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2、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财政支出的分类:1.支出的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2.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3.支出的目的性:预防性支出(国防、司法、公安)与创造性支出(基本建设投资、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4.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可控制性支出与不可控制性支出(失业救济、养老金、职工生活补贴、债务利息支出)5.支出的受益范围: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企业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货物或劳务的活动。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获得了货物和劳务,履行了国家的各项职能。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共同点: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都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主要是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补偿性支出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消费性支出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积累性支出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等方面的支出。国防、司法、公安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创造性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为发展的支出。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一般利益支出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国防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特殊利益支出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1.对流通领域的影响:A社会总需求是由个人与经济组织的消费需求,个人与经济组织的投资需求和政府的消费性需求所构成的,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的消费需求B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减变动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A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扩大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增多—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增加国民收入,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B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而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减少国民收入,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3.对分配领域的影响:A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者劳务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B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发生改变,而在结构上仍保持着原来的状况。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1.对流通领域的影响:政府的转移性支出的相应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从而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者家庭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3.对分配领域的影响:财政的转移性支出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①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如生活补贴),将使高收入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手中②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如生产补贴),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在纳税企业与居民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间的转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比较:1.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购直接,转间接)2.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购间接,转直接)3.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购较强,转较弱)4.对微观经济组织的预算约束(购是硬的,转是软的)5.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购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转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2/4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1.过去: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2.目前: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科学: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原因:1.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3.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很难扣除折旧。瓦格纳-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哥哥阔);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脾胃增长);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论(骡马发展)。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增长而造成的,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将经济的发展划分为早期、中期、成熟期等几个阶段,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1.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这一阶段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2.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3.成熟阶段:公共支出逐步转向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使得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1.政策性调整的原因2.管理水平的原因3.管理体制的原因4.统计的原因。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1.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3.择优的标准不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需考虑:1.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2.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对于选择最优支出方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非常有益。但由于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多面性,该方法的实际运用难度较大,它对政府财政部门以及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技术装备水平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2.最低费用选择法(美国):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国防支出、军事、行政、文化、卫生3.公共劳务收费法: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教育、公路、医疗,有免费和低价政策(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平价政策(公路、公园、铁路、医疗)高价政策(繁华地段的机动车停车收费)4.公共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定额从量定价)负荷定价法(电、燃气、电话)行政管理费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按经济要素分为人员经费(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和公用经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下降趋势。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产品。义务教育: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混合产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一国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营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科学研究费支出:用于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应用性研究),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3/4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强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世界银行提出了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2.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具体规定。其中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整个事业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最高层次的法规,是所有国有事业单位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可以不盈利或微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政府投资和非政府部门投资在世界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素:1.经济体制的差异: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非政府部门投资比重较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2.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发达国家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小;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直接调控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本身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间接调控是指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部门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稀缺要素标准)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3.就业创造标准: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即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的基础设施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贷款修路,收费还贷”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道路、港口甚至中小机场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建设进行投资。财政投融资制度(政策性金融)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①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②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③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④财政投融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⑤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社会保障(德国19世纪80年代俾斯麦1908英国1910法国1935美国)4/4社会保障的内容1.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2.社会救助(五保户)3.社会福利(盲聋哑和鳏寡孤独)4.社会优抚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1.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2.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与税收相得益彰,共同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4.可以弥补商业保险的局限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社会保险型、社会救济型(澳大利亚、加拿大)、普遍津贴型(新西兰)、节俭基金型(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财政补贴的分类:1.项目和形式分类: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2.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