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艺术对古典园林的影响浅析——对比成都与扬州园林张哲乐①(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我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分布广阔,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但目前对园林文化的研究多局限于园林内部,常常从一些纯建筑的景观角度去观察园林,没有能够跳出园林看园林,将园林与所在的城市的文化之间联系起来研究。本文以成都和扬州古典园林为例,分析了城市的综合艺术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从综合艺术在城市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可以看出城市综合艺术文化对于园林的形成、发展以及园林的文化内涵有着较强的作用。同时,园林文化中的多个因素也都能清晰地反映所处城市的综合艺术成就。因此园林文化与城市艺术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键词]:园林;绘画;盆景;成都;扬州成都与扬州在历史上有数次城市发展的高峰期,经济、文化发达,地理条件优越,加之多年来,双方在各自所在的地区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唐宋时有“扬一益二”的称谓,因此园林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条件有了很好的保障,同时也使园林文化的发展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成都与扬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景观特色各有千秋,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有着相当高的评价。扬州在其园林发展的顶峰时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1]之谓。而成都园林虽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程度不及扬州,但是在其园林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中国园林重要的一个分支。园林学者刘天华认为:我国园林按地区分类,有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2]成都园林则是蜀中园林最典型的代表。无论是建筑、山水、花木植物,还是园林中众多的文人景观、楹联匾额,成都和扬州的园林一方面有着中国传统园林所共有的特征,另一方面也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本土风貌。园林风格既①作者简介:张哲乐(1975—)男,四川成都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主研方向为旅游文化。E-mail:zzyeah@yahoo.com.cn。联系电话:13981786130,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华润路1号翡翠城1期14-2-902,邮编:6100232有北方园林空间开阔,布局严谨,气势宏伟的特点,又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灵活多变,风光明媚的优势,融南北园林特色于一身,并具有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在中国的城市园林中可谓独树一帜。[3]直至今天,城市园林仍然是成都和扬州最主要的城市景观和旅游景点,可以看出园林在成都和扬州两座城市中拥有着相同重要的地位。事实上,中国的古典园林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自然与人工物质的结合产物,园林自初创之日起,就是人类意识中理想王国的形象模式,也是各文明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念的艺术模式,它是中国人把自然人化和把人自然化的艺术方式,这也就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文化内涵。[4]因此,除了经济、地理自然环境等物质层面以外,对园林文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精神层面。在精神层面中,艺术文化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集萃式的综合艺术,它除了建筑、工艺美术外,还集纳了诗文、书法、绘画、雕刻、音乐乃至盆景等诸种艺术性建构元素。可以这样说,园林在深层的意义上同化着其他艺术的内在精神,特别是融进了诗、画、盆景、音乐的思维特征和审美韵味。这种艺术的多元渗透和同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景观意象,深化了园林的审美意蕴,使之具有诗情画意、小中见大、节奏韵律等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诸种意境品格。[5]本文拟从成都和扬州园林的具体情况出发,以两座城市精神层面中的综合艺术中的绘画与盆景艺术为主,分析它们对各自城市古典园林所产生的影响。一、绘画艺术首先来看绘画。我国的古典园林就表现来说,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同传统绘画(特别是山水画)最为接近,关系也最密切。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山水风景画作品和画论,对造园艺术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历代一些名园,也常常成为画家描绘的题材,供人们欣赏。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山水画的发端和文人私家园林的兴起,差不多在同时都得力于魏晋南北朝人们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6]画论中的师法自然和写意手法被运用到造园技艺中去,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最核心的理论基础。成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砖石墓内的画像砖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造型艺术的优良传统,而且开启了魏晋的雕刻、绘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在中3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7]从唐中期起,长江上游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成为当时南方文化艺术兴盛的一个重要区域,尤其是这一时期蜀中绘画艺术的发展,更是四川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当时的成都,是闻名全国的绘画艺术中心之一,曾聚集了许多丹青国手,主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如享有盛名的成都人李升、黄笙等,其中黄笙开创的流派更是对北宋的花鸟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们创作的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画卷,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壁画,使得当时的人们叹为观止。所以北宋时曾任成都府路转运使的李之纯说:“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8]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唐会昌元年至唐末画家以蜀地作为主要创作活动地点的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七;所记载的五代画家以蜀地作为主要创作活动地点的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从唐后期至五代,在蜀地活动的全国著名画家迅速增加,成都成为这一时代的全国绘画艺术中心之一。[9]与成都相仿的是,扬州的绘画艺术在清朝中前期与园林一起,同时达到扬州城市历史上的最顶峰。当时随着扬州以盐业为主的经济水平迅猛发展,大量富商“贾而好儒”,尤其是徽商在乾隆时期大多已经完成了商人儒化的转型,他们对扬州文化不断地给予经济上的资助,经济上得到了保证,便出现了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他们把亡国之痛和愤世嫉俗的心情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成为后来闻名于世的扬州画派。在盐商以“贾名而儒行”作为行为准则的大风气下,盐商对扬州文化不仅有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还有文化的影响。也使得扬州八怪的艺术倾向商业化、世俗化。[10]他们在绘画上受定居扬州的清初画家石涛影响较深,力求创新,反对步趋古人,而以匠心独运,自辟蹊径,构成了他们的共同点——新、奇、精。流风余韵,至今犹烈。[11]当然对于传统的审美观而言,扬州画派的艺术风格称得上奇形异貌。很显然他们的新奇感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扬州当时时尚新奇的市民文化的需要。成都与扬州的绘画艺术与各自的园林发展同时达到历史最高峰,并不是偶然的,从中可以看到绘画艺术与园林之间的关系。成都和扬州绘画艺术不同的风格对双方的园林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从对两地绘画艺术的简介,可以看出成都的绘画艺术与扬州相比,显得比较传统和清高,就艺术而艺术,没受到外界过多的商业和政治因素干扰。因此反映4在园林的建造上,由于造园时许多著名的诗人画家和名士高僧参与其中,他们以极高的艺术造诣,将园林艺术与传统的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通过造景达到传情、寓意、传神的高度境界。他们按照蜀派写意山水画的理论,处处以画入园、以画入景,使园林富于绘画意境,显示出一种犹如画境的特殊魅力。在成都造园中,常常采取“露其要处而隐其全”的高妙手法,使人“见丹井而如逢羽客,望浮屠而知隐高僧”,其功夫在园林之外的浩大空间。[12]而扬州以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风格独特,求新求奇,但由于艺术家们无法在官场上立足,当一些盐商附庸风雅,广交诗文画友时,本来对盐商没有好感的“扬州八怪”,和其他许多文人画家一样,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得不面对现实,在经济上依附于商人。[13]正因如此,盐商影响下的扬州书画市场非常繁荣。郑板桥等人为了卖字画以谋衣食,在与商人的交往中,受到商人生活准则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难发现书画的商品化使书画家也沾染了很浓的商人味,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商人化倾向。[14]体现在扬州园林中,在其内容、技巧、创作思维、题材上常常表现为以俗为奇或化俗为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取悦商人的“新奇”心理,如果对照当时山石画表现其纹理的皴法与扬州园林工于叠石的表现来看,其形状、纹理、色彩方面突破形式美中的匀称和谐的固有程式,呈现多姿多采、不规则的变化和动势,显示出一种活力的美或怪丑、奇异之美,加上其他创新求异的造景手法,可以说扬州园林的功夫在园内。扬州园林与成都园林在体现绘画艺术时具体表现的截然不同,反映了两地绘画艺术的本身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和社会时代条件的不同。二、盆景艺术接着再来看盆景艺术。盆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它和中国园林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盆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大自然的山容水态的气韵之美或古木奇树的苍劲之美,加以选择、概括、提炼,移入盆盎之中,使之富有诗话般的境界。可以说盆景就是一座微型的园林,钱学森先生曾把中国园林系统分为四种类型:盆景式、窗景式、庭院式、宫苑式,他就是把盆景作为园林的微观层次或起点的。[15]川派盆景位列我国三大盆景流派之一,而川派盆景向以成都为中心,主要是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其中的树桩盆景以自然形态取胜,以地方树种为材料,以5丰富多彩的传统蟠扎技艺见长,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盘根错节,悬根露爪,古雅奇美。山水盆景幽秀险雄,山石布置、树木安排,常以高远、深远为主,其中竹石盆景别具一格。多以瘦、漏、奇、皱之石为之,不用人物、桥亭等点缀物,仅以竹树水配合,咫尺之内能瞻巴山千奇、蜀水万里。江南盆景也是我国盆景三大流派之一,其中的苏北盆景以扬州为代表。扬派盆景受清初画家石涛和“扬州八怪”的绘画影响较大。是我国树桩盆景的主要流派。其取材多为观叶类的松、柏、榆、瓜子黄杨等,自幼栽培,其制作以人工剪扎为主,造型层次分明,颇似中国画的工笔细描。[16]盆景作为微型园林,虽然在造景上受到一定的空间限制,但是当盆景出现在园林中厅堂斋轩等处的几案上,盆景就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点缀物,而是充当园林美学的物质元素之一,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盆意与园意的交融与互渗。上述成都和扬州盆景特色鲜明,区别明显,对应成都与扬州的园林特色来看,成都园林同成都盆景一样,不好人工装饰,以自然形态的粗旷野趣为主;而扬州园林则与扬州盆景相似,喜用人工奇巧所制作的点缀物,偏重于局部层次分明的细腻感觉。实际上盆景艺术仍然来源于中国绘画艺术“小中见大”的美学精神,无论是成都盆景还是扬州盆景,都是当地画家与技师们经过紧密合作,大胆求新所创作出来的,因此两派的盆景特色无一不体现着两地鲜明的绘画风格,园林与盆景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只有采用具有相同意境和风格的盆景来作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方能够让人在园林中体会到一种与整体相协调的“盆景小园林,园林大盆景”之韵味,这也是成都盆景与扬州盆景为何与其园林风格一致的原因所在。三、结语正如前面提到过的,与园林深层同化的艺术元素不止绘画与盆景,还有诗文、音乐、书法等等。园林既然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体,它所反映的艺术必定与园林本身的地域文化背景有直接的联系,结合上文成都和扬州综合艺术及园林的不同表现,可以得出:园林所在地区的综合艺术文化精神和具体表现手法是园林创造意境,表达思想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园林也同样是本土艺术最好的表现舞台。通过成都和扬州综合艺术对其城市园林文化影响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成都和扬州的城市园林在总体的风格特色、意境的塑造、整体和局部的布局、景观的设置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各自所在城市传统综合艺术的深刻影响;而传统6的综合艺术又因为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得到了体现和传承,因此园林被称为城市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和舞台不是毫无道理的。[参考文献][1]李斗.《扬州画舫录》卷31[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2]刘天华.华夏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20页[3]马正林编.中国城市历史地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第427-439页[4]金柏苓.理解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03,(04):51[5]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第520-521页[6]刘天华.华夏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95页[7]刘致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