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化的经济学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城市化的经济学原理资环学院张海山1.城市化概述1.1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力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区;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市价值观和文化不断提高,并向农村推广.(2)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市场化现代化1.2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1)国外常用方法:单一指标法:以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为代表,S阶段理论.复合指标法:以日本经济新报提出10项指标来测算“城市成长力系数”和日本城市地理学家稻永幸提出“城市度”为代表(2)国内常用方法人口指标法:①城镇人口法②人口加权法土地利用指标法:土地性质和地域范围复合指标法:欧名豪、孙锦、刘克利、周通城市进化过程示意“S”型曲线2.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1城市化阶段规律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地域常见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缓慢迅速缓慢,甚至停滞缓慢快继续增大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25%~30%以下,低30%~70,较高70%以上,高城市化阶段规律的原因首先,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随的。节省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生活费用使然。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以及快捷交通和通讯等设施的应用。2.2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1)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因空间集聚所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2)扩散效应:是指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与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解释图2-2集中型城市化和扩散型城市化。集中与扩散的结果是什么?目前世界的大城市绵延地区。专栏阅读26-28页2.3城市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城市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利用率不断提高而带来的城市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1)企业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存在因素:a.专业化分工b.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2)城市的规模经济一个城市如果规模过小,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必然较低,城市的经济效益也就难以提高。一般来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也在不断上扬。3.城市化的经济因素分析3.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料;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产业革命使得资本和人口在机器大生产中高度集中,导致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工业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城市革命,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几个特殊经济本性使然,即所谓的“最低临界值原则”、“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年份1800185019001950%5070•①最低临界值原则•最低临界值原则,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要达到这个临界值,那么投资者就可能会因其有利可图而作出投资决策。•②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作出的决策是以这个城市现在必须提供什么为基础的。也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③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是指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看作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发展阶段。•由此可见,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经济规律所驱使,就导致了这种不可逆转的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的倾向,从而使工业化与城市化呈现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随着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而一跃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城市化的“接力棒”从此传到了第三产业的身上、并由它继续推动下去。这种后续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②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3.2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1)户籍制度障碍:城乡间的交流被隔断;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就学等方面无法得到与当地居民平等的机会和待遇。(2)土地制度障碍:土地使用权转让困难,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削弱了农民的进城能力。(3)公共财政制度障碍:现行财政体制对于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地方财力支持不够。(4)社会保障制度障碍:社会保障的城乡差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基本医疗保险的差距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距。(5)就业制度障碍:国家就业政策上还只是鼓励农民就近在小城镇就业和定居,大中城市的门槛依然高筑;许多地方性政策法规仅仅把农民工局限在“苦、脏、险”的行业,城乡就业市场处于半封闭状态;地方干部人为分割劳动力就业市场。资料链接及思考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