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本科课程论文姓名:顾浩院系专业: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学号:10120132202227联系方式:Tel13600959625E-Mail2416421080@qq.com2014年11月7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英国的启示录:城市化10120132202227顾浩摘要: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工业革命等许多因素造就了英国的繁荣与危机并存的城市。而当今我国的大中城市之多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借鉴英国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实现城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英国城市化形成背景发展状况城市问题启示一、城市化的形成背景与发展进程1、农业革命1688年英国革命后,英国政府掌握在土地所有者手中,其结果是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表现为农业试验、农业的商品化和圈地运动。第一,许多土地所有者为了增加现金收入,开始试验改进耕作方法和牲畜饲养方法。他们多施肥,引进新的农具,引进新的作物,采取更科学的轮作制,饲养更大的绵羊和更肥壮的牛。第二,商品化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到16世纪中期,大部分庄园土地已被出租合并到地主手中并转向了面向市场的生产。第三,圈地法的实行。议会准许用栅栏、围墙去圈占往昔的公有土地和自由牧场,土地处于私有制的严格支配下,由个人加以经营,大土地所有者很容易就可以将小土地所有者驱赶出去,或廉价买入其土地,最终的结果就是土地的更加集中。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英国农业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土地和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大大地提高,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英国的食物供应在不断增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却在减少,为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提供了可能。此外,圈地运动使得劳动力解脱出来,去从事其他职业。土地贵族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企业,乡村里的其他农民则变成雇佣劳动者,即作为雇工替农场主和地主劳动,英国的劳动人民或进入城市,或移向海外,并没有像欧洲大陆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他们更加地流动不定。2、商业革命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商业革命”指的是现代早期欧洲的经济变化,它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向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的过渡。“商业革命”的特征在英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包制”,15世纪,有一些英国企业家开始在英国发展羊毛纺织和染色业。为了逃避城市和行会的开业限制,他们把活交给农村村民去做,并为此提供织机和其他设备。一般地说,他们对这些设备仍保有所有权。这种外包或“家庭式”的制度在行会制度外广为流行,并且在现代早期特别依赖劳动的性别分工。二是劳工与资本的分离。一方面是工人,即雇主需要他们从事劳动的人们;另一方面,是管理者或企业家,管理着全部事务,他们与工人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16到18世纪,力量强大的商业资本家更是取得的时代的“支配权”,他们能购得土地、出席议会,并从事贩运货贸、三角贸易、海上掠夺等等活动。三是重商主义观念的兴起。由于货币贬值就更需要货币,国王及其顾问希望金银流入自己的王国,这种“金银货币主义”观念逐步被建立一个强大的和自给自足经济的更普遍的重商观念所取代。在重商主义指导下,各国政府禁止或阻拦那些可能向外国提供贸易秘密和“手艺”的熟练工人移民,同时还开展了相互间偷挖熟练工人的斗争。依靠上述办法,英国政府为本国的大商人建立起一个全国市场和一支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劳动力队伍。此外还有造船业等新工业的出现和兴起、海外贸易和扩张的兴盛、行会的取消、新银行的实践、商业资本主义的形成等等,它们都促使18世纪“伦敦成了世界贸易中心”,使得国际市场建立了经济联系,正是这种贸易的往来,带来了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徙和移动,成为英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对英国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工业化城市的大量出现。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就业人口也相应的发生变化。集中表现为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的从业人口大为下降,而转变为第二工业(机械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等)的工人,甚至于服务业等也略具雏形。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的许多城市是以工矿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非以传统的封建城镇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基础的原因。第二,是城市人口的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与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得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人们逐渐不再畏惧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使城市变得更可忍受、更令人满意。第三,是新消费主义的出现和大众消费的兴起。处于英国社会顶端的少数人和底层大众的收入同时增长,使得消费社会第一次成为可能。随着国民收入增长的一部分流向大众,一个比以往仅有顶层少数精英有购买力时的市场大得多的国内市场也就发展起来了。新消费主义使整个阶级开始购买他们从前未有机会购买的东西。社会模仿效应使得本来只卖“体面用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用品”,使本来只购买“必需用品”的人开始购买“体面用品”。由此而带动消费,使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最后,是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和城市机构的改变。汽车、火车、汽船,公路、铁路、水路的交通网络的完善,使得整个英国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关系紧密的整体,英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例如,1866年横跨大西洋的电缆的铺设,建立起了东半球与美洲的即时通讯联络。由于交通的改善,出现了郊区城市化,人们更多的愿意在更为舒适的郊区居住也不会影响工作。然后城市聚集区也产生,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聚集在某一地区,连成规模庞大的城市群,例如著名的伦敦大都市圈。4、小结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还有海外扩张等等,都对英国的城市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中我以为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最大的。恩格斯对此有过评价:“六十年至八十年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少、工业少而不发达、人口稀疏并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却是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的国家了:有居民达250万的首都,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有供给全世界产品而且几乎一切东西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而明智的稠密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于工业。”恩格斯所说的前后巨大的变化,其转折的关键因素就在于18世纪70年代的工业革命,其他因素为工业革命进行了很好的铺垫,最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终促成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又直接促成了城市化的勃兴与发展。三、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缩影,在反映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也是一个国家和文明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英国是其现代城市化最早的国家,这为其成为“世界工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到,英国的城市化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有些甚至影响到今天,这些亟待我们反思和注意。1、城市糟糕的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每天排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包括泰晤士河在内的许多河流,泰晤士河由此从伦敦的母亲之河变为4次霍乱的传染源。在空气污染上,受洋流和风向等原因,英国本身就是一个常年多雾的国家,而工业革命尤其是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粉尘、刺激性气体、有毒性气体无法及时扩散,因此经常漂浮在英国城市上空,狄更斯笔下的“焦煤镇”就是最好的写照,这使得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剧增。2、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很差。这集中表现为大多数街道都没有经过铺砌而坑坑洼洼,劳动者学习文化、娱乐放松的场所屈指可数。这些的原因在于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只顾扩张工厂和矿区的面积,而忽视了劳动者们的日常生活利益,对下层民众的精神需求置若罔闻。3、英国城市的道德风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远远不足。酗酒、抢劫、盗窃案件,以及男女之间伤风败俗之事不绝于耳。例如,JacktheRipper就是这段时期臭名昭彰的罪犯。1888年8月7日到11月8日间,“开膛手杰克”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犯案期间,凶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其大胆的犯案手法,又经媒体一再渲染而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极大恐慌。4、其他方面例如居民的住宅条件、用水情况、出行方便程度、食品安全等等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上,英国的城市化也并没有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5、小结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遗产和物质遗产,但诚如恩格斯所言:“文明在大城市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种需要许多时间和努力才能消化的遗产。”英国早期城市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富人区和贫民窟的极端分化,如此种种,或许可以解释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开始阶段,人们还不具有建设城市的经验;或者是城市化的进程推进过快,导致许多问题无法来得及进行解决。但是,英国城市化几百年的经验总结,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城市借鉴和吸取的。四、对中国现代城市化的启示我以为,中国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和目的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城市化有极大的差别,对他们的借鉴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与国情相结合,与现代世界的发展大势相结合。具体建议如下:1、保护农业发展。农业不仅保证一个国家的吃饭问题,而且保持、改善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英国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不能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推进城镇化,应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基础还不牢固,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我们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辅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实业带动农村经济腾飞。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英国基础设施供给的教训告诫我们:必须加强交通、住房、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建设。为了适应现代化要求,应加快建设公路网、铁路网、邮电通讯、城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这既能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又将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3、制定有利于城镇化有序进行的政策法规。英国城市化的经验启发我们:当前中国应制定适时、有效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城镇化的有序进行。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结构,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户口、城镇户口等,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配合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户口准迁条件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为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政府不仅仅要把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作为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也要作为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会政策来统筹安排。以上就是我对《全球通史》中有关英国城市化方面的认识,我以为,对英国城市化历史的认识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还应当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为现代城镇化少走弯路提供帮助。参考文献[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0卷[4]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厦门大学学报.1984年6月[5]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6]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3卷第3期[7]邹延睿.英国城市化对我国城镇化的启示.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8]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哈蒙德夫妇.近代工业的兴起.第151页[10]林举岱.英国工业工业革命史.第80页[11]夏炎德.欧美经济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