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典型生态影响型项目复习要点——水利水电项目2.1复习要点以水利发电、防洪、农业灌溉为目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包括蓄水工程(水库、水坝)、排洪和引水线路工程等。2.1.1评价范围、期限与重点(1)水库和水坝建设⑴评价范围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⑵评价期限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作后评价。⑶评价重点施工期对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对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对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运行期对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变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进行重点评价。(2)跨流域调水跨流域或跨省份调水一般属于1级项目。⑴评价范围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⑵评价期限分为施工期、运行期评价,并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⑶评价重点除水库水坝项目的评价重点外,还应包括:一是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二是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三是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2.1.2工程分析要点1、工程概况说明流域(河段)规划概况、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规模与工程运行方式、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淹没、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概况、工程投资估算。2、工程分析增加流域规划协调性分析;列入分析的工程包括:大坝、施工作业场、各种料场、贮场、对外交通、施工道路、弃渣区、生活区、淹没区、库区清理、移民安置区、迁建工程等。⑴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源砂石骨料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汽车保养与机修废水、生活污水。大气污染源爆破、砂石骨料加工、运输、燃油机械。声污染源爆破、砂石骨料加工、运输、振动机械。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态影响源施工占地和坯方开挖对农业生态环境、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社会环境施工运输车辆的增加对交通环境的影响;人员的增加可能引起疾病。⑵运行期占地与淹没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生物量变化、生态变化、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建筑物阻隔、水资源分布改变等。移民安置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生态破坏。2.1.3主要环境影响⑴施工期工程施工期的直接影响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施工现场噪声、扬尘及废物的污染;对原有自然景观或有价值的历史遗迹的破坏;人类干扰和栖息地丧失造成野生动物物种减少或丧失;施工队伍进驻造成的污染和对水库水坝地区动植物的干扰与破坏等。⑵运行期淹没土地,丧失农、林、牧和湿地资源;有历史、文化、美学价值的文物资源的破坏;野生动物、植物物种迁移或丧失;淹没土地上残存有机物在水库蓄水时会成为营养使水库鱼类和其他植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水质恶化;为水坝建设进行的河道加宽或改造,会改变原来的水文状况,形成塌岸或塌堤灾害;泥沙在水库前沉积,造成回水现象和上游地区的泛滥;影响鱼类产卵环境和洄游通道。⑶防洪构筑物为防洪而建设的构筑物破坏了洪水的天然模式,会使原来洪水泛滥的平原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改变而数量下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也会有水体流失问题。⑷水库移民影响水利工程项目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大量移民。大量移民造成新移居地土地、用水等压力。与水传播有关的病原孳生,导致传染病流行。⑸功能协调问题许多水库有多种功能,有些功能可能相互矛盾。如供水与养殖、旅游等功能矛盾;上游污染与下游引水的矛盾。2.1.4主要环境保护措施⑴筹建期筹建期的环境保护措施一般包括:筹建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培训、把环评报告书中的有关环保措施列入工程最终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必须包括环境保护条款等。⑵施工期一般按常规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应措施,包括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噪声控制、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及其他生态保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人群健康保护、景观与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措施。⑶运行期关注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及合理开发)、水土保持(土壤环境保护主要采取砌浆片石、砌块石、设置临时拦挡及排水设旆等工程措施以及复耕、覆土造地、绿化等生态措施)、生物保护及其他生态保护、下游生态流量(保证减少河段水生生物的生存)、在适宜河段和库区投放鱼苗。2.1.5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是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关注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和水环境影响评价,特别是水文情势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生态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生动物影响;3、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5、河流水生生态影响:影响因素;影响对象;重点是底栖生物和鱼类;重要影响问题;产卵与卵孵化,回游通道、越冬及其他栖息地、水温、水文情势。6、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7、景观美学影响评价;8、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9、水环境尤其是水源的保护问题;10、水资源配置及所产生的生态影响;11、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12、移民安置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问题;13、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3、现状调查3.1、生态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①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植被类型、面积,特别是库区淹没区的植被类型与面积、分布情况;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惜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及其产卵场。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土壤情况,包括耕作层的厚度、结构与肥力等;④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库周边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水库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⑥地质环境调查,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可能发生情况;现状调查方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以及访问专家和当地群众等。记忆口诀:生态调查(题干)时把动物(陆生和水生动物)弄(农业)到深(森林)水(水土流失)井(景观资源)里。3.2、陆生生态现状调查A、工程影响区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分布,B、野生动物区系、种类、数量及分布C、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态D、受工程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级别、范围与功能分区及主要保护对象状况。(1)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2)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3)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4)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5)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6)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3.3、水生生态现状调查(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和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种类;(2)重要的是鱼类及其他经济水生动物的种类;(3)是否有洄游生物,包括鱼类、虾、蟹等;(4)水生生物的生物量;(5)水生生物生境条件,包括水文情势、水质等。记忆汇总:1、植物(浮游、挺水、沉水)2、动物(浮游、底栖)3、生物(着生、水生、洄游)水生生物生境条件、生物量。种类、鱼类3.4、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查(1)基本农田分布,给出分布图;(2)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位置;(3)基本农田土壤类型、结构、肥力等;(4)主要农作物种类、产量,生长季等;(5)农田灌溉设施及其分布,工程可能影响的主要农灌设施。4.生态影响4.1、主要生态影响(1)施工期:人员的进驻及水文改变引起野生生物(含水生生物)物种的迁移或灭绝;绿地数量及空间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施工对土地生产能力的影响;施工对自然遗迹、人文景观及人群健康的影响。(2)运营期:项目的运营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景观生态影响;移民安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库的淹没对陆生生态的影响;大坝的建设对水生生物交流的影响,尤其是洄游性鱼类;水文情势的变化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减脱水段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鱼类三场的破坏;长期库岸侵蚀和边坡稳定引发的塌方、滑坡、泥石流及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陆生生态重点关注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重点从水库淹没、工程占地、施工期及移民安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水生生态重点关注是否有鱼类三场、洄游通道、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物种、重要经济鱼类及渔业资源的种类、分布等。4.2、引水式年调节电站对坝下区域的主要生态影响(1)坝下出现减脱水段,生态系统类型与结构,以及生物种群将发生变化,尤其是河流生态系统将变化为陆地生态系统;(2)清水下泄对河道具有一定的冲蚀影响;(3)存在下泄低温水的可能性,若用低温水灌溉,容易导致下游区域农作物的减产;(4)阻隔的洄游性鱼类的通道,使其产卵场受到破坏,并影响其产卵。(5)下游区域容易产生盐碱化。(6)下游区域如有湿地,可能出现一定的萎缩。4.3、大坝建设可能导致的生态系统变化。坝上淹没区,由原来的河流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变成湖泊型生态系统;坝下减脱水段,则由原来的水生生态系统(河流、湿地、湖泊)变为陆地生态系统。并有可能导致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萎缩。4.4、对鱼类的影响:⑴施工期主要是施工作业造成局部河段水文情势改变,特别是施工期库区清理、施工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河道,对鱼类生境造成不良影响。施工期的施工活动会扰动水体,导致水质、流速、水文等的变化对鱼类种类、数量、种群、分布、生境、鱼类三场等的影响。⑵营运期①若工程未能设置合理的过鱼设施,则大坝建设将阻断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通道;②由于水流变缓,使原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不能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流水生境迁移,而喜欢静水环境的鱼类则可在库区繁育、生活,造成库区鱼类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③由于大坝的阻隔影响,库区水流变缓,不能使卵苗进行长距离顺水漂流,影响卵苗孵化。④由于库区淹没及其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环境。⑤对坝下游鱼类的影响:过饱和气体的影响、水文情势的变化对鱼类的影响。⑶水利水电的建设①大坝阻隔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同时也阻隔上下游鱼类的交流(能流、物流、饵料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