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住宅与聚落2本次课重点1.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2.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结构。3.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各种经验。3教学主要内容一、概念二、住宅形制演变三、住宅的分类四、住宅构筑类型五、实例42.1概说一、几个概念1、住宅、民居、乡土建筑(1)住宅:居住的地方;(2)民居:民间居住性建筑,居住性建筑与住宅同义,而民间则与官式相对。(3)乡土建筑:民间建筑,强调与城市相对的乡土性2、聚落(1)本意:新石器时期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而出现的群体(2)聚居之处,是村镇和城市的雏形。现在泛指一切形式的聚居点。5二、住宅形制演变1.住宅的发展演变2.古民居的起源3.住宅形制演变历史61.住宅的发展演变1)旧石器时期的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均是远古人的住宅方式。10000到6000年以前。2)农业的发展,形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3)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非农业的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这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4)城市中达官贵人的住宅和乡村中乡绅庶民的住宅为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自成轨迹。5)城市中的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较明显的形制变化,而乡村中的住宅则更多在适宜技术上不断演进。72.古民居的起源1)在先秦时代,“帝居”、“民舍”都称为“宫室”。2)自秦汉起,“宫室”成了帝王居所的专称,而“第宅”则专指贵族的住宅。3)汉代规定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列侯公卿住宅为“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为“舍”。4)近代以来,民居是指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83.住宅形制演变历史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2)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四合院布局已经形成。9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平面(夏)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开始形成10陕西歧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西周)1112根据《仪礼》记载,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13(一)汉魏住宅形制1、继承庭院式规模较小的住宅有三合院,L形住房和围墙形成的“口”字形及前后院形成的“日”字形院。中等规模的住宅右侧有门、堂、院两重,是住宅的主要部分;左侧为附属建筑,院亦有两重,后院中有方形高楼1座。这种类型均在庭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有的是前后扩展院落增多,有的向两侧扩展,并设有高楼,有向高处发展的意图。2、创建新制---坞壁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坞主多为豪强地主,借助坞壁加强防御,组织私家武装。1415四川成都画像砖(汉)16(二)隋唐五代1、北魏时期贵族住宅的大门,用庑殿式顶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内侧建有围绕着庭院的走廊。2、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绕成庭院。宅第大门有些采用乌头门形式,有些仍用庑殿顶。17从隋到晚唐,有一个从廊院式到合院式的交叉过渡期陕西长治王休泰墓出土唐大历明器住宅敦煌石窟第85窟富家宅院18唐代六品以上的官员的住宅通用乌头门,敦煌石窟壁画上的唐代大型住宅平面为长方形,外环墙壁或廊庑,房屋多为3开间,明间开门,堂和大门间有回廊相连。乌头门19(三)宋元明清1、宋代城市的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成多样化。宋代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园林化,依山就水建宅筑院。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有很大影响。州桥附近20212、明清两代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的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大型住宅有中、左、右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宅后或宅左或宅右建造花园,创造了一优美而适宜人居的城市住宅生活环境。北京四合院布置图22三、住宅构筑类型1.平面分类法2.外形分类法2.结构分类法4.气候地理分类法5.民系分类法共同的方言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信仰23(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主要分布地区: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技术在汉代便已成熟。此后在住宅中普遍应用,范围甚广。北方多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24实例一:北京四合院1)四合院的典型平面与建筑组成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正统形制。受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很大,按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房屋和院落,宜于反映主次明确、长幼有序地生活方式;房屋为木构抬梁式屋架,砖墙为维护结构,不承重。25组合形式2627耳房厢房耳房厢房厢房厢房二进四合院房间组成28293)四合院的门a.住宅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入口对面是影壁,向西进入前院;南边的倒座用作客房、书塾、杂用间和男仆住房;从前院经垂花门(悬山与卷棚相连)进入内院。大门又分屋宇式和墙垣式。前者等级高,按照门的位置一般可分为五个等级: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门等。30(1)广亮大门等级最高,进深大,门扇安在中柱一线,前后各有一个空间,前部空间两侧设守门人条凳。3132(2)金柱大门金柱大门较小,门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线,门前空间也较小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33(3)蛮子门蛮子门更小,门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线,门前没有空间。34(4)如意门如意门的门口设在外檐柱间,门口两侧与山墙腿子之间砌砖墙,门口比较窄小,门框上方常装饰雕楼精致的砖花图案。35(5)墙垣大门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没有进深,门上有小屋顶,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36b.垂花门位于宅院内部的垂花门,通常处在二门位置。它以前檐挑出两根垂莲柱为其形象特征,一般多为“一殿一卷式”,其屋顶由前部起脊顶与后部卷棚顶组合成勾连搭悬山顶。垂花门有一整套瓦饰、门饰、雕饰和彩绘,是整个宅院的装饰重点。373839正房40414)特点a.反映了封建社会家长制家庭的生活方式大家庭聚居、小家庭相对独立b.以空间的等级区分了人群的等级c.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的秩序尊卑有序、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d.院落内向,墙垣厚重,院内噪声低、风沙少,较安静;42苏州天官坊陆宅平面实例二:江南地区住宅1.城市官式住宅往往建筑纵深有若干进,从大门起,轴线上排列门厅、轿厅、门楼、大厅、正房,建筑之间用很小的院子相隔,两侧轴线排列花厅、书房、卧室、小花园、戏台等。43实例二:江南地区住宅2.乡镇天井式平面采用对称式,但只有一条轴线,轴线上有门屋、轿厅、大厅、等建筑,有的还有库房,在水网地区,除轿厅外另设船厅。减少太阳辐射、凉爽宜人、占地面积少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44实例二:江南地区住宅3.民间小型宅院平面大多不规则,主体建筑仍成天井式围合,但大门顺应街道,出现斜入、侧入等和利用周边不规则地形作花园的情形。45实例三:浙江天井院环境特点: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山多水多构架形式:以穿斗式为主两种基本类型:三间两搭厢: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46实例三:浙江天井院对合:四面房屋围合中间的小天井,“对合”的正房称上房,隔天井靠街的称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对合型”四合天井院47特点:a.天井高深,通风量大,减少太阳辐射,通风采光效果好;b.进与进之间通过备弄联系,避免纵向穿越;c.手法多样化,风格典雅,纤丽和精致;d.轩:进入正式房前有一个相当于廊的顶部作法48实例三:云南“一颗印”—三间四耳倒八尺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49•三间四耳式民居平面50三间四耳式民居剖面示意图5152•半颗印53云南一颗印(三间两耳)民居示意图54(二)竹木构干阑式主要分布地区: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1、主要特征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湿的山区或水域。干阑式建筑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5556剖视图57582、种类(1)云南傣族的竹楼构架用木或竹梁柱,编竹墙壁、竹楼板、铺竹或铺草屋顶。“展”即平台,是傣族竹楼的重要部分。5960(2)云南景颇族的干阑特点是屋顶为长脊短檐式,可以使得墙面少受雨淋,多接纳太阳光。61(3)广西壮族麻阑特点是底层已经接近普通房屋的层高,四周封墙,用来养牲畜,楼上住人。有阁楼储存粮食,没有“展”,用望楼、晒台代替。6263(4)船形干阑海南岛黎族的一种墙壁与屋顶不分的干阑,屋顶为半圆形的架空船形屋。优点是房屋底层透空,不怕潮湿水浸和虫蛇野兽。通风性好、夏日凉爽,又可以远眺。6465(三)木构井干式主要分布地区:东北、云南等林区。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社会便有使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的木垒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通做法,端部开凹榫相叠。但应受木材长度限制,通常住房开间较小。66优点:冬暖夏凉利于防风防寒坚固耐久缺点:需要大量木材在尺度的开设门窗上受限制面阔进深较小6768(四)砖墙承重式主要分布地区: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河南洛阳出土的汉代仓房,以砖砌方室较多,证明当时砌砖技术已很发达,但在地面住宅中用砖不普及。焦作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69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是在明代,北方形成和普及硬山式住宅。一般北方住宅多为四合院。襄汾明代住宅70(五)碉楼主要分布地区: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等石材丰富,木材缺乏,雨量少,运输不便的地方。。西藏天井式碉房式住宅71碉房是青、康、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起源可以追溯至汉代。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这种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些地区多山,且石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楼层,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72实例四:西藏囊色林主楼土木混合贵族庄园737475底层全为纵向墙体,往上逐渐被纵向的柱列代替;西藏囊色林主楼剖面76旱厕由于藏式建筑内没有上下水设备,都使用旱厕。77边玛檐墙78特色:a.厚石墙、木梁柱、小跨、密肋、底层高、平屋顶、梯形窗b.平面一般比较简单,多为方形平面或曲尺形平面c.利用出挑的木构架与厚实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即给人沉稳的感觉,又在外形上取得了丰富的变化。79实例五:广西开平碉楼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二十世纪初,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1833座,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文艺长廊”。开平碉楼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其建筑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808182(六)土楼主要分布地区:福建、广东、赣南。土楼是客家自三国两晋以来,以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土楼的种类、分布于客家民系的分布形态是一致的。永定土楼83江西三省接壤地区,以及广西、台湾、海南等省区,这些地区的土质多属“红壤”,质地粘重,有较大的韧性,经加工便可夯筑起高大的楼墙。特点:防卫功能强,规模大,家族观念强84a.五凤楼——大夫第五凤楼式的土楼,在福建大约有250幢,主要集中在永定县境内。五凤楼最标准的平面形式是“三堂两横”。所谓“三堂”,就是在住宅中轴线上,从前到后分別设置下堂、中堂、上堂三座建筑,而“两横”则是在三堂的左右两侧各建一座厢房。大夫第立面85大夫第底层平面图86大夫第剖面87五凤楼剖视8889b.圆形土楼——承启楼外径长72米,高12.4米,由4个同心圆环形建筑和中心圆形天井院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