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生作业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面对新课程,传统的小学生作业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而小学生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作为新课程具体实施者的我们,应该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站在对时代负责任的角度,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活动中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实践活动中,我们对“新课程下的小学生作业改革”进行了课题立项研究,现将我们的观点陈述如下,仅供参考。一、传统型作业—→应试教育——“教”的补充强化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封闭僵化,比较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与强化”。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冷落了。作业过程与评价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即使作业评价有简短的文字交流,也生硬单一,缺乏教育性。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评比,甚至让学生抄写课本中的例题例句,结果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极具欣赏性,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应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2—二、新课程作业—→素质教育——人生成长需要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明显的转变。传统型作业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而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从时空来看,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从内容来看,新课程下的许多作业已经跨出学科范畴,已经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活动,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才能完成,需要几个同学的相互合作才能较快地出色地完成,这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整理的能力、相互间的协同合作能力极为有利。由上可见,新课程下的作业将是学生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过程应当成为学生校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实践过程,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将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工作需要。三、新课程作业—→民主开放创造合作动态人文1.作业安排体现自由民主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着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让所安排的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作业安排以人为本,杜绝集中专制。2.作业设计体现时空开放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学科知识作业是封闭型作业,其作用正在下降。开放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应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另外,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时空的开放,也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传统的教师事先确定作业将更多地转向师生共同生发作业。也就是说作业的客观存在性与主观生成性并存。—3—3.作业性质体现探究创造作业的技术、方式、性质将由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走向主体探究创造的自我建构式,传统的“温故”性作业将更多的转向研究创新性的作业。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必将运用现代教学论、课程论及其它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多样化地深化并构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选并加工、利用信息的信息技术与能力将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得到凸显。4.作业完成体现协同合作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5.作业评改体现动态参与作业的评改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在新课程中,传统的仅凭一支笔坐在办公桌前批改的单一方式面对日益多样化的作业将感到无能为力,教师更多的将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将来评改作业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庭、社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生作业辅导及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评改方式也将数字化。师生间尽管时空分离,但网络技术将使他们将评改变成讨论、交流的对话过程。6.作业评价体现人文关怀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人文关怀。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及“非对即错”式的评价将成为过去。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将提倡多元评价(如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4—总之,新课程下的小学生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小学生而言,则是小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小学生对教学的深化过程(而非强化)。新课程下的小学生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参考书目: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4.《教学设计与决策》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PaulR.Burden等著2002.10—5—绍兴市教育学会“走进新课程形成新理念”征文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生作业改革作者:葛伟新单位:诸暨市实验小学邮编:311800电话:1357557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