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语言习得(2)第二讲跨语言影响和学习者的语言(1)几组概念:1.ErrorVSMistake2.LanguagetransferVSTheroleofthemothertongueVSCross-linguisticinfluence3.IntertransferVSIntratransfer4.ContrastiveAnalysisVSErrorAnalysis5.InterlanguageVSLearnerlanguage6.interlanguage&interlanguageVariation•ErrorVSMistake偏误和失误•Error系统的,有规律的,代表能力不足;学习者不能self-correct•Mistake零星的,没规律,由于心不在焉、情绪等造成;相当于“口误”“笔误”学习者self-correct•如•JohncanssingJohncansing•wills•mays成系统LanguagetransferVSTheroleofthemothertongueVSCross-linguisticinfluence语言迁移、母语的作用和跨语言影响•语言迁移:Theeffectofnativelanguageonthetargetlanguage•包括正迁移(positive)和负迁移(negative)和零迁移(zero)•母语的作用(Corder1983)•使用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语言迁移,而且包括母语在理解中的作用,包括母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要不要允许甚至鼓励教师使用学生的母语)等•跨语言迁移:母语对目的语的影响;也包含目的语对母语的影响•SharwoodSmith,1983年提出。理由:一,语言迁移暗含浓厚的习惯形成思想,与行为主义相连;跨语言影响中性;二,跨语言影响是双向的,语言迁移是单向的;•三者强调的重点不同,都存在价值:•语言迁移重在母语对第二语言表达的影响•母语的作用多在教学研究中使用•跨语言影响重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影响•(2)TheContrastiveAnalysisHypothesis定义:•TheCAHclaimthattheprincipalbarrier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istheinterferenceofthefirstlanguagesystemwiththesecondlanguagesystem,andthatascientific,structuralanalysisofthetwolanguagesinquestionwouldyieldataxonomyoflinguisticcontrastsbetweenthemwhichinturnwouldenablethelinguisttopredictthedifficultiesalearnerwouldencounter。•指第二语言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母语的干扰;对母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科学的对比,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对比分析的作用:一是预测,二是解释•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出现错误加以分析和解释。•1.预测:预测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和易产生的错误,为第二语言语言教学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教学的重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订大纲、设计课程、编写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C.Practor‘shierarchyofdifficulty•如:如:•日本学生发音有哪些偏误?•u•Sh•Rru•F•中国人学习英语呢?•Thank•bat•美国人学习汉语呢?•qu•re•2.解释•例一:“都”的偏误•例二:韩国学生语言偏误分析•例一:“都”的偏误(1)*接到信,都大家很高兴。(2)*大夫们关心都病人。(3)*如果有事儿,什么时候可以叫我。(4)*无论刮风下雨,她骑自行车到教室去。(5)*不管你去还是不去,我去。(6)*现在天气暖和了,连我不觉得冷了。•思考:•高:highmountain;atallperson•Howareyou?•Howoldareyou?•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如何安排?•状语和补语如何安排?•对对比分析的批评(刘珣):•1.两种语言差异大,掌握起来要慢一些,但干扰反而小。•2.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33%,且集中在初级阶段)。•3.对比分析的最大问题是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差异及学习过程创造性。•针对“偏误“•偏误产生是多原因的•P28Brook(1960)提出四种原因:•1.学习者不了解目的语的结构模式,任意回答;•2.正确的结构模式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3第一语言诱发的曲解;•4.规则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过度泛化”:学生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偏误。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年”)•DulayandBurt(1973)提出四种类型的偏误:•1.第一语言干扰偏误(interference-likeError);3%•2.第一语言发展性偏误;85%•3.不确定的偏误;•4.特殊错误DulayandBurt提出了L2=L1假说:青春期前的儿童不会犯迁移的错误,即不会将L1的结构迁移到正在学习的L2中。他们在L2句法方面所犯的错误,和L1儿童的发展性错误相似。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语言学习受特定的内在心理结构控制,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3)偏误分析Mistake很重要:“inevitablylearnerswillmakemistakeintheprocessofacquisition,andthatprocesswillbeimpedediftheydonotcommiterrorsandthenbenefitfromvariousformsoffeedbackonthoseerrors”偏误分析的定义Thefactthatlearnersdomakeerrors,andthaterrorscanbeobserved,analysis,andclassifiedtorevealsomethingofsystemoperationwiththelearner,ledtoasurgeofstudyoflearner’serrors,calledErrorAnalysis.•偏误分析观:•1.二语学习者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Corder称Idiosyncraticdialect(特异方言),又称为“过渡方言”。这种语言不完全是目的语,有自己的系统性,系统性意味着可以对其进行预测;•2.特异方言处于变化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学习阶段”。因而代表了学习者的“过渡能力(transitionalcompetence)”•3.从本质上,二语习得的错误和儿童母语习得的错误没有什么差别。正如儿童习得母语一样,学习者也会对目的语的规则进行假设,错误可以看作是检验假设的手段,是一种学习策略。因此,错误不是消极的,不是需要彻底清除的,相反是不可避免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4.错误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语法和目的语语法之间的差别。语言发展的顺序和内在大纲(built-in-syllabus)决定的,错误揭示学习者语言发展进程的最重要信息,因此,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大纲。•偏误分析的过程•1.偏误认定偏误句-重建句•法国学习者“IwantknowtheEnglish”•A。IwanttogettoknowtheEnglishpeople.•B。IwantknowEnglish.•2.描写•指出偏误句-重建句之间的区别:省略、添加、错选、错位•(鲁健骥分析汉语中介语语法错误: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如:•*她打球了三个小时。•*我的房间比她的很干净。•*老先生的耳朵不好,她的话都不能听见。•*我学习汉语在南开大学。(4)中介语的定义:•鲁健骥(1984):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中间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中介语的特征:–中介语是一个语言系统–中介语是由于对目的语的不正确推论而产生的–该语言系统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区别于母语,也区别于目的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是渐进的演化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即学生在习得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这种语言行为适合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中介语产生原因:(1)母语的负迁移,即干扰.(2)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3)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4)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回避•(5)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这些因素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交叉的。(5)化石化现象(“顽固性”)fossilization,•就是说,中介语有其不可变更性。即使是第二语言已经掌握得很好的人,也会发生偏误。而中介语语音系统的顽固性更强。•约瑟夫·孔拉德现象•化石化产生的原因:(1)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灵活性逐渐减退。(2)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成年学生在不断地利用抽象思维的能力归纳总结第二语言的规律,但由于所知有限,或由于训练上的失误,会总结出不正确的规律,这就是中介语的规律(3)心理作用对外语学习产生一种阻力,不能产生移情作用(empathy),有意无意地在排斥目的语的形式(6)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产生最大影响的创造性构造理论是克拉申(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TheMonitorModel)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共有五个假设。•第一、习得―学习假设(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第二、自然顺序假设(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第三、语言监控假设(TheMonitorHypothesis)第四、语言输入假设(TheInputHypothesis)第五、感情过滤假设(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输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懂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Krashen强调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输入。•“可懂输入”: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徽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Krashen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1)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2)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i与下一个发展阶段i+1之间的“缺口”,或者说“距离”,是靠语言环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学习者以往经验来弥补的。(3)学习者遵循自然顺序,依靠语境和语外信息,人们能够理解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语言。如果交际获得成功,输入可被理解并数量足够,学习者能够自动获得i+1,并被整合到现有的语言能力当中。(4)表达能力是在接触大量可懂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而不是教出来的(5)输入变成吸入时,习得才能发生;经过“情感过滤”(6)学习第二语言,成年人比儿童速度快,因为成年人能够理解更多的输入“输入假说”对教学的启发1。对教学内容的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