态血药浓度静脉滴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逐渐上升,然后趋近于恒定水平,此时的血药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称坪浓度,用Css表示。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kVkCss0(9-24)从式中可以看出,稳态血药浓度与静滴速度k0成正比。达坪分数fss则为:𝑓ss=1−e−𝑘𝑡(9-25)从式(9-25)可见,k越大,趋近于1越快,达到坪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