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节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水平上也有高下之别。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则是政治中心之所在,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全国的的首位,可以作为明代和清初私家造园活动及其成就的代表。江南明、清的江南地区,经济之发达冠于全国,农业产量最高.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朝廷田税的三分之二来自江南。经济发达促成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人辈出,文风之盛亦居全国之首;江南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花木生长。江南的民间建筑技艺精湛,又盛产优质石材.所有这些都为造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江南的私家园林遂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的—个高峰.代表者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作为这个高峰的标志,不仅造园话动的广泛兴起和造园技艺的精湛高超,还有一大批涌现出来的造园家和匠师,以及刊行于世的许多选园理论著作。江南私家园林兴造数量之多,为国内其他地区所不能企及。绝大部分的城镇都有私家园林的建置,而扬州和苏州则更足精华荟萃之地,向有“园林城市”之美誉。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园主人王献臣字敬止,弘治六年进士,历任御史、巡抚等职。因官场失意,乃卸任还乡。购得娄门内原大弘寺遗址。王献臣以西晋文人潘岳自比,并借潘乐《闲居赋》中所说:“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故乃命园之名为拙政园,据《园记》、《园图》及题咏所记,当年拙政园与今日之现状并不完全一样,今远香堂即若隐堂的旧址。倚玉轩明时已有。轩北隔水和梦隐楼相对,二者之间的小飞虹是平桥而非今日之廊桥。现有池中两座岛山及山北水面,明代尚未形成。梦隐楼以西,即今之柳荫曲路、见山楼及园西半部一带,全都是竹树深邃、水色渺茫的自然风光,梦影楼北面是大片松树林,东面则是竹林和花圃,足见当年的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丰、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自然情趣。当年园内建筑物仅—楼、一堂、六亭、二轩而己,极其稀疏,大大低于今日园内之建筑密度。与今日之拙政园相比照,那一派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格调是显而易见苏州附近的常熟、无锡、湖州等地也有不少名园的建置。其中最著名者当推无锡的“寄畅园”,这座园林大体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格局而未经大的改动,乃是江南地区唯一一座较完整保留至今的明末清初时期的文人园林。北京北京为明、清两代王朝建都之地,商业尽管有一定程度的繁荣,但经济上仍需依赖于南方,因而漕运便成了王朝的经济命脉,通过大运河运来粮食和各种消费物资。北京又是贵戚、官僚云集之地.不仅有一大批王公贵族和供职中央政府的官僚.外官卸任后亦多有定居北京的。他们享有社会上的崇高地位,形成强大的势力,一般的商人、地主至不能与之比拟。北京作为—个政治、文化城市,其性质与苏州、扬州有所不同。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亦相应地以官僚、贵族、文人的园林为主流,数量上占着绝大多数。石材一般都使用北京附近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前者偏于圆润,后者偏于刚健。植物也多北方的乡土花木。所有这些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北京园林之不同于江南的地方风格特色。清华园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园主人李伟(一说为李伟的后人)是明神宗的外祖父,官封武清候,是一位身世显赫的皇亲。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后湖的西北岸临水建水阁观瀑布和听水音。园林的理水,大体上是在湖的周围以河渠构成水网地带,便于因水设景。河渠可以行舟,既作水路游览之用,又解决了园内供应的交通运输问题。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的名贵山石材料,其中有产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穴,也有瀑布。植物配置方面,花卉成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大概低平原上土地卑湿,北方极少见的竹在这里比较容易生长。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谢、廊、桥等、形式多样,装修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象这样的私家园林,不仅当时的北方为绝无仅有,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所以清康熙时在清华同的故址上修建畅春园。造园匠师和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过去的造园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代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优秀的园林艺术。宋代文献中已有园艺工人和叠山工人(即“山匠”)的记载,明代江南地区的造园工匠技艺更为精湛。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栽:杭州工匠陆氏“堆垛峰峦,拗折涧壑,绝有天巧,号陆叠山”。苏州的叠山工匠则称为“花园子”。一园设计之成败往往取决于叠山之佳否,故他们也是造园的主要匠师。这些匠师身怀绝技,文人的造园立意一般要通过他们才得以具体实现,如李渔《闲情偶寄》所说:‘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从来叠山名手俱无能诗善绘之人,见其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在过去一直很低,除了极个别的经文人偶一提及之外,大都是名个见经传。但明末清初,情况有所变化。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地区,造园活动十分频繁,工匠的需求量当然也很大。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市民文化的勃兴而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造园工匠中之技艺精湛者逐渐受到社会上的重视而知名于世。他们在园主人或文人与一般匠人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大大提高厂造园的效率。其中的一部分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甚至有擅长于诗文绘画的则往往代替文人而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造园家。文人士大夫很尊重他们并乐于与之交往,他们的社会地位就非一股工匠可比,张南垣便是此辈中杰出的一人。另一方面,文人园林的大发展也需要有高层次文化的人投身于具体的造因活动。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文化人亦不再把造园技术视作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于是,文人、画士直接掌捏造园叠山的技术而成为名家,个别的则由业余爱好而“下海”成为专业的造园家.计成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为江西布政使吴又予在武进营造宅园,园成于是,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遍于镇江、常州、扬州、南京各地,成了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于祟帧七年(1634年)刊行、成为中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私家造园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积累大量创作和实践的经验,文人、造园家与工匠三者的结合促成这些宝贵经验向系统化和理论件方面升华。于是,这个时期便出现了许多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刊行于世。其中有专门成书的,如《园冶》、《一家言》、《长物志》比较全面而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此外,颇有见地的关于园林的议论、评论散见于文人的各种著述中的也比过去为多,如沈浮的《浮生六记》、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等。《园冶》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纫部处理的全面的著作.由明末著名的文人阮大诚、郑元勋作序。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计成开宗明义提出营园必须具备的一个先决条件,营园之成败并不取决于一般工匠和园主人,而是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内行的造园家。不过,造国家木必都能营构出好的园林。那么,好的园林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计成把它概括为两句话:“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予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需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咱宾夺主。第一篇:“相地”。造园首先要选择—处合适的地段,再详细研究该地段的地貌形势,然后决定何处可以眺望,何处可以凿池,何处可以建筑。尽量利用原始地形,节约土方工程。对原有植物加以保护.尤其是古树名木更应珍视、不对随便砍伐。计成把可供造园的地段分为六类: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并分别论述其持点。他认为山林地最好。因为它“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城市地本不利于造园,但若选址、布局合宜,也可以成为“闹处寻幽”的好的园林。第二篇“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提出六类建筑物在选择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厅堂基、楼阁基、门楼基、书房基、亭榭基、廊房基、假山基。第三篇“屋字”,即园林建筑。它不同于一般住宅建筑之有规制可循,那怕一室半室都按时景为精。第四篇“拆装”,即装修。第二卷;”栏杆”。计成认为古代所用的回文和万字文栏杆不可用于园林建筑。第三卷中的第一、二、三篇分别讲述门窗、墙坦、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第四篇‘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营的手法和禁忌。通观《园冶》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它不仅是系统地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专著。列为世界造园名录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