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周考作文学习写得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同学的审题都没有多大的偏差现在要比拼的是我们作为成年人的思想深度•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关于“深刻”,《考试说明》有三点具体要求:(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现象入手,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如果我们能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就能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就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二)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后果就必然有前因,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有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在“深刻”方面出彩,关键是见解要深刻,立意要高远。写议论文应力求辩证分析,说理透彻,论点深刻;写记叙文应做到见微知著,形象生动,思想深刻。一些学生作文时,虽能写得文从字顺,观点正确,但苍白无力,平淡无味,不能启人深思。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章立意不深,缺乏哲理性。哲理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它隐藏在纷繁复杂、变化无穷的生活表象下;但它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生活“透视力”与触类旁通的联想力,就完全可以发现并提炼出来。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哲理魅力呢?这不仅需要学生有熟练的写作技巧,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写作技巧一、立意时要层层剥笋,透过现象见本质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或富有哲理性的东西,常常被掩盖在生活的表象下。文章立意要深,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人或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鲜明个性。二、要辩证分析,全面思考问题由于一些学生看问题角度单一,认识片面、狭窄,所以文章停留在浅层次。因此,我们应该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或比较,或假设,或逆向思考,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如《宽容》,作者写道:在生活中,一个人不能不懂得宽容,也不能一味地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宽容地对待别人,我们应该知道自律。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语言的精炼和思考的深度,正是作者从正反面看待“宽容”,多方来比较“宽容”,深刻透彻地剖析“宽容”,给人以深深的哲理启示。三、于生活平常处见哲思,以小见大法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四、挖掘根本,追溯源头,追本溯源法“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四、多方比较、辨析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五、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一些学生作文立意不深的另一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超越了“自我”的,我们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这种超越,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大致序列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有位同学写摸黑登山,终于登上山顶,看到壮美的日出。此时,作者写出了自己克服困难的欣慰和自豪。行文至此,一般同学可能就结束全文了,可作者没有,他继续写道——那太阳看着我,仿佛想告诉我什么。我突然明白了,爬山尚且如此,学习不更是这样吗?科学的道路永远是陡峭险峻的,但只要我们不畏艰险,不停地向上,向上,就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的顶峰。我笑了。这样一来,立意便超越了自我的天地,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对群体我们的学习充满信心。可作者仍不止笔,还在不断超越:太阳越升越高,周围更亮了。我们的祖国多美啊!我由衷地赞叹起来。是啊,我们的祖国不也正在山道上攀登吗?她的儿女们正在搞改革开放,帮她丢掉身上的包袱,使她更加轻快,精神焕发地向上攀登。至此,立意又超越了群体意识,上升到对祖国的赞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经过这样的不断超越,不断深化,作文的立意就比仅写登山观景深刻得多了。四、巧化名言,寓事于理名言大多是具有哲理性的。化用名言,是对名言加以改造,使之变成自己的话,而不是对名言的引用。具体的化用有二:或者选取一典型事例或生活片断,去印证、体现被改造的名言;或者为典型事例寻找一条与之适应的名言,再对其加工改造。总之,化用名言是为了揭示和升华所写之事的意义,使之更鲜明,更深刻。有位同学的爸爸买回一条鱼,不料鱼竟跳出水桶,从下水道逃生去了。这使他想到了许多词语,如狗急跳墙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等。于是他大发感叹:求生的力量是不可遏止的!据此,这位同学写了篇短文,在结尾,他对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加以改造,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我没有责怪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这一立意而击节叫好!总之,只要我们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洞察力和联想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超越自我,自觉点化改造名言,就一定能走出立意困境,写出余味无穷的好文章来。个人修养1、心中有爱中华民族“爱”的传统由来已久,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非攻”。如果说人生是个受爱和施爱的过程,那么,写作当是运用爱、施与爱挥洒情感的活动。作者在行文时必须时时处处把对生活的挚爱、对真善美的痴情灌注其中,这样文章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贺拉斯所言:“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映。”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试想,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作者,他怎能熟悉生活,溶入生活,了解生活,写出反应生活的佳作?一个不爱人的作者,他决不会笔触人的喜怒,墨绘人的哀乐,有哪些人爱读他的作品呢?2、肩头有担魏文帝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关系到安邦定国,关涉到社会生活,牵连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它是服务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是交流思想、陶冶情操、成就事业、完善人生的阶梯。文章是时代进军的号角,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写文章是给人看的,因而,习作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以民族伟业为己任,同祖国的前途命运共脉搏,把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溶入到创作的字词句篇当中,努力表达出人民的意志、憧憬和理想需求,从而给人以乐趣和快慰、激励和警醒,对生活有所帮助,对人生有所启迪。真正做到“文人之笔,劝善而惩恶”的作用。3、腹中有墨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惟有“胸藏万江凭吞吐”,才能“笔有千钧任翕张”。写作是对世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结晶,是对人生感悟与体验的沉思,是对阅读与见闻的提炼,是对经历与情感的升华,是对知识积淀与才情见解的外化。因而,作者必须先自勤于修炼,广为积蓄,尽最大地做到贯通古今,兼容中外,成为拥有知识“千军”,材料“万马”,文墨“韬略”的司令。惟有如此,你才能更有成效地调兵遣将,攻城略地,夺取一个个文章的大捷。是以,阅读、生活经历在写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在写作中立于不败之地。4、胸中有识如果说文章是社会生活、人类情感的载体,那么,它自然是学识见解、才智素养的反映,作者的才识素养直接关系着文章的优劣成败。我国清代大学者沈德潜也说:“有第一等襟怀,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没有血色人苍白,没有卓识文无彩;”胸中有识,就是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唯陈言务去,不拾人牙慧,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社会生活,写标新立异的文章。是以,写文章要有创新。5、目中有人写作不是制作天书,是给广大读者看的。作者在写作中必须有着积极的交流意识,有着明确的交际目的,时时处处考虑到社会和读者的各种需要。读者是什么人?文化层面怎样?分析理解能力怎样?作者都应心中有数:要以尊重读者为前提;虽然是书写自己的见解、情感,告诉他人事理、缘由,但绝不能摆半点架子,存一丝自大心理。“无论写什么文章,只有而且必须如平常写信给朋友一样,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叶圣陶)“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买弄而已。”(鲁迅)要以平易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明白晓畅的语言,弹读者心灵之弦,讲读者关切之事,传读者肺腑之音,绘读者理想之图。只有你心中先有读者,读者心目中才能有你的作品。是以,写作不要自高自大,玄异奇特、胡思乱想更不应有,一定要尊重现实,从基本出发。第二次周考作文讲评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俯视是一种愚蠢的自我夸张,仰视是灵魂的削价。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我们平视社会,平视别人,平视自己。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出现的问题1、写得不深刻审题立意不够有深度不能一分为二看问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2、有半人书写比较潦草3、写作思路4、分论点的设置不合理,比如:平视他人,就是平视自己;平视权贵,将赢得人们的尊重;平视名誉,将获得无价的精神。解题•1.何为“平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两眼平着向前看。”•百度百科解释:①两眼平着向前看。②谓平等地看或轻视。③谓可平起平坐,不屈居于下。•如果仅是选择“两眼平着向前看”,这样立意太过肤浅;如果选择第二个义项,其“轻视”一项不妥,从题中的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此处“平视”应是褒义,故应选择“平等地看”和“平起平坐,不屈居于下。”•因此,“平视”应是在自己和对象之间选取最为平等的方式来相处、认知。•立意提示:平视不只是角度,更是高度。它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社会,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和谐幸福的环境。面对权贵、富贾、名流,不谄媚、不依附,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面对平凡、卑微、愚钝,不颐指气使,恃“强”压弱。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不居高临下。也不因自己平凡、卑贱而妄自菲薄。做到不自卑,不自鄙,不自傲,不自亢。例文展示学会平视•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