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师:邓兰第四单元加和减第一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5、在这节课中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学重点: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1、出示商店图。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贝贝和玛丽每人要买两件玩具,2你能说出他们各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2、提问:书上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贝贝应付钱:44+25=玛丽应付钱:44+38=4、贝贝和玛丽都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会帮助他们计算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5、集体交流反馈。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哪种算法。6、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二、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三、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个别学生还需加以辅导。第二节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3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4、在这节课中渗透的法制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题情境图。谈话:欢迎小朋友再次光临玩具店。上一次我们在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应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柑橘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三个问题: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8-25=44-25=44-38=4二、主动探索: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自己的算法。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那种算法?2、用上面的方法完成44-25。3、比较38-25和44-25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4、试一试。尝试完成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在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5、小结。三、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还需加以辅导。第三节两步计算的实际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5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3、在这节课中渗透的法制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教学重点: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都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吗?这节可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妈妈问:买一套衣服多少钱?你从中知道那些信息?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2)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那么,你们想一想,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6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化除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最后根据问题写上问号。(3)谈话: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做在草稿本上。(4)交流: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有不同的算法吗?(不要求一题多解)2、教学试一试。(1)如果把问题改成“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2)问:问题改了,线段图要改吗?怎样改?(3)学生解答。做完后交流3、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三、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1-3题。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但是有小部分学生不会画图,还需加以辅导。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第一节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7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2.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3.在参与认识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4.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5、在这节课中可渗透的法制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教学重点、难点】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欣赏《天线宝宝》片段。瞧,是谁来了?2、提问:这是《东方儿童》栏目中的一个节目,你知道《东方儿童》是晚上几时播出的吗?(晚上8时)你知道播音员阿姨是怎么报的吗?(20时)这是怎么回事呀?3、揭题:大家说的晚上8时用的是普通记时法,而播音员阿姨说的20时用的是24时记时法,其实啊这是同一时刻的两种计时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24时记时法。(出示:24时记时法)二、操作演示,深化认识1、提问:关于24时计时法你了解多少呢?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完全正确的,到底什么是24时记时法,怎样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呢?2、认识0时到12时(1)我们把晚上12时看作是一天的开始,用24时记时法表示8也就是0时。那时你在干什么呢?(睡觉)可能还在做梦呢,在甜蜜的梦境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2)(时针转动,时针转到6:起床了)起床了!现在是什么时间了?(6时、上午6时)上午6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6时。(3)(时针转至7出现:上学了)上学了!现在又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互相说一说,谁来说?上午7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7时。(4)(时针继续转动到10,汇报,再转到12)时针走了一圈,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自己轻声说一说,谁来说?中午12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12时。(5)小结:从0时开始到12时已经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午或者下午;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上午或者下午。)在这12个小时中,除了起床、上学,你还有可能做哪些事呢?3、认识13时到24时(1)(时针继续转动到13)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讨论一下,谁来说?大家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请电脑告诉我们吧。(下午1时就是13时)13时,你是怎样想到的呢?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9算的方法12+1=13更加方便。(2)(时针继续转动)抢答,用24时记时法表示,你是怎么想的?(选择几个:)(3)这一天终于结束了,同时意味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从13时到24时又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又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下午或者晚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下午或者晚上,而且要把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三、巩固练习,发展延伸学生课前收集资料1、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从0时到24时就代表一天,在一天当中可以做很多事,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一天的安排吧。2、出示四副图,让学生依次汇报:你会用24时记时法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希望大家向她一样珍惜时间,做守时的小主人。好吗?3、提问:了解了一天的安排,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隐去两副,剩上学图和睡觉图。同样是时针指着9,分针指着12,为什么一个是9时,另一个却是24时?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因为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4、资料展示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24时记时法,那么哪些地方是用它来记10时的呢?大家在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愿意和大家共享吗?(学生书面或者网络资料汇报)提问:除了同学们介绍的那些,还有这些(出示:营业牌、通行标志、火车票)你能用24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分别读一读吗?学生读。师: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我们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可能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了解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但是有小部分学生还需加以辅导。第二节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时间的算法,能根据具体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4、在这节课中渗透的法制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11点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探究方法。谈话: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时丰富多彩,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长时间?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教师选择一些板书。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整时段时间计算,这一类计算比较简单。另一类是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着重教学第二类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说说计算思路,师生共同分析。如“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可能想到读的算法有:(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钟,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2)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钟,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钟,10+30=40分。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做“想想做做”第1题到第5题让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做完后交流。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学习“你知道吗?”12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计算时间的算法,能根据具体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但是有小部分学生还需加以辅导。第三节周末一天的安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2、在制作时间安排表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3、在这节课中渗透的法制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