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情报工作第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的情报体系情报活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这种组织称为情报机构。它是情报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个国家通常会有若干情报机构,它们构成了一个情报体系。情报体系是“为国家安全和军队行动提供情报保障的相关单位组成的系统。是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情报工作领导机构、侦察情报力量和其他情报渠道构成”。一个国家的情报体系的建设,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对外战略、国家经济与科技水平、军队编制体制、军事活动和情报工作的共同要求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普遍设立了常设性的军事情报体系,但受传统战略思想的影响,这种军事情报体系局限较大。军事情报成为情报的代名词,基本缺乏国家情报机构和国防情报机构,只有军种情报机构,情报机构之间缺乏协调,等等。这种情报体系反映了当时情报工作的整体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情报体系始建于明治维新时期。它由三部分组成:军事情报机构、政府情报机构、民间情报机构。其中,军事情报机构占有主要地位,各情报机构之间在某个时段、某些具体问题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协作关系,但总体而言,这种协作仅停留在非常简单的层次上。日本情报系统内无法建立起能够整合各情报机构的中央情报机构,各机构间没有实现情报上的共享。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的情报体系,并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只是各个情报机构的集合体。2/731.1战时日本军事情报机构日本的军事情报机构设置齐全,人员众多,担负着日本情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最受决策层青睐的情报部门。它由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海军军令部第三部、宪兵队以及以关东军情报部为代表的方面军情报部组成。其中,参谋本部第二部、军令部第三部是军队情报机构的中枢,但其对下属情报力量并无统辖权。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陆海军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略,军事情报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情报效能。1.1.1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和海军军令部第三部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全面改革军事制度,1886年设立统辖陆海军的参谋本部,参谋本部内分设陆军、海军两个部。1893年撤销参谋本部,把原参谋本部内的陆军部改组为陆军参谋本部,把原参谋本部内的海军部改组为海军军令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内分设独立的情报部。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是日本陆军的军事情报机构,它不仅搜集陆军作战所需要的情报,还为整个日本的军队及日本政府部门提供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报。第二部内设有俄法意德课、美英课、中国课、谋略课。谋略课内分设谋略班、情报编研班、宣传班,主要任务包括派遣间谍、收买特务、造谣煽动、挑拨离间、制造事端、绑架暗杀、策动政变、制造分裂、扶植傀儡建立伪政权等等。海军在1884年设立谍报课,比美国海军设立情报科晚了两年。明治时期,海军军令部第三部负责情报工作。它的主要业务是详细研究外国军事体制、航线地理政志,调查外国情报。第一课为欧美情报,第二3/73课为邻邦情报、航线地理政志。“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一手炮制了“满洲国”,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骤然紧张,军令部三部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增设了“部长直属”,负责情报计划和情报综合,同时编有四个课(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课)。这次机构调整,使得美洲、中国以及“满洲国”均分别由单独的课进行主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军令三部基本上保持着中日战争以来的薄弱状况,本应加强的对美情报机构(第五课)并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加强,连缺员也没有补上,而且整个战争期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1.1.2宪兵队宪兵队成立于1881年,最初是一个军事警察机构,后来发展成武装组织和秘密警察的混合体。它既负责国内的反间谍、反骚动事务,也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进行残酷镇压,逐步发展成一支与其他多数国家的宪兵迥然不同的部队,最终形成了一种集英国反间谍机构、英国特种警察部队和法国国内情报部三者为一体的组织。宪兵部队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势力,它的权力比多数西方国家的宪兵部门要大得多。宪兵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发展很快,成为日本最有权力、最令人生畏的机构,它不仅在军队中而且在整个日本社会都有相当大的势力。宪兵人员通常穿便衣活动,他们有权穿配有特殊徽章的陆军军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宪兵队约有7.5万人,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军官。宪兵队成员有些来自外务省中有外语能力的人,新成员必须在军队服役六年才有资格被录取。他们必须在一个特殊学院受训一年,接受外语、法律、徒手格斗以及各种间谍技术的训练。宪兵可以拘捕比自己4/73军衔高三级的军人,并且可以自行执行紧急处罚。宪兵权力过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滥用职权。宪兵队在国内的官方职责只限于军队内部事务,但主宰日本的右翼军事组织利用宪兵队恐吓政治对手,将那些反对当时政治秩序的人当作“恐怖分子”予以逮捕。二战期间,宪兵队的权力因为首相东条英机的支持而大大增长。在占领区,宪兵队推行极其残暴的政策,有如德国的盖世太保一样臭名昭著。如日军在中国占领区的傀儡政权中也全部设有宪兵队和警察机关,成为搜集情报镇压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血腥机构。1942年2月,中国派遣军召开驻中国宪兵队情报会议,调整了情报网,命所属各宪兵队专门组成对中共的谋略谍报网。此后,配属第一线各兵团的宪兵分别部署在200多个主要县城,构成有组织的情报网。1.1.3关东军情报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日本与西方列强一起出兵干涉,为了在占领区搜集情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建立了一系列从事军事间谍活动的机关,1919年2月,军部把这些机关正式命名为“特务机关”。各机关原则上归各军司令官统辖,在军参谋长指挥下开展业务,其任务为“统帅范围以外的军事外交和收集情报”。日军撤出苏联后,这些特务机关保留了下来。“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加紧对苏联的情报工作,形成了以哈尔滨特务机关为中心的对苏情报网。机关本部也进行调整,至“七•七”事变前,新设了白俄事务、文书谍报、特别谍报、特殊移民等业务内容。1939年关东军挑起诺门坎战役,最后以失败告终,事后总结教训,关东军决定彻底改革特务机关。1940年8月正式成立了关东军情报部,5/73原哈尔滨特务机关改为情报部本部,各地特务机关改为支部。关东军情报部成立以后,形成了规模庞大、手段多样、制度较为完善的军事间谍系统。本部设有六个班,第一班(总务)、第二班(文谍)、第三班(白俄)、第四班(谋略、器材)、第五班(情报)、第六班(宣传)。下属支部14个,其下有分派机关、派出所数十个。其他隶属或指挥的机关和部队共有7个,其任务主要有谍报、宣传、谋略、防谍、人员培养等。1.2政府情报机构日本政府部门也设有情报机构,主要包括:外务省情报局、内务省警保局、内阁情报局、拓务省、兴亚院、大东亚省的调查机构。1.2.1外务省情报局日本外务省设有大臣官房、亚洲局、美洲局、欧洲局、中近东非洲局、经济局、条约局、情报局等七个局。大臣官房内设有调查部,负责搜集情报资料并进行调研。各个局的工作区域性特征明显,均负责所辖国家和地区的情报工作。亚洲局中国科的分管业务条例明确规定:“中国科负责处理有关中国和蒙古的外交策略,负责处理香港、澳门的政务,负责搜集情报并进行调研。”外务省情报局主要通过驻外使馆和外交官,全面搜集驻在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情报,驻外使馆官员都负有情报工作任务。局内设报道科、国内情宣科、国外情宣科。报道科分管的业务主要是跟踪国际最新信息,对内报道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势。国内情宣科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国际形势和各国外交问题的宣传计划,搜集6/73整理研究业务所必需的情报。国外情宣科制定和实施有关日本情况和外交政策的宣传计划,接待外国新闻界的访日人士,搜集整理研究业务所必需的情报。1.2.2内务省警保局内务省警保局是日本中央警察机关,它在全国设有46个地方警察机关。设于东京的机关称为警视厅,其他各地的机关称为警察部。1911年,东京警视厅内增设特高课,负责政治警察任务,其下分设特高股、检查股;1912年大阪府警察部设特高课;1928年7月,各地的警察部都增设了特高课。特高课的目的是压制“颠覆性思想”,维护日本等级森严的政治体系。1927年发行再版的特高课教材《特务警察》(“甲种警察教科用书”)直言不讳地表明“特务警察不同于普通警察,而是直接维护国家社会全体之秩序者,为高等警察,归特别高等警察课管理,简称之,即曰特高课”。“在朝鲜,称为高等警察,在满洲国,称为特务警察,其内容则与此处所谓特务警察无异”。特高课的任务,第一为“防共”,第二系“国际的协力,日本既与德意两国缔结防共协定,则在东亚,中日满三国,形成特务警察之强力的团体实有必要”,第三是充当“国家之耳目,之触觉”。由此不难看出“特高课”是在日本和占领地组建的一支国际特务组织。到1932年,特高课已经成为日本主要的反间谍机构。它分为四个处:第一处负责监视左翼政治活动分子,第二处负责整理右翼分子档案,7/73第三处负责监视外国人和大使馆,第四处负责监控友好国家驻日大使馆。其采取的手段是跟踪、监视、窃听、查阅信件、窃取文件资料等。1.2.3内阁情报局、拓务省、兴亚院、大东亚省侵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逐渐改变对华方针,1940年近卫文麿内阁成立,设立了内阁情报局,试图协调各个情报机关的工作,但该机关总裁因忙于引诱国民党投降而使情报局的工作陷于荒废,没能起到协调各个情报部门工作的作用。日本拓务省主要是负责对日本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也负责占领区的移民工作。兴亚院成立于1937年,负责对伪蒙地区、汪伪统治区进行殖民统治,兴亚院设有调查机构,调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搜集情报及启发宣传。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广大地区,日本于1942年新设了大东亚省,拓务省和兴亚院一起并入了大东亚省,由大东亚省负责“大东亚共荣圈”的殖民统治。大东亚省内设调查课,该课从1942年起将搜集到的情报加以编辑,连续出版了15期《调查资料》,对满蒙地区的造林地、羊及羊毛资源,以及向满蒙移民分村等问题,进行了调查。1.3民间情报机构日本非常重视民间情报工作,民间情报机构十分发达,各种秘密社团、东亚同文书院、满铁调查部以及其他民间情报组织纷纷从事情报活动,成为官方情报机构的重要补充,其搜集的情报受到军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8/731.3.1秘密社团利用民间秘密社团的间谍配合官方情报机构的工作,或者让他们单独行动,是日本民间情报的一大特色。这些秘密社团在本质上都属于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其成员来自日本社会的各行各业,社团的党羽们对日本的远东邻国进行了侦察、监视、破坏和颠覆等活动。1881年,由平冈弘太郎组建的玄洋社是日本第一个真正在国外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组织,它在汉口、上海、天津、釜山和俄国控制的中亚地区开办妓院,通过色情服务搜集情报。1901年,内田良平创建了黑龙会,最初从爱国的浪人中招募会员,搜集俄国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情报,到30年代末期,其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朝鲜、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印度、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土耳其、摩洛哥、美国以及加勒比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人员达万人。日本搜集情报的秘密社团在二三十年代大量涌现,在中国的日本浪人建立了白狼会,吸收了许多军官作为会员,后来这个组织演变为一个恐怖组织,后来又成立了士兰会。这两个组织与穆斯林保持着密切联系。1924年5月创立于北京东城的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表面上由中国和日本两方委员组成,实际上由日方独立运作。它的研究范围是中国文化领域,对中国的文化情报十分关心,并形成了搜集和整理中国文化界的动向和情报这一特色。成立于二十年代中期的东亚研究会,专门研究中国的社会文化问题,它所研究的专题,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文艺、社会、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随着对华情报搜集热潮的兴起,日本在中国兴办的新闻社和报纸也9/73成为在华情报机构。如1934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讯社,就有军部和外务省背景,它以对华情况迅速、准确地报道为宗旨。1937年,《朝日新闻》社成立了朝日新闻社东亚问题调查会、朝日新闻社中央调查会、朝日新闻社调查部等情报机构,并出版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