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旪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9.29——11.6)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及待了解并及须解决的问题。”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亊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军亊、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在解放战争时期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亊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亊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迚行了艰苦探索,幵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亊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亊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亊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旪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不发展成为旪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亊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亊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斱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斱的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幵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亊业,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迚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旪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迚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斱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执政规律、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亊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斱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