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测试题一、选择题5.图2-1中资源最先被开发的地区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6.下列开发利用和消费能源的措施,最合适的一项是①西南、中南地区大量开发利用煤炭和石油②西北地区新建电站和水电站③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城市居民生活燃料改用天然气④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⑤综合开发水能,华东、华南用核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图2-3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14.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15.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间D.扬尘16.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7.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是A.保护林区生态平衡,需要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B.林区的降水多被树冠截留,因而林区内地面很干燥C.森林利用与保护是辩证关系,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D.我国在风沙危害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营建经济林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据此回答18~20题。18.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荷兰围海造陆,全国1/5的土地是从海洋中得来的B.排干三江平原的大面积沼泽,变“北大荒”为“北大仓”C.我国在西北地区建水电站D.加拿大大规模开垦五大湖以北的草原,生产小麦,增加出口20.有关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制定依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人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公平就没有生态环境保护,没有代际之间的公平,就没有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B.因为地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必须限制自身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C.因为地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很多环境问题表现为全球性。因此解决、治理全球性环境问题也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决策和行动D.各项原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图2-4显示了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21~23题。2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A.柏林B.伦敦C.旧金山D.圣彼得堡2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2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的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下表是我国某地1960~1975年有关数据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24~25题。项目1966年1975年耕地面积(万亩)6065森林草地面积(%)1810气温年较差(℃)3235年降水量(mm)450380水土流失范围小大粮食平均亩产(Kg)160145人口(万)303424.从表中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B.年降水量减少,导致酸雨减少2C.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D.土壤污染严重25.今后该地农业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C.建立化工厂,发展乡镇企业D.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0-11题10.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D.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1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1.“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于2002年8月26日—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与会代表就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各国承诺将不遗余力地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世界建成一个以人为本、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美好社会。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2.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B.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使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5.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10.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是A.拒绝使用再生纸B.量使用塑料包装袋C.频繁更换手机D.步行或乘公交车上学7.青藏铁路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会影响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迁徙。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动物生态习性的是()。A.增设铁路桥孔B.拓宽铁路隧道C.另辟自然保护区D.保持路基高度与地面相同右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1.右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11.可持续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思想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1—3题。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相关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2,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A.古希腊时代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C.18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3,下列有关该人地关系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图中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4—6题。4.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5.东滩生态城位于上海崇明岛东滩,启动区域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将由三座相互连接的小型城镇组成,下列符合生态城市的说法是A.生态城市的中心将是超大型的中心商务区B.生态城市内部主要进行绿色农作物生产C.生态城市内部没有工业区D.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是遵循“以人为本”,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6.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读我国西南某地“农业产值构成(左图)”和“地形结构(右图)”示意图,回答7~8题。37.该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砍伐D.过度捕捞8.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进行立体开发“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惟一的两个量化指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我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耗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4倍以上。读后回答14—15题。14.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人口增长过快B.产业结构不合理C.石油消耗增长过快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过快15.能耗过高产生的后果是()①经济增长较快②经济效益较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资源利用率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8.关于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则B.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四个基本原则C.公平性原则是指人类的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公平D.共同性原则是指全球各国必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据此回答19~22题。19.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的原因是①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A.压缩生产规模B.倡导循环经济C.减少资源开发D.控制人口数“绿色GDP”正成为当前人们热门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十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21.从根本上说,要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就必须A.降低经济增长速度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提高劳动生产率D.加强科学管理23.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0.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是:2010年全国大陆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基本上完成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转变。材料二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材料三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从现在起到2010年,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黄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治理要初见成效。(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政府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战略?这一战略有哪些基本要求?(2)当前,我国面临着哪些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形势、环境形势?(3)面对这些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继续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30%—40%,而目前只有10%,1988年,仅雅砻江沿岸就有3000多公顷原始森林被砍光。材料二: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使长江流域的湖泊面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减少了33.3%。因此近年来长江洪水频繁。材料三:长江流域现有4亿多人,就连泄洪区内也住满了人,且发展了相当规模的经济。(1)长江上游森林对长江流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乱砍滥伐这里的森林,会导致长江__________增多,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