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哲学上,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能力。经济学上,它是指社会经济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职能。在社会学上,功能是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具有的价值。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教育功能是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性,也指教育有什么作用。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关系图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功能师资水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人口政治科技文化经济教育教育与社会关系图社会微观(内部)宏观(外部)对受教育者发展所起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教育功能也就是教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特点社会性:指教育功能的产生、内容性质及作用对象,均与社会密切相关。层次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不同的层次。复杂性:就教育效果的现实及其与教育行为自觉性的关系而言,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方向性:从教育是否有利于社会或个体的发展来看,教育功能具有方向性。整体性:教育功能中的各种效应相互作用。三、教育功能的类型作用对象教育功能的类型客观性角度作用层次作用方向呈现形式个体功能社会功能筛选功能协调功能基本功能衍生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严格地说,它不是教育自身的功能,而是教育培养的人参与社会生活而发生的功能。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所制约。教育在不同的社会,表现出社会功能的重点不同、方向不同。实践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实践活动是指主体同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流的活动,反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践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活动科学实验活动儿童的实践活动贯穿一生的活动人发展的基本途径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ton)“社会功能系指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向(目标、动机、目的),若不能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意向,则必然导致分析上的混乱。”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一种贡献性的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一种损害性的功能。按照默顿的思想,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以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学校教育功能的分析框架图柴野昌山主观意向显性隐性客观结果正向AB负向DC正向显性负向显性正向隐性负向隐性2·1什么是教育功能四、教育的个体功能——育人功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指教育具有影响人、培养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的特性和能力。个体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个体的发展的内容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的发展: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教育育人功能的作用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使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得到发展。教育育人功能的表现使个体形成性别角色融入社会的文化生活具备专业能力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五、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产生开始就同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联系在一起,和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经济与教育关系的历史演变早期的萌芽状态农业经济时代,教育主要是一种人文教育。教育没有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近代教育经济功能的显现近代工业化社会,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显现,教育是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现代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凸现出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成为产业。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产业性质。经济与教育的辨证关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剩余劳动数量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受教育人口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作用教育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剩余劳动的数量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社会生产力模和速度教育的规结构教育3、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的相应变化蒸汽机电气化电子计算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小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初中高中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相关方面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内容极其贫乏近代社会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等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空间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展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古代社会个别教学耳口相传单向授受近代社会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幻灯机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机计算机网络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f展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与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及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五、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曾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功能。到了现代社会,尽管教育的功能大为扩展,政治功能只是教育诸多功能中的一种,而且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仍然是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变古代社会:教育融合于政治之中,教育活动从属于政治。近代社会:教育活动与政治活动有了明显的区别,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独立部门。现代社会:教育成为促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工具。政治与教育的辨证关系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从组织上人事管理等手段来领导教育。从法律上通过立法等手段来领导教育。从经济上通过控制财权来领导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上通过思想上的优势力量来领导教育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类似大学,具有大学性质)、书学、算学、律学(属专科性质)六学。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崇文馆:归东宫直辖。弘文馆:归门下省直辖。“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二馆”:皇亲贵戚和宰相功臣子弟。学额50人。国子学: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300人。太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500人。四门学:七品以上官员子孙(500人)和庶民中的优异之人(800人)。学额1300人。书学、律学、算学:是专科性质的学校,面向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及庶人。学额各50人。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的内容教育目的奴隶社会:培养奴隶主贵族封建社会:各级官吏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及统治人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内容奴隶社会:“六艺”、“七艺”封建社会:四书五经、宗教神学现代社会:自然科学占主导地位、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功能使政治社会化培养政治管理人才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社会化的含义: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即为“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除了包括对现有政治的认同外,还包括人们在独立人格基础上对政治的参与、监督和追求,使人们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地参与政治生活。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设立必修的政治教育课;将社会政治意识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内外政治活动。五、教育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文化的含义广义: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它包括物质、制度及精神三个层面。狭义: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研究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时一般都是就狭义而言。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1、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重农抑商、追求仕途的文化传统,导致教育内容主要以社会典章制度为主,很少有自然科学和生产知识。英国一向崇尚人文精神,即使今天,古典人文课程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文化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四书”“五经”几千年不变。然而进入当代社会之后,课程的内容含量、种类和变革却处在加速发展之中。3、文化内容结构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是以伦理型为主的文化,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关系,由这种文化内容倾向中生长的教育注定要把德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近代教育则不同,社会批判古典教育重装饰轻实用,主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故重智育也理所当然。(二)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1)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在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德国等国家具有大工业意识,便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其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英国由于传统、保守的社会则把社会的发展归之于政治制度的作用,因而便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发展进程缓慢。(2)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出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是他们所处时代社会需要的反映。西方教育史上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原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肯定人性、削弱神性的社会潮流的反映。今天,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对人的发展的一种理想规定。(三)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中国古代文化模式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模式。而西方文化模式则是一种知识型文化模式。这使得中国古代教育与西方教育在目标模式上明显不同。中国古代强调通过修己正人,达到“明人伦”的目的;西方则注重通过知识的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在社会组织形式上,中国强调“大一统”,而西方则强调“多元化”。这直接导致了东西方办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同:中国强调国家办学,集中统一;西方则强调地方办学,开放、多样。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可以传递和筛选文化教育整理和融合文化教育的文化功能创造和更新文化五、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人口功能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人口增长率的三种类型:高出生和高死亡构成的低增长;高出生和低死亡构成的高增长;低出生和低死亡构成的低增长。人口高增长——教育规模的扩大;人口低增长——教育规模的缩小人口的高增长影响国家的学制和学校的编制设置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的高增长使教育经费和师资质量的平均水平降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