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1第二章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功能2019/12/192第一节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的构成•制度的内涵•制度的构成2019/12/193一、内涵定义分类内涵2019/12/1941、定义制度有两层含义。1)宏观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2)舒尔茨——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交通规则、选举规则、比赛规则等2019/12/195制度是不断完善的•任何制度都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总是由人类经过主观努力而创造出来的,是多次博弈的结果。•动态的观点来看制度。•举例:2019/12/196•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堡举行了奥运会。比赛正常进行着,但在进行撑竿跳高比赛时,却发生了意外。日本运动员佐间代富士在试跳时,他从容不迫地慢慢走进沙坑,把手中的撑竿用力插到沙土里,把一端搭在高处的横梁上,固定好后,他顺着竿子往上爬,一直爬到最高处,然后越过横梁后,从另一边顺着竹竿滑下来。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怎么会有这样的撑竿比赛方法?全场嘘声一片。裁判们十分犯难。因为按照比赛规则,日本选手并没有违反规则,只不过他投机取巧了而已。经过裁判组的讨论,结果还是取消了他的成绩。2019/12/197日本选手据理力争,认为自己并没有违反规则,他可以这样做。于是裁判补充了撑竿比赛的规则,要求运动员必先有一段助跑过程。日本选手在第二次试跳时,有了助跑动作。但跑到沙坑附近,他又抓住撑竿,顺着竿子往上爬。这一次他又取得了好成绩,这让裁判莫名其妙,又不得不承认他钻了规则的漏洞。于是,裁判组再次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撑竿比赛要有助跑,并且不能交替使用双手的动作。这项规则确定下来之后,一直延用到现在。2019/12/1982、分类第一,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第二,用于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第三,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的联系的制度第四,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的制度2019/12/1993、制度的内涵•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联系•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制度与组织是不相同的2019/12/1910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联系从深层次来看,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时人的利益及选择的结果。比如:现在的失业率是多少?较高的失业率如何影响通货膨胀?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诉诸事实才能解决。2019/12/1911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公共物品——一个个人消费这些物品和服务不会有损其他任何人的消费。为什么说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制度作为一种公共规则,是就制度的最终状态来说的。可能开始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规则。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与其他公共品的区别?2019/12/1912制度与其他公共品的区别?•无形---有形•一般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人都可享用;而制度有的可能具有排他性,如对多数人有利的制度可能对少数人不利。2019/12/1913制度与组织是不相同的制度是游戏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于约束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框架。组织是由一定目标所组成,用以解决一定问题的人群。组织是社会玩游戏的角色。2019/12/1914二、制度的构成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实施机制2019/12/19152019/12/1916意识形态及其重要性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意识形态—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他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马克思主义关心意识形态,强调其政治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家更关注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意识形态是减少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2019/12/1917阿罗雇员听从命令和市民服从法律的程度,远大于以控制机制为基础所作的解释。解释自愿学习与强制学习;企业文化的建设(华为);交通秩序的遵守启示2019/12/1918意识形态具有三个特征:1.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2.意识形态是与个人对其所领会的关于世界公平的道德和伦理判定纠缠在一起的;3.当个人的经验与他的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会改变意识形态上的看法。实际上,他是试图发展一套新的、能更好“适应”其经验的合理解释。然而,重要的是要强调一下……在个人改变他的意识形态之前,必然有一个经验和意识形态不一致的积累过程2019/12/1919•意识形态大多是因为它具有确认现行制度结构合乎义理或凝聚某个团体的功能。•确实,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如果它成员中的大多数对系统的公正原则不具有相同的感觉,那么它就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一个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别如果足够大,那么有可能会引起革命。形成社会或组织可以开拓个人不可能获得的收益,但是,对个人行为理性的假设中也暗示着:任何大组织生来就受到搭便车问题的困扰。因此,成功的意识形态也必须能克服搭便车问题。•因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认识世界的费用的工具,所以为了使意识形态有效率,它必须相当好地合乎个人对世界的经验。随着世界的改变和个人经验的积累,个人对公平世界的认识也会改变。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足够地灵活,使它不仅能赢得新的团体成员的信赖,而且也能保持老团体成员的忠诚2019/12/1920(二)正式约束定义—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2019/12/1921分类界定两个人在分工中的“责任”的规则界定每个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规则关于惩罚的规则“度量衡”的规则2019/12/1922规则实施的“规模经济”问题•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的长期总成本下降的问题。•社会越复杂就能提高正式约束的社会收益率。这是因为任何规则的制定及其实施都是需要成本费用的,规则适用范围越广,那么规则实施的成本随之下降。即规则实施有一个“规模经济”问题2019/12/1923政治规则与经济规则的关系界定※马克思的观点※诺思认为,政治规则通常决定着经济规则。例如,宪法,它规范着一切经济规则。※政治规则并不是按照效率原则发展的,他们受到政治的、军事的、社会的、历史的和意识形态的约束,因此,完全有可能,一个民族长期的停留在低效率的经济制度中。2019/12/1924(三)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的关系第一,从变革的速度来看,正式约束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约束的改变却是长期的过程。例如,第二,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一些正式约束尤其是那些具有国际惯例性质的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的。(比如,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我国的改革过程中移植一些西方国家的有关市场的法则。)2019/12/1925•但是非正式约束由于其内在的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很多。•一种非正式的规则能否被移植,重要的是看被移植过的文化遗产对移植对象的相容程度。如果相容,规则的引入,会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2019/12/1926第三,二者“共同影响”。正式约束只有在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约束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把制度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只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二者对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是很难分割的。比如,婚姻法与道德观念,中国、阿拉伯的一些国家2019/12/1927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必须相容的原理•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变迁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例如:进行制度变迁的国家总是想尽快通过正式规则实现新旧体制的转轨,但是这种正式规则的改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与持续的非正式约束并不相容,即出现“紧张”。这种紧张程度取决于改变了的正式规则与持续的(或传统的)非正式约束的偏离程度。2019/12/1928•例如,我们的改革开放,在正式的市场规则引入的同时,市场的竞争的与原来平均主义思想之间会有摩擦,因此,我们的非正式约束也需要做出改变,逐渐适应新的规则。2019/12/19291993年,诺思在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演讲时离开了非正式规则,即使“将成功的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正式政治经济规则搬到第三世界和东欧,就不再是取得良好的经济实绩的充分条件。私有化并不是解决经济状况低下的灵丹妙药。”因此,国外再好的正式规则,若离开了土生土长的非正式约束,也就是“中看不中用。”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适中”制度。2019/12/1930(四)实施机制实施机制是指有一种社会组织或机构对违反制度(规则)的人作出相应惩罚或奖励,从而使这些约束或激励得以实施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实施机制对于制度功能与绩效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判断一个国家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这个国家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外,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2019/12/1931检验实施机制的有效性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违约成本极高,从而使得任何的违约行为变得不划算。2019/12/1932对于一个社会或组织系统来讲,尽管有规则(制度)比没有规则(制度)好,但有规则而不实施,即“有法可依”而“有法不依”往往会更糟。这是因为如果制度得不到实施,不仅会影响制度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从而使制度形同虚设而不起作用;而且还会使人们产生对制度的不正常的预期或使人们产生蔑视制度的文化心理,从而使目无法纪的行为畅通无阻并愈演愈烈。2019/12/1933这样,一方面国家或微观组织为制度设计、创新和演进支付了大量的经常的成本,另一方面官员,民众甚至执法者可以视制度为未然而滋生大量制度外行为,从而既支付了大量的制度成本又不能获得应该获得的制度绩效(既定制度得以实施应有的绩效)。长此以往,一国获得进入有法律约束或制度化社会的机会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从而该国经济效率不断提升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2019/12/1934第二节制度的起源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制度的起源2019/12/1935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制度稀缺源于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条件制度需求压力的资源稀缺性制度稀缺根源于制度安排的非专利特征制度稀缺是指制度比技术手段具有更强的“资产专用性”,因而导致制度稀缺。制度稀缺还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创新的环境等因素有关2019/12/1936实际社会无论如何强化制度创新的进程,相对于人类对制度的需求而言,制度供给总是相对不足。正统经济学解决一般资源的稀缺与配置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就是解决制度的稀缺与创新等问题2019/12/1937二、制度的起源2019/12/1938第三章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的尖端问题主要包括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制度变迁模型制度创新问题2019/12/1939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2019/12/1940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制度变迁的源泉适应效率2019/12/1941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组织类型分类1、在稀缺经济和竞争环境下,制度和组织的连续的交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之点;2、组织和企业家的最大化活动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3、制度与组织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2019/12/1942制度变迁的源泉•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包括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信息成本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等2019/12/1943为什么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源泉?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激励结构,而讨价还价的能力的变化导致了重新缔约的努力。2019/12/1944如何检验一种制度是否有效•首先看这种制度是否给组织带来了适应效率。•适应效率可能没有配置效率那么好衡量,因为它更多地与“主观愿望”这些无形的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但组织中的适应效率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适应效率来自于有效的制度。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