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园林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中国园林文化5.1中国园林文化概述一、中国园林的形成和发展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发利用自然的山泽、山泉、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园林的最初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自生自育。囿中还挖池驻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娱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自然山水园林形成。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数都是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二、中国园林要素与造园手法(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中、西园林在性质和规模上不完全一样,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培种植和人工建筑,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中国园林的基本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和书画墨迹。(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造园原则(1)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再现,可称为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要求做到“虽为人做,宛自天开”。(2)富有诗情画意。中国的很多造园家都是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画家,如谢灵运、王维、白居易、李渔等。他们将自己的艺术引入造园理论和实践,使得园林的布局和造景达到更高的境界。(3)层次幽深。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以曲折变化、层次幽深为特色,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4)小中见大。古代园林,尤其是私人园林,因空间范围的有限,除采取浓缩手段外还运用借景、分隔、转换等手法,将园内园外的景色融为一体。(三)中国园林的构景手段:八景(1)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造景之时绝不会让人们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使得园林显得很有艺术魅力。(2)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段就叫透景。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可以减少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透景线除透景,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3)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像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就叫做对景。(4)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背景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5)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6)框景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7)漏景漏景是从框景中发展而来的。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8)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当中。园林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内容,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七类。例: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视乎赏景,景象曼妙。苏州园林: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置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山塘街的塔影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三、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一)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自然山水型,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山水、植物等的自然形态为主导构建园林景观体系。2、委婉曲折的空间造型。(二)讲究和谐,追求含蓄和谐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园内外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一个是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身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可以看出,中国园林中的每一个景观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存在的,正是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才使他们能够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含蓄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释: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遐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三)讲究形式美,追求意境美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不等于忽视形式美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塑、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抑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是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的美学范畴。诗画的指引既为园林的意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又便于人们更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四)中国园林讲究线条美中国的园林建筑深受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书画艺术的影响,中国古代许多造园艺术家本身就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线条的笔力美,多使用曲线,并且注重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特征在中国园林的建筑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1)刚柔相济的笔力美。(2)山重水复的曲线美。课堂练习选择题:1.下列植物中,象征清雅高洁的是()A.蔷薇B.玫瑰C.荷花D.竹子2.何园的园花是()A.桂花B.牡丹C.广玉兰D.菊花3.我国古代园林中,被称为“不系舟”的建筑是()A.榭B.轩C.舫D.廊小结1、了解了中国园林的形成和发展。2、掌握了中国园林的要素和造园手法,以及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作业1、中国园林的构景手段有哪些?对其中的任意两个构景手段进行具体分析。2、什么是台?台的构景作用有哪些?请介绍苏州园林中的一个台。3、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有哪些?5.4中西园林之比较5.4.1两种文化的象征共同点:1、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2、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不同点:1、炫耀的方式不同。2、中西方寄托在园林中的理想和愿望不同。5.4.2美学原则与造园风格5.4.2.1诗情画意和形式至上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西方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人工美和形式美。5.4.2.2自然美和人工美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是崇尚自然,“自然”是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西方园林体现的是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代表作是意大利和法国的规整式园林。5.4.2.3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的侧重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遵循的原则是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构景的主体,人工建筑只起点缀的作用。西方古典园林以建筑物为中心,以突出主体建筑的原则构园,园林只是建筑物的扩大和延伸,山水花木放佛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作业P1012.3.4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