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教学设计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课题重力(第一课时)课型:科学探究型江苏省泰州中学初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知道重力的三要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重点难点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研究过程,掌握重力的大小G=mg的规律。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起点能力:在知识方面,我校已在这一节课之前学习了本章第四节,学生知道要描述一个力,必须要了解这个力的三要素;在技能方面,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2、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关系:新学知识中的重力与之前所学的弹力是并列的关系。3、课时安排:两课时学法指导学会观察重力的方向;学会根据各种体验,猜想重力大小的相关量;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教学器材演示实验:红墨水,剪刀、可调平面、挂图、记号笔、、水盒、电脑课件;分组实验:每一组:铁架台1台、弹簧测力计1个、重垂线1根,橡皮泥1块、钩码4只、水盒1个,手边的任意物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一、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1.请大家一起欣赏有关瀑布、跳水的两个短片。提出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仔细观察短片,思考原因。从自然景观到人类行为,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引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探究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它类似现象。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对重力的认识。板书: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二、探究发现重力的方向1.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去探究重力的方向。①不经任何实验,仅凭印象、凭经验;②剪断细线,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小球下落方向的关系;③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悬线下垂方向的关系。2.引导学生发现“竖直”的意义。3.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4.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活动:请利用手边的工具,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检验我们的桌面是否水平?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讨论、改进,确定观察重力方向的最佳方案。设计实验,发现“竖直”与“垂直”的差别通过充分的直观体验,发现“竖直”与“水平”的关系动手动脑,在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力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和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体验。深化对重力的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探究三、探究重力的大小的相关因素1.引导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争当小小科学家内容组别重力大小可能的相关因素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2.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重力的相关因素。探索与发现内容组别m/㎏G/N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结论板书:重力的大小G=mg3.补充说明:g的值随着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补充:重心与几何中心重合的条件。五、信息速递1、人类身高受重力的影响;2、“神州五号”飞船的相关信息;3、万有引力的初步知识。学生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大胆猜想重力大小可能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分析,对其中的一些因素进行先期的处理。学生分组实验,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中,发现规律:重力的大小与形状等无关;G=mg(g=9.8N/kg)。体验、交流、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同时,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兴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六、想象世界失去重力,人类将会怎样?七、比赛保持上身不前倾,双脚不后缩,比一比谁能站起来?八、课后作业继续探究重力与其它各个量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重力对于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思考,并交流认识。用重力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乐中教、在玩中学!教后反思《重力》教后反思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孙雯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活力四射,那正是因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4、注重实验的真实,学生们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主动。5、注重启发的策略当有一名学生说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时,我没有直接道出这种做法的缺点,而是给学生留足了时间,点拨其思维,引导学生们自行发现、自行完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有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6、注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从课一开始的构建探究情境,一直到最后的站立游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我始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协助者,在和谐愉快的气氛里,实现了教与学的共振。最后谈一谈需要修改的地方。1、信息速递这个环节稍显突兀信息速递中的第三条信息忽然提到万有引力,如果在此之前先谈一谈月球引力,那就可以为后面阐述万有引起作好铺垫,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此外,其他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尖端教育技术,辅以图象、声音、数字等,使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加的丰富、立体、鲜活。2、科学探究过程开放性不够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时,学生们提出了七个猜想,而当时课上准备的实验器材只能探究与形状和质量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课前,还应先充分设想学生有可能提出的猜想、充分准备实验器材,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自选器材,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做可能需要在课前花费很多的工夫,但对学生来说,由他们自行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更加的有说服力。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