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共64张121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追求真理的历程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本要求第一框题(1)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发展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说明不作要求的内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本要求第二框题(1)把握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2)理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3)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正确理解人与规律的关系说明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①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劳动的作用、人类社会的本质及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3.意识——?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②物质是运动的,③运动是有规律的)(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①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2)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规律的含义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①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③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区分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②“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是可知的,能被人所认识(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区分了物质与意识的不同)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世界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所以,只要世界上存在事物,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存在,物质就存在,这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无法消灭掉的。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来说的,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物质概念(2014·北京)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B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③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2014·广东卷]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产生、物质概念、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点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物质的概括和总结,雾与霾都是具体物质、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定义属于主观范畴,主观决定于客观,故A、C、D表述错误。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中均发现一种新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某些特性。该粒子的发现表明()①具体科学的每一项进步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014)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一观点()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是运动②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③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只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B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性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①(200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句诗体现了:)②(2010·江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③(2010·天津: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的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右侧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世界观方法论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3.规律的普遍性:(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现是不能被创造、消灭;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规律存在在任何事物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013·北京)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B[2014·江苏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发现是对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产品研发是对规律的运用,A项符合题意。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C、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浙江某公司,遵循生态规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避免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品,该公司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国内率先实现蝇蛆规模化、可控化及全天候可控稳定性生产,并把蝇蛆作为新型饲料,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中,为社会提供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人认为,该公司取得的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该公司尊重客观规律,选择发展生态农业,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该公司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三年努力,认识和把握新型饲料生产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从而生产出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产品。③总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4.物质决定意识①意识的起源②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人的意识能动作用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框题意识的作用基本要求第一框题(1)了解意识的起源(2)知道意识的生理基础(3)理解意识的内容第二框题(1)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要求从意识产生的角度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说明不作要求的内容:①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②“实事求是”的词源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二、意识的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结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014·江苏卷]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含义。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自身不能改造世界,A项错误。意识本身属于主观现象,不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排除B项。人们置身苏州园林而生江南情思,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的生理活动,排除D项。[2014·全国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在不同处境下人们对事物产生了特殊的认识,①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脑的局限性,③与题意无关。[2014·海南卷]《山海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