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摘要】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颇享盛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价值;艺术;文化;自然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式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享盛名,并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旅游者。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一、苏州园林概述苏州是江南园林群芳荟萃之名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增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二、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一)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强调自然风貌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因而造园就尽可能地避免人工的痕迹,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自然而然的美感效果,即“师法自然”。中国古人认为自然山水是美得典型,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极力达到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的效果,力求以山青绿水构成园2林的基调。其中的假山,也讲究“做假为真,以假乱真”,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神,在很小的面积内,展现出层峦叠嶂、峰峦起伏的气势,从而增添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园林中要求再现山水的自然美,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所以,我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山水园”,可见山水是我国造园不可缺少的要素。1.山之美(假山叠石)我国园林叠石艺术石非常讲究审美,其美学思想也很丰富:(1)做假为真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家造假山叠石讲究“做假为真,以假乱真”,“自然之理,自然之趣”,注重模拟自然中真山之美,要有山林野趣之感。明代造园艺术家计成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审美标准。造假山药达到“巧于因借,混假于真”的高超技术。看一座假山美不美,首先看它是否有真山的形象。真山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原始味和野味,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例如,环秀山庄就是以假山取胜的园林。山庄的假山形象逼真,结构严密,主峰次峰十分分明,加上湖石纹理体势,给人以山脉奔注,如同真山的感觉。确实达到了“做假为真,以假乱真”的地步。耦园的东园,西北置石假山,东南为水池。北端主厅城曲草堂,为一重檐楼屋,下有主厅三间,上为重楼复道,与住宅毗连,为苏州园林的罕例。堂前的黄石假山堆叠手艺高超。(2)瘦、透、漏、皱瘦者,指山石体态苗条,有迎风玉立之势:透者,指石的纹理贯通,所谓“纹理纵横,笼络起稳”;漏者,是指石上有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皱者,指石的表面有凸凹之褶皱,山石有皱方能显出苍老,方有真山之气。(3)丑石头以丑为美,并不是偶然,丑石“雄”是石本身具有的“势”,是其本身在静态中具有的动势;秀,则是石玲珑剔透。以太湖石为例,苏州大部分的假山均以太湖石掇山,太湖石原产于太湖湖水中,形态多姿,由于风浪的冲击,使其石面凹凸不平,而且还有太湖石的独特特征“弹子窝”。唐代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写道“石有聚族,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石此焉,今工之所嗜者甲也。”他喜欢太湖石的原因就是因为太湖石姿态万千,“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尽在其中。太湖石因为姿态万千,成为了叠峰石的主要材料。太湖石著名的峰石有,苏州十中(原苏州制造府)内的瑞云峰,苏州留园内的冠云峰等。或漏透生奇,或姿态万千。2.水之美水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相应成趣。有了水,就可以造成供游人观赏的许多景面。单纯造山叠石而忽略水的因素,就会造成枯山,缺乏自然的活力,二单独布水而忽略山的因素,也会变成死水,只有山水相依方显生色。园林中的山与水可以形成高低对比,形成一种比例,这样才能显出山势的壮观,水色的秀丽,如没有这种对比关系,山显得孤独,水也显得平淡。“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苏州园林自然观强调的是对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从而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山水家园。于是,园主借地理优势,集太湖奇石,筑玲珑山体,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信奉下叠山理水,在物质世界的山水格局下营造精神世界中的仁知证明,使得园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无论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网师园或是“一峰则太华千寻”的环秀山庄,静态的坐石品泉代替了动态的游山玩水,缩微的山水想象已经成为园林营造的典型程序,园主在狭小的空间里缩龙成寸的模仿自然山水,“道法自然”成为了以假乱真的第一定律。(二)苏州园林具有综合美1.园林中的建筑美3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的巧妙融合,是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为了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古典园林就要讲究建筑形态的丰富多样。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造园艺术家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成为大自然的缩影。园内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各有其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而苏州园林的基本布局方式是:以厅堂作为全园的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山池、花木等对景,厅堂周围和山池之间缀以亭榭楼阁,或环以庭院和其他小景区,并用蹊径和回廊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可居、可观、可游比例有序的和谐整体。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2.园林中的意境美苏州园林作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范,表现出浓厚的美学价值,其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中国的私家园林大多讲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景铺陈,从中体现精巧的构思,雅致的情趣;从而在内敛含蓄之中引出无尽的情思与遐想,展现出一份闲情雅致。苏州园林是多种艺术的结合体。作为私家园林,虽然它占地不大,却拥有着高超的造园技术和艺术修养。园林景区的划分主次分明,曲折开朗的配合,使得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了富于变化的风景,以此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丰富景致。(1)匾额对联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对联深刻地展现出园林的意境美。不言而喻,匾额对联是园主表达其造园主旨、咏怀抒情的最佳载体。由于造园主大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的典籍、文人诗句。因此其特点便是雅致精妙,回味悠长,寓意深刻。虽然园林中的匾额对联只有数个字,但其中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对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拙政园的“雪香蔚亭”中有一副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这两句诗与亭子四周的枫、柳、松、竹交相掩映;纯朴形象的两句诗巧妙地使“雪香蔚亭”赋予山野之趣,勾画出一幅幽静的山林画境。再如沧浪亭内的一处观鱼处,题名“濠上观”,采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典故而命名。一处简单的水亭命以“濠上观”,不尽使游人思索当年庄子与惠子争论千古的哲学思辨,从而对世界的体悟与思考,使得对景色的审美内涵大大丰富,也营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美。苏州园林中通过匾额对联渲染意境的例子比比皆是。匾额对联本身就有着美的意境,再与园林景观相融合,将游人的思路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便使得园林建筑有了生气,使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2)园林的构景手法苏州园林还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敛、对比、藏露、借景与对景,虚实对比,催人触景生情,创造出美的意境。陆游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庄”表明了审美是一个曲折推渐的过程。艺术作品只有富于变化,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苏州园林的建筑正是通过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在布局空间上有畅通,有阻隔,迂回曲折;使其布局构景有着诗歌与音乐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从而引发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在造园的方法上,苏州园林大多采用欲露先藏的形式。以拙政园为例,刚跨入拙政园大4门,便是“曲径通幽”的翠峰,这块假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产生更急切的观赏心理。等绕过假山,园中的景观豁然展现在眼前,这一收一敛,含蓄悠远,趣味盎然。园林中花样繁多的漏窗设计,更加强了苏州园林的“欲露先藏”的特色。园林景色透过这些漏窗,半藏半露,配以光线的变化,更使得园林的景致变化万端。通过了这虚实相映、藏露相显、明暗相影彰显出园林的优美意境:含蓄而富于变化,以有限的园林景色蕴涵无限美的联想。这样使得游人在观赏园林景观时心情得到愉悦。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3)园林中的书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