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1---3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1、为你打开一扇门·一、生字学习1.字音聊(liáo)天诠(quán)诠释憧憬(chōngjǐng)凝(níng)凝聚徘徊(páihuái)裨(bì)裨益帷(wéi)帷幕袤(mào)广袤斓(lán)斑斓跌宕(diēdàng)谛(dì)真谛瞬(shùn)瞬间二、词语积累浏览:大略地看。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由于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诠释: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述。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憧憬:向往。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裨益:益处。广袤:土地的长和宽(东西的长度叫“广”,南北的长度叫“袤”)。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帷幕:挂在较大的房子里或舞台上遮挡用的幕布。斑斓:灿烂多彩。写照:真实的描写。跌宕:起伏、上下。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中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情不自禁(jīn):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模拟:模仿。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以抛弃。背叛:背离叛变。智商:即“智力商数”。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做题材的绘画。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致(文学):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三、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1.中心意思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文章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2.内容简析“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打开”二字。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四、重点句子1.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含义。“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2.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旨在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的大门,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3.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揭示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敦促人们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4.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第1段)。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2、繁星1.字词昧(mèi)昏暗霎(shà)眼摇摇欲坠(zhuì),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萤:萤火虫┏mó模型、楷模、模糊┣荧:荧光屏模┫┗莹:晶莹┗mú模样、模具、铅模2、中心思想及内容简析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2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3、好句理解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4、安恩和奶牛1、词语积累①[锱铢(zīzhū)必较]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②[踌躇(chóuchú)不决]犹豫不决。③[死乞白赖]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①[蹭(cèng)]摩擦。②[翕(xī)动]这里指嘴唇一张一合地动。③[反刍(chú)]偶蹄类的某些动物(牛、羊和骆驼等)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从胃中再返回口中重新咀嚼,再咽下。通称倒嚼。④[找茬(chá)]即“找碴”,指过分地挑剔、批评。⑤[瑕疵(xiácī)]瑕,玉上的斑点;疵,小毛病。指人的小过失或事物的缺点。⑥[粗粝(lì)]粗糙。粝,糙米。②[褶(zhě)]衣服折叠而形成的印痕。③[撂(liào)]搁下,丢开。④[木屐(jī)]木底鞋。⑤[锃(zèng)亮]闪亮。⑥[瘦骨嶙峋(línxún)]形容人或动物消瘦。⑦[熙来攘(rǎng)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⑧[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2、中心思想(1)《安恩和奶牛》体裁是小说,它通过记叙一位老太太把牛牵到市场却不卖牛的故事,表现了安恩对供应自己牛奶喝的奶牛的感恩尊重之情,主人公名字叫安恩。(2)约翰尼斯·延森是丹麦国小说家、诗人。曾获诺贝尔奖,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等。3.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说说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答.“我们”指自己和奶牛。在安恩眼里,奶牛是有灵性的,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反映了她与奶牛朋友般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安恩的质朴和善良以及对供应她牛奶的这头奶牛的的尊重和爱护之情。点出文章主旨,解开不卖牛的悬疑,巧妙的收束全文。4.下列片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周围一片嘈杂⑧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写作上:.对比修辞上:排比作用:以动衬静,突出了老婆婆的安闲自在。5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好吧,再见了,谢谢你。”的主要内容。答、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6.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答“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着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7.对文中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C)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8.“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答这样”是指别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她自己的。“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回去。9.学习了《安恩和奶牛》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感想。答、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10.文章第二段写奶牛的经历有什么作用?答突出了奶牛的奉献精神,而这也是老太太珍惜它、爱护它、坚决不卖它的根本原因11.画出对安恩进行肖像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答、肖像描写: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突出安恩的贫穷善良勤劳和质朴。为下文写她不为高价利诱所动、展示她美好的心灵作铺垫。6、往事依依1.字词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徜徉(chángyáng):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淼(miǎo):形容水面辽阔。淼,形容水大。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身历:亲身经历。重(chóng)读:重新读,再一次读。雕镂(lòu):雕刻。雨晦(huì):风雨如晦。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绚(xuàn)丽:灿烂美丽。镌(juān):雕刻。心旷神怡(yí):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2.文中诗句理解“青女素娥(é)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chán)娟”,唐代李商隐《霜月》中的诗句。意思是,青女和嫦娥在严寒之中仍然自在快乐。青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婵娟,美好的容态。“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宋代卢梅坡《雪梅》中的诗句。后两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骚人,诗人、文人。评章,评论、品评。“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朱熹《春日》中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唐代韩翃(hóng)《寒食》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唐代高骈(pián)《山亭夏日》中的诗句。“五月榴花照眼明”,宋代朱熹《题榴花》中的诗句。“橙黄橘绿”,宋代苏轼《冬景》中有“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诗句。3.课文简析题目“往事依依”是贯串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一、(1)文章开头,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首句用“年华似流水”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光接连不断的特点。第二句将思绪一下子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二、(2-6)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三、(7)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幼时记趣1.稚(zhì)藐(miǎo)项为之强(jiàng)怡(yí)然唳(lì)凹凸(āotū)壑(hè)庞(páng)哈蟆(háma)2、积累成语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3、文学常识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4、课文理解4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开头一段,总叙“物外之趣”。这一部分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这就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以下几段,具体记述各种“物外之趣”。第2段,写观蚊如鹤之趣。这一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作者为此心神专注,兴味盎然。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观赏群鹤舞空图,是奇特想像之一。作者从几个角度来描写夏天蚊群的?声音-如雷;飞舞-如鹤;数量-千百“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表现了“我”对观察蚊群的兴趣之浓。第二层,写观赏白鹤青云图,是奇特想像之二。作者为什么将蚊子视为“鹤”呢?因为作者“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于是在作者眼里,蚊“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了。这一“幼趣”表现了作者儿时的哪些特点?善于想像与联想。这里作者不是单凭视觉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