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课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导入新课•巴金多次说过他不是文学家,他“不是为了做作家才拿起笔来写小说的”,因此,他对写作的看法与一般作家不同,他不考虑自己在文坛上的名声,更不考虑艺术的永恒,他只求宣泄心中的热情,只求他在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中平衡自己的内心。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写作态度,也是他高尚的敬业精神,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他的《把心交给读者》,感悟他对读者的一片诚挚之心。巴金•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中国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受“五四”运动影响,1923年冲破封建家庭樊笼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早到1946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等中长篇小说,还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散文、游记、童话等。巴金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961年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文革”期间曾遭受残酷迫害,还坚持翻译了《往事与随想》。“文革”后著有著名的散文集《随想录》和《创作回忆录》等。巴金具有世界影响,曾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1985年5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外籍院士称号。“巴金星”《家》是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丁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巴金巴金巴金巴金的作品•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巴金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巴金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巴金和他的作品关于散文集《随想录》•巴金与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了《随想录》专栏,此后历时八年,发表五集共42万字的散文巨著。•可贵之处:未将所有的不幸归罪于“文革”,而是从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忏悔。•他说:“50年代不会写《随想录》,60年代我写不出它们,只有经历了连接不断的大大小小政治运动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10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我也应该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里程碑之作《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随想录》•《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随想录》•《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随想录》•《随想录》包容了一百五十篇独立的散文;它创作于1978年底至1986年8月,前后历时八年,是巴金七十四岁至八十二岁之间写成的;《随想录》•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随想录》•《随想录》这是一部散文合集,是五部散文的总称;•《随想录》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是一部否定自己,反省自己,责备自己的忏悔录。•《随想录》是一部批评文革,反思文革的批判书。《把心交给读者》题解•本文写于1979年2月3日。这篇文章,带有“宣言”的性质。作者在文章开头记叙了自己和友人黄裳的对话,告诉黄裳,他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他要把心交给读者。正是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到自己在1927年的巴黎生活,一个又一个地提到他所敬重的法国伟人卢梭、伏尔泰、雨果、左拉,而他特别强调伏尔泰、左拉为冤屈者发出抗议之声的举动。《把心交给读者》题解•在这样的回顾中,巴金开始了自我解剖的工作。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种历史关联,巴金是不可能对自己身上曾经有过的软弱、人云亦云、违心地批判自我和批判友人等,有那么深深的内疚和痛苦。内容分析•我的文章是写给多数人读的。我永远说我自己想说的话,我永远尽我在暗夜里呼号的人的职责。•对事业的态度----敬业精神。内容分析•独立思考——把心交给读者——讲真话,它们成了《随想录》不断出现的自白。清醒的自我忏悔意识,使巴金率先提出了诸多至今看来仍不乏生命力的思想命题。•对事业的态度----敬业精神。内容分析•文章开头记叙巴金和友人黄裳的对话,巴金告诉黄裳,他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他要把心交给读者。•对事业的执着----敬业精神。总结•巴金这位忠于人生、忠于艺术的作家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敬业,都应该拥有敬业精神。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把大事干对干好,把小事做精做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