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茄子病害及其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节茄子病害及其防治一、猝倒病1、症状茄子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前期,种子发芽至出土前后均可染病。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或烂芽;幼苗出土后染病,在胚茎部出现淡黄至黄褐色水浸状病斑,进而病斑绕茎一周,病部组织腐烂干枯缢缩,病斑自下而上继续扩展,子叶或幼叶尚未凋萎幼苗即倒伏于地,出现猝倒现象,然后萎蔫失水,呈线状干枯。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展极快,引起成片“倒苗”,“倒苗”处的地表长出一层棉絮状的白霉即致病苗。该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里或以菌丝体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种子传播。土壤湿度过大,温度过低,光照不足有利于发病,最适发病温度15-16℃2、防治措施①选多年未种过茄子的肥沃地块育苗。②选择光照强、通风透风好、排水好地块育苗或种植。③播种时用多菌灵制成药土,下铺上盖。④加强苗床管理,避免因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浇水量过多,苗床过湿,一旦发现床土过湿,可施一些草木灰降低湿底,控制病害蔓延。⑤发病前可喷施达科宁500倍液,或阿米西达15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发病时,可用金雷多米尔或杀毒矾400倍液灌根治疗。2二、立枯苗1、症状:该病在茄子苗期经常发生,小苗和大苗都发生。发病初期基部产生长圆形至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明显凹陷,病斑横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出现缢缩,根部逐渐收缩干枯,初染病幼苗晴天中午萎蔫,晚上至翌晨恢复,复来复云过2~3天以后不再恢复正常,并继续失水直至立枯而死。潮湿时病部长有稀疏的蛛网状霉层,呈淡褐色即致病菌。立枯病病苗多多数立着枯死,不倒状,少数逐渐倒伏死亡,病部菌丝不明显。这是立枯病与猝倒病根本特征区别。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一般在土中能存活2~3年,病菌经雨水、灌溉水和腐熟的有机肥传播,只要湿度大、高温、低温均可发病,发病适温为17~18℃,最高40~32℃.2、防治措施防治方法与猝倒病基本相同。主要是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金雷多米尔或杀毒矾400倍液,或用5%井岗霉素水剂500~800倍液灌根,隔7~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适龄茄苗及时分苗,分苗后随即用安泰生400~600倍液;或7%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2%的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阿米西达1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济60倍液或5%杀毒3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治疗。三、黄萎病1、症状茄子黄萎病俗称凋萎病、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在茄子坐果后开始发病。发病一般自下而上或自一侧向全株发发展,叶脉变黄、叶片萎蔫,接着上部的叶片也逐渐萎蔫。病初中午症状显著,早晚或阴天恢复近似正常,后期全株或部分枝条的叶片黄枯脱落,严重的全株枯死。黄萎病症状常常发生在半个叶片或半边植株上,再由半叶向全叶发展或植株一侧向另一侧发展。剖开病株的根、茎、枝及叶柄等部位,可看到维管束变成褐色,病株结的果又小又硬。黄萎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病菌休眠菌丝体、厚垣孢子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一般该菌能在土壤中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另外病菌在田间里靠风、雨、灌溉水、农具及农事操作等传播。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影响较大,气温在19~24℃,土壤潮湿发病重、土壤干旱、气温高发病轻,气温超过38℃病害受到抑制。2、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品种,一般紫茄子品种比绿茄子品种抗病。②进行种子消毒。播前用多菌灵浸种两小时。③实行轮作,采取水稻——玉米——甘蔗等进行轮作。④药剂防治。可在整地时每666.7㎡撒施上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千克耙入土中,也可4在定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甲基托布津可显粉剂500~1000倍液灌根,也可用70%敌克松原粉500倍液灌溉,隔6~7天灌一次,连灌2~3次。四、枯萎病1、症状茄子枯萎病多在成株期发生。初期植株顶部叶似缺水萎蔫,后萎蔫加重,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枯黄叶不脱落,植株枯。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成深褐色。枯萎病的病原为真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菌丝体和孢子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病菌由根部伤口或幼根侵入,进入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堵塞导管,并产生镰刀菌样毒素,使叶片萎黄枯死。病土和带菌的粪肥均能传病。发病后,主要靠雨水流和灌水传播。温度在25~28℃,土壤潮湿条件下易于发病,中耕时伤根、植株长势弱、发病较重。2、防治措施①选用病种子育苗。②进行与非茄类蔬菜3年以上轮作,定植后加强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③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可用5%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用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百菌清水剂300倍液灌根,每隔7天灌一次,5连灌2~3次,药剂防治,在药效未消失前不能采摘茄果,以防农药污染。五、白粉病1、症状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多由中下部向上发展,刚发病时在叶片正、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逐渐扩大连片形成白粉状霉斑,进一步扩展整个叶片,叶面布满白粉,后期变成灰白色。抹掉白粉可见病部组织褪绿,后变黄干枯。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茄子白粉病是真菌病害,病原称单丝壳白粉菌。病菌闭囊壳于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大蔓延,以致流行。在高温高湿或干旱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发病适温20~25℃相对湿度25%~85%,但是以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当茄子生长衰弱时,病情明显加重。2、防治措施防治茄子白粉病的主要措施有:①种子消毒。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拌种后再播。②及时整枝,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③在定植前清除园边四周杂草,以减少病源。④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立即用药剂防治。药剂可用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或10%世高2000倍液或30%受苗乳油3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粉6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5%多硫黄悬乳剂500倍液,或5%硫黄悬浮剂250~300倍液。六、绵疫病1、症状绵疫病称“掉蛋”、“水烂”茄子各生育阶段均可受害,是露地栽培茄子普遍发生的病害。该病发生时蔓延极为风速,成片的果实腐烂脱落,造成严重损失。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茎、叶、花器等,以近地面处果实发病最重。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浸状圆形腐斑,后逐渐扩大,可蔓延到整个果实。病部逐渐收缩,变软、表面出现皱纹,呈褐色或黄褐色,称凹陷,内部果肉变黑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常有白色霉层。病果一般在枝上不脱落,如果落到潮湿地面,全果很快腐烂,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为黑褐色的僵果。叶片受侵染后,形成不整齐的近圆形水浸状斑点。病斑在湿润条件下扩展很快,边缘不清晰,有明显轮纹,并生有稀疏的白霉。空气干燥时病斑扩展较慢,边缘明显,并易干燥破裂。茎部受害,呈水浸状缢缩,后变褐色,其上部叶萎蔫,湿度大时长白霉;花器受侵染后呈褐色腐烂。茄子绵疫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经雨水溅到近地面果实上,萌发生出芽管,芽管与茄子表面接触后产生附着器,从底部生出侵入丝,穿透寄主表皮7侵入,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病菌的发育温度范围8~38℃,以20~30℃最有利于繁殖。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菌丝发育良好,空气相对湿度85%时,孢子囊形成良好,因此,高温多雨条件发病重。2、防治措施防治茄子绵疫病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①选用抗绵疫病品种。一般圆茄品种比长茄品种抗病;紫茄品种比绿茄品种抗病。②与非茄类作物实行五年以上的轮作。③合理密植,高垄栽培、及时整枝、加强通风,避免出现湿热小气候,利于预防该病发生。④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侏抗性。⑤初见病果及时摘除深埋,以减少菌源。⑥发病前喷施达科宁500倍液或阿米西达15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后立即用金雷多米尔或杀毒矾400倍液灌根;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2%普力构水剂800倍液等喷雾。七、褐纹病1、症状褐纹病在茄子各个生育时期均能发生,主要为害茄子叶片、茎基部和果实。幼苗在近地表的幼茎上出现梭形褐色凹陷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很快发展,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别于立枯病。成株叶、茎、果均可发病,以果实最易受害。果实发病,初为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凹陷、圆形或近8圆形,渐变为黄褐色,病部发软,病斑扩大到整个果实时,常有明显轮纹,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在空气潮湿时,病果软腐,脱落,干燥时,病果干缩成僵果挂在枝条上。叶片发病,初时产生苍白色小斑点,扩展后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乃至深褐色,上面散生许多很小的小黑点。病斑组织变薄、破碎或开裂穿孔。茎干和枝条上发病,病斑呈梭形或长椭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紫褐色,稍凹陷,形成干腐状溃疡,上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部常皮层脱落,暴露出木质部。茄子褐纹病属于真菌病害,病原主要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潜伏在种皮内或种子表面越冬,病菌可存活2年。翌年带菌种子引起幼苗发病,土壤带菌引起茎基部发病溃疡,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和再侵染。病菌在7~4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发育,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8~30℃,要求80%以上的相对湿度就可发病。2、防治措施防治茄子褐纹病的方法是①轮作。一般要实行2~3年以上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长茄类品种比圆茄类品种抗病,白茄和绿茄类品种比紫茄品种抗病。③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1份,细土3份混匀拌种。④床土消毒。苗床需每年更换新土,播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拌细9土2千克配成药土,下铺上盖。⑤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调节好温度及湿度。发现病果及时摘除深埋,减少菌源。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3~4次,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好。八、疫病1、症状疫病主要为害果实,苗期染病,在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水溢状斑。缢缩或倒状,不产生立枯状。以成株发病最重,果实发病最多,尤其幼果容易发病。发病多是从果实底部开始,病部呈紫色,软化腐烂,扩展速变迅猛。病部稍凹陷、软化,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白色粉状霉,该菌棉毛较长,最后果实腐烂。茎基部、茎干、枝条发病,病部紫褐色,皮层软化,稍缢缩,严重时病部上或全株枯死。茄子疫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侵染源。土壤中病菌经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侵染植株根茎基部和近地面果实。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开裂散出孢子,借风雨传播。条件适宜,孢子2小时即可萌发,7~108小时完成侵入,潜伏期2~3天。一旦发病后,往往很快扩展到全田。在8~38℃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发病,以28~30℃发病最重,相对湿度在85%以上,叶面有水是发病的必备条件。高湿或连续阴雨条件下,该病扩展迅速。2、防治措施茄子疫病一般通过以下方法是行防治:①选用耐病或耐涝的品种。②选用无病种子。③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高垄栽苗、覆盖地膜、增施农家肥。④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瑞毒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8%磷毒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克霜氯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各种药剂交替使用。九、病毒病1、症状茄子病毒病常见有花叶型、坏死斑点型、大型轮点型3种症状。花叶病毒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种子也带毒,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