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现代城市规划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19世纪20世纪转换之际的初创时期: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探索时期,主要是针对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针对城市中已经存在并日益加剧的城市问题或“城市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下一阶段相比较,这些探索基本上更多集中在思想性方面,强调思想的原创性,同时具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基础。各类知识分子,尤其是工程师、政府官员以及建筑师等都参与到有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讨论之中,理论数量众多,探索性特征明显,并没有形成主导性的统一的理论框架,城市规划行为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卫生和住宅等方面。(2)20世20年代至二次大战结束的理论准备时期: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逐步为现代建筑运动所主导,城市规划理论中社会改革思想逐步淡出,而建设和建筑的技术性内容不断强化,使之前形成的思想体系得到更多技术上和具体方法上的支撑,而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就逐步地转向到成为一项技术性的手段。这一时期由于经济上的大萧条和战争的原因,实践性的内容较少,主要的工作集中在理论积累和知识的完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在其中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广作用。到二次大战结束时期,现代城市规划的操作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3)二次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的全面实践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后进入了城市的恢复、重建和快速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以提高生活标准、促进快速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国家整体性干预社会经济发展为动力,现代城市规划在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确立的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在上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框架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这一时期,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理论性的建设相对较少。在城市建设方面则以新城建设和城市内部的改造为主要内容,政府主导型的建设占据着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城市规划已经基本结合到城市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并随着城市规划职业化制度的推行而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4)20世纪60年代后的反思与批判时期:经过二次大战后的城市快速时期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了在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的城市规划体系的缺陷,因此针对已经形成的城市规划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这些反思和批判补充和完善了原有体系,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二次大战结束后开始的经济持续增长出现了转折,能源危机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全球经济的衰退,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内城衰退愈加明显和环境恶化引起了关注,政治经济学思想开始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导致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大转变,促进了城市规划理论的大发展。(5)20世纪80年代后的拓展与重建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衰退开始逐渐恢复,产业结构转型和新技术开始形成,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解决失业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性问题,社会意识形态转向更加强化市场作用的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城市规划更加关注城市的更新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以社区发展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体制逐渐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全球化趋势加剧,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转变,在各类资源的全球化配置的同时,地方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成为获取全球资源的关键,因此,以大型项目建设为标志、以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开发为具体手段,提升城市竞争力、营造城市创新气氛和促进城市经营以及城市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主旋律。以上是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基本的阶段划分,但是我们应当请楚,这里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仅仅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截然的分隔。因为,无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城市规划的发展,其中的很多内容既有可能是跨阶段性的也有可能还是交错发展的,从某种角度讲,它们既有连续的状态,也有突变的状态。赖丁总结的20世纪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框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20世纪20、30、40年代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经济和社会变化工业化城市化战争经济衰退和重构战争和重建战后兴旺混合经济意见一致的政治学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城—乡转变内城衰退经济衰退(和恢复)新技术混合经济统一体的崩溃政治、经济和环境变化的全球化显著的政治问题公共健康社会动乱区域性失业郊区发展提高生活标准快速的发展种族主义和城市骚动经济发展的过剩失业公共部门的成绩记录欧洲一体化环境危机主要的规划行动住房公共卫生区域规划新城再开发内城政策修复和保护污染控制城市更新农村政策更新可持续发展旗舰项目规划职业建筑师工程师独立特征的增长社团的规划师全能危机紧缩私有化再评价理论框架环境决定论自然生成的规划理论过程规划理论批评:组织理论福利经济学激进的政治经济城市政治学/社会学政治意识形态:新右派新左派协作规划批判性的(报复性的:环境经济学激进的政治生态环境公正规划的概念化城市设计土地使用的公共部门导向总称的决策1.政策实施2.国家干预3.社区赋权1.经济发展2.社区赋权1.场所创造2.国家干预3.社区赋权1、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早期极端残酷的剥削时代,很多怀有社会良知的先驱们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并用思考或实践去憧憬着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国家与城市形态。推翻、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消除剥削的民主社会,被他们共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今天一般将这些早期伟大思想家们的各种理论与概念,笼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莫尔(ThomasMore,1478—1535)的“乌托邦”概念,这种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以后许多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1760—1826)、傅立叶(CharlesFourier,1772—1837)、欧文(RobertOwen,1771—1858)等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自己的理想。法国人傅立叶提出的社会制度模式是以法朗吉(Phalanges)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形态,并精确地计算出法朗吉的最佳人数是1620人,在这里根据劳动性质或种类的不同分成若干生产队,大家共住在一所大厦中,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劳动内容。英国人欧文甚至变卖自己富裕的家产而带着信徒们到美洲大陆去实践他的社会主义社区“新协和村”(NewHarmony)。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理想的社会主义城市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实践虽然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中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但是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发展却产生了重要的作用。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形成的原因,该委员会于1842年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1844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阶级住房委员会,并于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集、供水、道路等方面应负的责任。由此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宅的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如1868年的“贫民窟清理法”和1890年的“工人住房法”等,这些法律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公司城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力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实例,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以后的田园城市的设计建设提供基础。3、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的实践实际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中便已开始,法国Haussmann进行的巴黎改建也属于美化城市的行动。但是作为一项普遍的“城市美化”运动则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趋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前奏是1850年代末开始的公园运动,在奥姆斯塔德的率领下,1859年首先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这种方式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他注意到1854—1860年间由于移民等原因,美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了一倍,而且大城市的无规划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社会道德的败坏。他认为;风景建设是治疗这种病态的一种途径,城市公园能协助社会改革,使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由于接触自然而得到提高。在1859年奥氏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嗣后;又设计了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处的公园和园林系统。伯恩海姆(D.Burnham)所作的“芝加哥规划”(1909),被认为是第一份具有城市规模的总体规划。1893年为了纪念发现美洲400周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为此人们在芝加哥湖滨修建了宏伟的古典式建筑,奢华的游憨绿地和广场。该博览会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看到规模宏大的规划可以在城市景观美化方面取到的成就。此后,芝加哥博览会的总规划建筑师丹尼尔·H·伯恩海姆又先后在旧金山、克里夫兰和芝加哥等市主持总体规划,并修订了华盛顿的规划及其他如城市的景观现划,广场、林荫道、纪念物规划等等。影响所及,使二十世纪初规划总图或宏大的设计方案,一时竟成了美国先进城市的标志和宣传政治纲领、宣扬‘政绩“的方式之一。城市美化运动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二、主要理论与实践1、早期探索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标志着近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的理论。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象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用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一田园城市来作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按照的霍华德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整体思路形成过程大致是:(1)调查:首先以伦敦为对象展开了综合而深入的城市问题及原因调查;(2)分析: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有相互交织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因此可以利用两者的优点形成一个城市磁体—田园城市。这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既可以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的宁静、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并认为这种城市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与新的文化。(3)观念:霍华德认为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停止增长(“安于成为更大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其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附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即形成多中心复合的“城镇密集区”(UrbanCluster)。(4)模式: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中心城市5-6万人,这样一组城市的总人口规模为25万人。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可以便捷地往来于它们之间。在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