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一节微生物降解理论基础第二节微生物对常见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三节有机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一、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与转化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大2.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第一节微生物降解理论基础(1)降解性质粒降解难降解化合物的酶类大多是由质粒控制的,这类质粒被称为降解质粒。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2)共代谢P282石油——多环芳烃化合物双环或三环四环或多环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四环或多环芳烃化合物+双环或三环芳烃化合物×微生物在利用生长基质A时(从中获得能量、碳源),同时非生长基质B(不能从中获得能量、碳源或其他任何营养)也伴随着发生氧化或其它反应——共代谢OK共代谢特点不导致细胞质量或能量的增加,不促进其本身的生长。使有机物得到修饰或转化,但不能使其分子完全分解。共代谢原理靠降解其它有机物提供能源或碳源;依靠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相似物诱导产生相应的诱导酶,被转化为不完全氧化产物。本质:最初的酶系作用的底物专一性较低(E1),后面酶系作用的底物专一性较高(E2),无法识别前面酶系的产物(B’)。E1E2E3A——B——C——D——E——CO2+能量E1E2A’——B’——×(3)混合菌株作用(混合培养)P278/322矿化也称终极生物降解,指有机物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在自然界,第一个菌株的共代谢产物可在第二个菌株的作用下继续共代谢或完全矿化。混合培养菌株的降解能力大大高于单个菌株的纯培养。有机物的转化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种:矿化作用和共代谢作用混合菌株作用的机制互生机制共生机制单独均可降解,混合培养增加效率不同微生物产生的酶有差异,共同的作用提高了降解效率单独不能降解,共同培养可降解彼此之间为对方提供:生长因子,能利用的碳源,消除有毒中间产物,保持pH平衡,消除反馈抑制等。(4)共代谢和混合菌株作用意义大大拓展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范围提高复杂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率污染处理时,可以通过诱导共代谢作用的发生,降解难降解污染物。——给微生物生态系统添加可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结构与污染物类似的物质,进而诱导共代谢作用的发生。二、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机制(P280)1.提供特殊营养物质主要是生长因子类物质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诺卡氏菌属(Nocadiasp.)产生出生物素Nocadiasp.才具备降解环己烷的能力2.去除生长抑制物质CH4该群落中的其他菌假单孢菌抑制CH3OH该群落中的其他菌为:黄杆菌、不动小杆菌氧化3.改善单个微生物的基本生长参数微生物之间构成了类似食物链的关系如降解苔黑酚的3种细菌之间的情况苔黑酚假单孢菌中间代谢产物扩展短杆菌、短小杆菌其他代谢物4.对底物的协调利用单个微生物对某种物质无降解能力,但混合后则能够降解该物质。除草剂茅草枯的降解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比单个菌株的降解率高20%。Arthrobactersp.杀虫剂二嗪哝的降解二嗪哝Streptomycessp.Arthrobactersp.Streptomycessp.被降解6.电子转移5.共代谢两种紧密结合的产甲烷菌群落(methanobacillusomelianski):CH3CH2OHCH3COOH+H2产氢产乙酸菌CO2+H2CH4产甲烷菌7.提供一种以上初级底物利用者有一种以上初始利用者存在,每个初始利用者都能完全代谢底物。一类降解除草剂Fermon(N,N-二甲基-N-苯基脲)的微生物群落,包括3种Corynforms菌、1种假单孢菌和一种产碱菌(Alicaligenessp.),它们均能够单独降解Fermon。混合培养菌株的降解能力大大高于单个菌株的纯培养。三、影响微生物对物质降解转化作用的因素(2)生长时期1.微生物的代谢活性(1)种类(3)适应与驯化驯化一种定向选育微生物的方法与过程,通过人工措施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某特定条件,最后获得具有较高耐受力和代谢活性的菌株。2.目标化合物特征有机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3.环境因素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调控某些非生物因子,使生物降解或矿化反应达到最佳。营养温度pH溶解氧第三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一节微生物降解理论基础第二节微生物对常见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三节有机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1.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作用第二节微生物对常见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有机物的净化过程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化学氧化分解,历时数小时。第二阶段生物化学氧化分解一般要延续数日。第三阶段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延续一月左右。净化本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为无机物依靠——好氧分解与厌氧分解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可总括成如下图式:复杂有机物简单有机物需氧微生物胞内酶厌氧微生物胞内酶微生物胞外酶CO2、H2OCO2、H2O、H2、CH4、H2S及有机酸、醇、酮、醛等未完全氧化产物好氧生物分解厌氧生物分解1.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作用细菌是其中的主力军原理:好氧有机物呼吸C→CO2+碳酸盐和重碳酸盐H→H2ON→NH3→HNO2→HNO3S→H2SO4P→H3PO4→矿化盐(1)好氧分解厌氧细菌原理:发酵、厌氧无机盐呼吸C→RCOOH(有机酸)→CH4+CO2N→RCHNH2COOH→NH3(臭味)+有机酸(臭味)S→H2S(臭味)P→PO43-(2)厌氧分解2.微生物对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石油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1)碳源(不含氮)污染物的分解难溶的多糖,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淀粉糖类污染物丁酸、CO2、H2等纤维素葡萄糖需氧微生物胞内酶厌氧微生物胞内酶+H2O纤维素酶CO2、H2O纤维二糖+H2O纤维素酶纤维素的分解淀粉的分解CO2、H2、有机酸等淀粉葡萄糖需氧微生物胞内酶厌氧微生物胞内酶微生物淀粉酶CO2、H2O(2)油脂类污染物的分解水中来源:毛纺、毛条厂废水、油脂厂废水、肉联厂废水、制革厂废水含有大量油脂降解油脂较快的微生物:细菌——荧光杆菌、绿脓杆菌、灵杆菌丝状菌——放线菌、分支杆菌真菌——青霉、乳霉、曲霉脂肪+H2O脂肪酶甘油+高级脂肪酸途径:水解+β氧化含氮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硝基化合物等等。含氮有机物生物降解较不含氮有机物更难,其产物污染性强;同时,它的降解产物与不含氮有机物的降解产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整个降解过程。(3)含氮污染物的分解蛋白质蛋白酶水解肽肽酶水解氨基酸降解NH3NO2-亚硝化菌NO3-硝化菌N2O(N2)反硝化菌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水解脱氨基作用还原脱氨基作用(3)含氮污染物的分解蛋白质硝化作用由固氮作用生成的氨或由蛋白质等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经降解作用后产生的氨,都可能在有氧条件下,经细菌作用而硝化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在土壤中以及在水体的底泥或中间水层环境介质中都可能发生这种作用。反硝化过程可简单地表示如下:其中N2和N2O是反硝化作用的主要产物,但一般情况下,在生成过量N2O条件下才能产生N2。(4)危险性化合物的分解具有新颖结构的合成化合物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抗逆性,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化合物进入自然界的时间比较短,微生物界还未进化出降解此类难降解化合物的代谢机制。这些化合物大多数对环境具有毒害作用,故称之危险性化合物。①危险性化合物的定义(P277)②危险性化合物来源人工合成的农药、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溶剂、增塑剂等农药石油洗涤剂多氯联苯氰和腈农药微生物作用被氧化被脱卤被还原被脱烃ClClClClClClCl大肠杆菌等脱卤作用③危险性化合物的分解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直链烷烃最容易被降解;在芳香烃部分中,二环和三环化合物较容易被降解,而含有四个或更多环的那芳香烃难于被微生物所降解;胶质和沥青则极难被微生物所降解。Ⅰ微生物对烃类化合物的降解P296——石油的微生物降解机理芳香烃烃类化合物脂肪烃芳香烃邻苯二酚真菌细菌A.链烷烃的降解+O2R-CH2-CH2-CH3R-CH2-CH2-COOHβ-氧化CO2+H2OCH2-COOH+R-COOHB.无支链环烷烃的降解以环己烷为例OHOO+O2+2H-2H+O2+2H-H2O-H2O+H2O-2HHOOC-(CH2)4-COOHHOOC-(CH2)4-CH2OHω氧化CO2+H2OOHC.芳香烃芳香烃普遍具有生物毒性,但在低浓度范围内它们可以不同程度的被微生物分解。苯和酚的代谢苯的代谢萘的代谢菲的代谢蒽的代谢酚也是先被氧化为邻苯二酚,这样各类芳香烃在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可表示如下:各类烃具体的降解过程和产物正烷烃正烷烃→羧酸→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乙酰辅酶A+CO2。烯烃烯烃→二羧酸环烷烃环烷烃→环醇→环酮芳香烃芳香烃→二醇→邻苯二酚→三羧环的中间产物微生物对烃类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小结Ⅱ微生物对有机卤代物的降解P284卤代芳香烃降解概念:其环被裂为中间代谢物并且其有机卤素被矿化。限速步骤:卤素取代基从有机化合物中的脱离卤代脂肪烃卤代芳香烃有机卤代物微生物没有直接水解碳-卤素键的酶系初期,通过还原、水解或氧化分解机理消除卤素。后期,通过自发脱卤等(1)脱卤优于开环(2)先开环后脱卤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卤代芳香烃的降解脱卤优于开环P287碳卤素键的开裂与水有关而与O2无关先开环后脱卤P287卤代邻苯二酚厌氧条件下P290厌氧菌能进行一些好氧条件下未发现的特殊脱毒反应如高氯代芳烃——氯酚类PCB(多氯联苯)好氧微生物不对高氯联苯起降解或脱氯作用多氯联苯属于致癌物质,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多氯联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很难在自然界分解,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类,多用于电力设备,如含有多氯联苯的电容器、电压器等。PCB(多氯联苯)被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氯——分步进行,先生成较低氯代的多氯联苯。由于还原电位的增加,还原的难度也增加,因此厌氧条件下还原脱氯速率随氯取代数目的下降而下降。第三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一节微生物降解理论基础第二节微生物对常见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三节有机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可生物降解性物质:如淀粉、蛋白质难生物降解性物质:如纤维素不可生物降解性物质:尼龙、塑料第三节有机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1.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分类(1)空间阻碍胞外酶难以接触到易降解部分(2)毒性抑制不同取代基团具有不同毒性(3)增加反应步骤支链的增加会降低化合物的生物降解(4)有机物吸收,运输到细胞内方式2.有机物结构影响生物降解性的原因(2)烃类化合物(3)主链上个别碳原子被其他元素所取代会增加对生物氧化的抵抗力越大越难降解3.有机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1)分子量大小a稀烃烷烃芳烃多环芳烃脂环烃b正构烷烃异构烷烃c直链烷烃支链烷烃d烷基苯多环化合物苯当主链上的C被O、S、N、取代时,难降解,其中氧的影响最显著(醚类化合物较难生物降解)。每个C原子上至少保持一个氢碳键的有机化合物,对生物氧化的阻抗较小;而当C原子上的H都被烷基或芳基所取代时,该碳原子被称为4级碳原子,会形成生物氧化的阻抗物质。碳氢键(4)取代基的位置、种类、数量及碳链长短苯环上的氢被羟基或氨基取代(苯酚或苯胺):生物降解比苯提高卤代:使生物降解性降低,尤其是间位取代的苯环,抗生物降解更明显.官能团的性质及数量3.可生物降解性研究的意义难生物降解性和不可生物降解性物质(1)开发新材料“环境友好材料”(2)污染物处理可生物降解性物质改造培育高效微生物菌株物化方法预处理破坏结构小结微生物降解理论基础特点(共代谢、混合菌株作用)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机制影响因素微生物对常见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各类污染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有机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可生物降解性关联原因一般规律意义作业1.名词解释:驯化、危险性化合物2.如若微生物不能依靠某种有机污染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