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土资源管理理论§1国土资源配置理论§2国土资源产权理论§3经济发展梯度理论§4地缘政治理论§5可持续发展理论§6代际效益理论§1国土资源配置理论一、资源配置基本理论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国土资源配置是指国土资源配置主体在配置原则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一定的程序、使用特定的方式对国土资源进行的分配,从而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用。国土资源配置主体包括政府与市场。政府主导计划配置方式,而市场主导市场配置方式。最基本的资源配置原则就是公平与效率原则。(一)亚当·斯密的市场配置论(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三)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四)最小资本—产出率准则(五)经济增长与未来福利最大化准则(六)边际增长贡献准则(一)亚当·斯密的市场配置论竞争对推动劳动要素和调节资本要素合理分配有重要作用,竞争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由市场价格的高低调节生产要素投入者的实际收入和社会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实质上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功能是有限的,国家必须对经济进行干预,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等经济现象都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总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如果有效需求大,生产就发展,失业就会减少;而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导致失业和经济危机。(三)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边际产量是指,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又称为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例如,生产资本投入量K不变,考虑投入劳动投入增量dL带来的总产量增dQ量变化,则有MP=总产量的增加量dQ/劳动的增加量dL(四)最小资本—产出率准则资本—产出率又称资本系数,指资本与产出量的比值,表示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平均每单位投入资本的产值,它标志着资本的生产效果和能力。在国际经济中,资本相对丰裕而劳动相对比较贫乏的国家的资本—产出比率比较高;资本相对贫乏而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的资本—产出率比较低;在资本和劳动的丰裕程度相同的国家,资本—产出率越高,表明等量资本带来越大的产出量,国民生产总值越大,经济增长越快。2、经济增长与未来福利最大化准则人均占有资本量是人均产出的决定因素,每一个工人的资本量取决于前期的积累,因此要实现未来时期的人均产出与人均收入最大化,就不得不牺牲现期的消费;要保证长期的经济增长,实现长期的充分就业,就不得不忍受现期的失业。3、边际增长贡献准则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一般可分为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其计算方法为: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定量的品种边际贡献首先是用来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在弥补了企业所发生的所有固定成本后,如有多余,才能构成企业的利润。二、资源配置方式(一)市场配置资源(二)计划配置资源(一)市场配置资源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优点:第一、根据市场的扩大而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和动力,通过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支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加积累,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以价格为信号进行资源配置,自动调节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结构。不足:第一、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妨碍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第二、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垄断,垄断反过来影响竞争;第三、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二)计划配置资源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再存在,因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计划,即通过社会的统一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优点:在计划资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防止贫富分化,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缺点: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三、资源配置机制(一)市场配置机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的配置社会资源的商品经济运行形式。市场配置机制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共同调节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平衡。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社会资源的核心机制。通过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即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引起部分生产者减少或退出生产,使供求趋于平衡;供大于求,价格上涨,引起一部分生产者投入到生产中来,使供给量上升,供求趋于平衡。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因市场供求变化、价格波动和生产要素流动而形成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有机联系,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对立的一种作用,只承认竞争的压力;价值规律只有通过竞争的外在强制作用,才能把内在的必然性表现出来。(二)资源规划机制1、资源的宏观规划机制2、资源的区域规划机制第二节国土资源产权理论一、产权概念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二、国土资源产权制度(一)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就是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合理有效地组合、调节的制度。产权制度主要包括:第一、产权关系与产权结构安排;第二、各产权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界定;第三、保证各种产权契约、协议实现的法规和制度。(二)国土资源产权制度以国土资源的产权为依托,对国土资源产权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的制度。主要包括:国土资源产权结构安排及产权关系;国土资源产权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界定;国土资源产权关系的保证体系。(一)国土资源产权结构国土资源产权结构矿产资源产权土地资源产权海洋资源产权所有权矿业权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所有权海域使用权专属勘探权商业开采优先权(2)国土资源产权关系产权关系是产权主体之间,在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行为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3)国土资源产权关系的保证体系国家主要采取法律的手段来保证产权关系的规范、有序。如《宪法》、《矿产资源法》等。2、国土资源产权制度的特点(1)所有制形式单一;(2)产权管理制度相对集中;(3)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4)不同资源的产权管理分离;(5)产权运作在国家行政管理下运行。§3经济发展梯度理论20世纪60、70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等人,在赫克曼、威廉姆斯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费农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进而沿用梯度理论指导整体经济的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方向。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在现代生产布局研究中,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用以反映在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图)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跳跃发展并反梯度推移求得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等人将工业生产划分为形成、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即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老阶段兴旺部门停滞部门衰退部门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1.第一阶段:介绍(引入)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2.第二阶段:成长期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属,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3.第三阶段:成熟期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4.第四阶段: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离市场。三、梯度发展的动态研究累积因果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发挥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梯度地区,并促进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四、处于不同梯度位置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策略(一)处于高梯度位置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策略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创造新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同时淘汰那些已经进入衰退阶段的老产业。(二)处于低梯度位置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策略重点发展占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积蓄力量,争取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淘汰、外溢出来的产业,如钢铁、纺织、食品等衰退部门。五、梯度理论在我国经济布局中的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梯度理论被引入我国总体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中,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重点空间的转移问题、空间结构的调整途径。第四节地缘政治理论“地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