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A.生物圈B.大气圈C.水圈D.非生物圈E.土壤岩石圈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E.能量流和信息流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A.整体性B.开放性C.自调控D.可复制性E.可持续性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A.是异养型微生物B.是草食动物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D.是肉食动物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对立的关系B环境决定人类C.人类改造环境D.辩证统一的关系E.无特殊关系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A.直接摄入污染物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A.都降低B.都增加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D.保持不变E.保持不变或降低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A.水B.大气C.土壤D.植物E.岩石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A.相乘作用B.拮抗作用C.相加作用D.协同作用E.增强作用1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A.暴露频度B.暴露期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D.摄入量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13.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蓄积量()A.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降低B.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稳定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益的水平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E.只要暴露频度低,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14.目前认为某些有害物无阔值,它们是()A.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B.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C致敏物D.环境致畸物E.遗传毒性致癌物15.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16.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A.生理异常的变化B.生理代偿的变化C.正常调节的变化D.出现严重中毒E.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17.人群易感性是()A.遗传决定的B.后天获得的C.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D.是不会改变的E.感染以后产生的18.下列有害的自然环境因素的特征中,错误的是()A.历来存在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C.依然存在D.将继续长期存在E.将逐渐消失19.关于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B.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C.对人体健康毒害严重的主要有动物毒素和植物毒素。D.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癌性E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畸性20.下列都是植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哪项除外()A.透明质酸酶B.糖苷C.真菌毒素D.生物碱E.毒蛋白21.微量元素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产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D.某些微量元素摄入过高或过低E.以上都不是22.环境污染的概念是()A.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进人环境的污染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C.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D.A+BE.A+B+C23.下面哪项不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A.地方性氟中毒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D.伦敦烟雾事件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24.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征D.机体的反应特性E.以上全是25.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哪项除外(A.DDTB.氰化物C.PCBsD.镉E.铅26.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是()A.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B.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高C.环境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D.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经口吸收E.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呼吸道吸收27.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物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A.1类:对人致癌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C.2A类:对人可能致癌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28.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A.DNA损失剂B.染色体断裂剂C.不包括以DNA为靶的诱变机制的致癌物D.促进细胞凋亡的物质E.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29.肺癌高发人群是()A.城市居民B.乡村居民中C.燃柴农户的居民D.燃煤农户的居民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30.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哪项除外()A.三卤甲皖B.次氯酸C.氯乙酸D.溴乙酸E.卤化酮31.导致出生缺陷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中,环境因素单独作用的比例为()A.20%B.10%C.30%D.40%E.60%32.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包括()A.存在敏感期B.剂量-反应关系仅在特定条件下存在C.种属差异性大,存在个体差异D.致畸物的胎盘转运和转化影响致畸性等E.以上都是3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英文缩写是()A.ECDsB.CDEsC.EDCsD.CEDsE.EDBs无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为EEDs34.目前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与下列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错误的是()A.某些癌症B.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代谢紊乱D.出生缺陷E.生殖障碍35.环境卫生标准的制订原则不包括()A.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B.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C.保证居民不发生慢性危害D.不需要考虑经济因素E.选用最敏感原则36.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卫生单项标准()A.环境空气卫生标准B.公共场所卫生标准C.污染物排放标准D.卫生防护距离标准E.环境医学评价技术规范原始答案为C,经查阅7版教材,认为答案应为AC,请核对。37.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常用指标()A.人群接触的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D.骨髓中重金属的含量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38.生物有效剂量是()A.个体暴露量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39.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A.儿童B.妇女C.老年人D.高危人群E.以上都是40.生物标志物是()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41.生物标志在环境流行病学中可应用于()A.生物有效剂量的测量B.内剂量的测量C.早期效应的测量D.宿主易感性的评价E.以上都是42.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哪项除外()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C.更能反映对人的有害效应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43.制定某物质的卫生标准的依据是()A.中毒剂量B.最大无作用剂量或阈剂量C.耐受剂量D.吸入剂量或吸收剂量E.以上都不是44.环境卫生学的研究中()A.环境流行病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B.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C.环境毒理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D.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最佳方法E.需要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相结合的方法45.以下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哪项除外()A.未知毒性化合物基本毒理学特征评价B.建立动物模型,确定病因C.毒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研究D.应用于环境生物监测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46.现场生物监测与传统的环境监测相比,其特点是()A.能够迅速反映对生物体、特别是其遗传物质产生的影响B.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经济C.能反映总体的污染水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D.A+BE.A+C4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健康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D.A+CE.A+B48.下面哪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A.危害鉴定B.污染来源鉴定C.暴露评价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E.危险度特征分析49.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4种类型,哪项除外()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B.致生殖细胞突变C.器官和(或)细胞病理学损伤D.非特异损伤E.发育毒性(致畸性)50.关于致癌强度系数,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指一个个体终生(70年)暴露于某一致癌物后发生癌症的概率的95%上限估计值,其单位以[mg/(kg·d)]-1表示B.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mg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值为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95%上限,以[mg/(kg·d)]-1表示C.它是指一个个体终生(70年)暴露于某一致癌物后发生癌症的概率的90%上限估计值,其单位以[μg/(kg·d)]-1表示D.致癌强度系数可因暴露途径不同而异E.此值越大,则单位剂量致癌物的致癌概率越高51.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作用阈值的化学物可计算出()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D.B+CE.A+B+C二、问答题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在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上有何意义?2.如何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基础?3.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4.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5.试说明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多样性,研究环境因素联合毒作用的意义是什么?6.人群健康效应谱的含义是什么?了解人群健康效应谱有什么意义?7.试述影响人群健康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易感性。8.环境污染急性和惺性危害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9.什么是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什么?10.试述环境与健康相关标准体系的内容?11.环境卫生标准与基准的区别与联系?12.试述环境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方法?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A3.D4.C5.A6.D7.D8.E9.C10.B1l.A12.El3.B14.E15.C16.A17.C18.E19.C20.A2l.D22.E23.A24.E25.B26.A27.A28.C29.E30.B31.B32.E33.C34.B35.D36.C37.D38.B39.D40.C4l.E42.C43.B44.E45.E46.E47.D48.B49.D50.C51.E二、简答题1.答:(1)人类的环境条件是变动的,人体对环境的变化形成一定的调节功能以适应环境状态的变动。适应性提供一种保护机制以维持机体的健康。机体的适应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遗传特征。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群,对各种异常的外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性。(2)另一方面,人体对环境变化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剧烈的异常变化(如气象条件的剧变,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等),超越了人类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人体某些功能、结构发生异常反应,使人体产生疾病甚至造成死亡。2.答:(1)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机体的基因多态性有关。敏感个体的生物学本质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