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从中得到启示,对自己的学习观重新思考。2.熟读精思,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位,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3.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谈话式、随录式、独白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4.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创造学思想录》2课时《成功》1课时《学问与智慧》2课时《论美》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本单元的4篇文章均为名家名作,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基本通其大义,个别难懂之处可以忽略,重要的是对关键意思展开思考。学习本单元,首先,应当掌握“反刍”这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边读书边思考,对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反复品味,直至得其精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然,“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其次,应当重视在生活实际中锻炼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单元中,谈到了天资、机遇与勤奋的关系,创造与生活的关系,美貌与美德的关系……而所有的这些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来,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此类的相互关系与矛盾。“生活无处不语文”,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第三、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对同类作品的阅读与比较,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表现风格;在阅读中体会“泛读”与“精读”,加强自己的“反刍”能力。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特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七八年级的单元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讨论第二块:确定单元学习方法: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复习七八年级曾经学习过的种种学习方法(如:八年级的读书方法,本册书中的圈点勾画读书的具体要求)回顾、复习2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计划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第三块: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出示评价内容: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4、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自我反馈2小结:自我小结第10课创造学思想录学习目标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分析:放松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严肃,是因为它觉得痒痒。造就你自己的规则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多问几个假若◆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简短的语言中作者对于亚历山大大帝如何解开结的过程言之甚详,而对造就自己规则的结果一带而过,详略得当。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怎么样?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怎样呢?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使用你的想象力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象力。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每一种文化、工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看到画面之外1866年,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正在修建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在一星期之内人们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顺其自然◆形象生动◆用身边的事实来说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道理蕴藏在描写之中,不必多说板书设计放松(猴子痒痒——表情严肃)造就你自己的规则(亚历山大大帝砍开本该解的结)多问几个假若(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留心生活,勤于思考(第一个锯末—燃料;牡蛎-吃)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打破固定思维)看到画面之外(火车-广阔市场)顺其自然(道路自然形成)创造性思维课堂学习第2课时创设情境激发旧知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导入: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聆听2说说你所知道的创造的故事讲述3结合故事,谈谈你所理解的创造结合所听所讲的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创造性思维精读课文1选择文章中你所感兴趣的一则故事,尝试给它换换标题,并说说它的含义选择、思考2组织交流交流、评价3短文的内容是怎样体现标题的思考4。组织交流交流、评价课后学习:选择文章中别的故事加以品味,模仿文章思考生活中的创造性事例第3课时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思考复习2组织讲述生活中的创造性故事,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题讲述概括3引导、评价交流、评价4模仿文章,整理自己的故事整理、写作5组织交流交流、评价第9课成功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课文分析:引出论点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着:“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直接引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逐层剖析“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的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1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2,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好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所饶舌。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很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很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的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运用经典,作为总结王静安○4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5。’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6。’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7。’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撇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话题,直入中心。◆简单明了的公式,说出成功需具备的条件◆注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品位“天资”、“天才”之间的区别◆反语,对这些人的观点加以讽刺和否定。◆列举事例,用事实来证明观点。◆列举事例简洁明了,决不拖泥带水。◆自身经历为例,有较强的说服力。◆逐项分析,提出中心论点◆引用名言做论据。◆引用《人间词话》,对自己的观点再度加以分析和总结。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照应开头◆这也是作者对读者的谆谆教导。课堂学习第4课时创设情境激发旧知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讲述你所知道的成功的故事或相关的成功的名言讲述成功的故事和名言2用你所知道的名言或刚刚听到的名言来说明听到的成功的故事用名言评价故事3谈谈你所认识的成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4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浏览、思考5用你的思考替文章换一个标题思考、交流精读课文6在作者的文章中究竟是哪一点最重要呢?天资、勤奋、还是机遇?(理解作者观点)作者为何这样安排?小组合作交流7结合文章再度思考课堂刚开始的名言与故事,对自己的成功作一设想。8组织评价交流、评价课后学习:选择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加以赏析板书设计成功:天资+勤奋+机遇预期的结果“羡慕某些人自我感觉良好”囊萤、映雪举自身经历事实论证悬梁、刺股韩文公的话事实论证、引用论证结论: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逐一剖析、层层深入、旁征博引)第11课学问和智慧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课文分析: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of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