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识网络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1、形成和初步发展:2、繁荣:3、新发展:4、巩固:公元前221年,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汉朝初步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时期。元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了新发展。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二、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1、和亲:①西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②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战争:①秦朝: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②汉朝: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使西北边郡得到安定。③清朝时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3、册封清朝: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4、设置机构(官职)①西汉末年,设西域都护,管理今新疆地区.②元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宣政院、澎湖巡检司)③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三、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多伦会盟、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166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设立澎湖巡检司元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三国时,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汉蒙古地区西南边疆(西藏)西北边疆(新疆)东南地区(台湾)1.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融合。(2)社会改革促进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等)。(3)“和亲”促进融合(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同为一家”等)。(4)战争促进融合。(5)国家统一促进融合。(6)物质文化的交流(农牧业、手工业、先进生产工具、经验技术、土特产的交流等)。2.民族融合的主要特点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反被先进民族同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汉族也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四、民族融合1、祖国统一问题[考点链接]考查祖国统一问题: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和台湾省)、西藏(元设宣政院,明设卫所和僧官制度,清设册封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制度)、新疆(汉设西域都护,唐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清设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钓鱼岛等地区的管辖;近代《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五、时政热点链接2、西部大开发[考点链接]我国历代和西部的交往,对西部实行的政策与措施(1)西汉:①张骞通西域。②设西域都护府(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西域与内地联系加强。(3)唐朝:与突厥、回纥、南诏、吐蕃的关系。(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5)元朝:①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属中央。②在云南设云南行省。(6)明朝:管辖西藏,对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7)清朝:①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②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③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④管辖西藏,册封、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8)近代:长征、陕甘宁边区。(9)解放后:①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③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在西部和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④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西部地区建成成昆铁路和兰新铁路。⑤西昌和酒泉成为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⑥在西藏、新疆、宁夏、蒙古、广西成立省级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认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民族交融是历史的主流,冲突是暂时的。认识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只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不能用侵略的说法。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结果;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明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和豁达的性格。3.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民族斗争,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我们要应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专题感悟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一、古代的对外关系1.两汉时期(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2)公元57年,日本列岛的委奴国派使臣来汉,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3)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2.唐朝(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3)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5.明朝时: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后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二、对外政策1、对外开放:从两汉、历经隋唐、宋元到明朝前期,封建政府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具体史实: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2、闭关锁国:明朝后期开始限制对外交往,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⑷明朝: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⑶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开辟条件:①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②西域都护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③汉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1)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史实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2)郑和下西洋①目的:②条件:国力强大,造船业发达,天文地理知识进步,罗盘针使用等。③过程:1405年至1433年,先后7次,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④路线:沿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⑤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国家地区多。⑥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⑦局限性: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没有推动海外贸易新时代的到来。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没有生命力。随着国力衰退,航海壮举便悄然结束。郑和远航和欧洲远洋航行对比:目的不同:郑和远航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欧洲航行目的是寻找黄金,掠夺财富,进行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手段不同:郑和远航采取的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的形式;欧洲殖民者伴随着航海活动而来,是残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动。规模不同:郑和远航规模大,几十条船几万人;欧洲远航规模小,几条船几百人。时间不同:郑和远航开始于15世纪初(1405-1433);欧洲远航开始于15世纪末(1487年开始)影响不同: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但未给中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随着国力下降,最终被当做一项弊政而遭废止;欧洲远航使欧洲强大起来,开始了殖民侵略和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闭关政策原因: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根本)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直接)贸易上的表现:严格限制对外海上贸易心理上的表现:夜郎自大,清统治者盲目夸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排斥西学,清统治者拒绝引进吸收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正面:负面: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说明:闭关不能削弱殖民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隔绝。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导致了国家的闭塞和社会停滞,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启示:只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者亡。专题感悟D“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D、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BB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对古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下列图片中的哪一位?ABC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3分)(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藏族。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分)(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3分)(3)原因:①噶尔丹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②康熙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九年级某班在以“我国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一起参与。历史时期对外交往状态对外交往史实交往道路典型事例汉朝对外开放陆路为主丝绸之路唐朝海陆并举1.玄奘西行印度2.①宋、元、明前期海路为主1.海上“陶瓷之路”2.②明中后期、清③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6分)(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3)鉴古知今,根据我国古代不同对外政策的后果,谈谈当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4分)(1)①鉴真东渡日本、②郑和下西洋、③闭关自守(6分)(2)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2分)(3)对外开放促进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4分)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