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过程。【重点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新知预习】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是由、、、和等要素组成。它们相互、相互,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协调一致。(2)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有着相互,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3.青藏高原是与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和成为全球最强盛季风气候区。还使中亚、西亚成为“”同时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对高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1.地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和来实现的。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2.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通过输送来改变,因此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源。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作用驱动水体运动,形成。3.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交换与传输。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4.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通过、体现明显,使物质不断迁移,形成碳循环、氧循环等。5.碳循环不仅能满足的需要,还起到调节的作用。【课堂探究】探究一: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如何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的?【典题精析】[例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白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应该上升,故雪线下降是错误的。第(2)题,羊八井地热温度取决于地球内能的释放,其高低与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无关;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山地水分条件变差,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故选项D是正确的。【当堂达标】1.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B.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C.植被茂密高大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3.如图,若A是绿色植物,则图示的含义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D.化合作用4.“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综合性C.整体性D.区域性5.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的是()A.沙漠地区的骆驼刺B.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C.荷兰的围海造陆、日本的人工岛D.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6.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7.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8.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①大气循环②水循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地壳的物质循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9.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循环B.水循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地壳的物质循环10.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结果C.火山喷发的结果D.生物呼吸作用的结果【质疑反思】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