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写在课前: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事,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知识目标1.掌握“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含义。2.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能力目标1.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2.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德育目标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2.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3.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2.讨论法。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课文下面的注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诵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多媒体CAI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教学过程]预习案:课前预习5分钟一、了解背景同学们: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是由学生会组织上街的,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畅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当来到铁狮子胡同附近时,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队向请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打死打伤200余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张静淑和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最初发表在1926年4月12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上,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21926年3月18日,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再次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二、关于鲁迅(1881.9.26—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笔名共计179个。“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鲁瑞)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二,给下面的字注音寥落()愤懑()洗涤()攒射()喋血()桀骜()()立仆()山阿()从容()虐杀()浸渍()菲薄()不惮()长歌当哭()陨身不恤()()追悼()绯红()庸人()惩创()尸骸()行课案:一、朗读全文二、听老师范读三、分小组朗读课文四、思考讨论: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提问: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问: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课后检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ì)拖沓(tà)油脂(zhǐ)锲(qì)而不舍B、睚眦(zì)里弄(lòng)泥淖(nào)长歌当(dàng)哭C、夯(hāng)筑匹(pǐ)配请贴(tiě)力能扛(káng)鼎D、璞(pū)玉囹圄(yǔ)漱(shù)口殒(yǔn)身不恤(xù)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廖落桎梏玷辱桀骜锋利B.愠色鼓泄惨淡陨身不恤C.黯然苍桑尸骸鄙陋没世D.罗网屠戮绯红长歌当哭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岁岁增产。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跳起特色不同的、风情各异的舞蹈或表演富有特色的文体节目,令人耳目一新。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D.朝鲜代表此言一出,谈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形势的逆转导致原本很确定的结果付诸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1.B2.D3.A(B项中“功败垂成”意为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忽遭失败C项中“形影相吊”形容孤独,不适用句中“老门楼”和“老柳树”。D项中“目无全牛....”是指技艺极其精湛纯熟。)4.C5.D第二课时写在课前: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初识刘和珍君。2.学习革命青年的精神,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重量》韩瀚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4重量------记革命烈士张志新二、行课案1、回答下面问题分析标题:《纪念刘和珍君》中,段政府把刘和珍这些学生称着:反动文人称他们:。“闲人”的而鲁迅先生把他们称着:2、分小组讨论:阅读全文,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她给你留下那些深刻印象?3.书生意气,走出课文,关注时事。请对“小悦悦”的事件谈谈你的看法。4.中华民族的脊梁:感动中国人物鉴赏才哇:铁汉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沈浩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5.激扬文字:如果刘和珍被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56.课后检测温故知新·提升能力1.(2005年高考湖南卷)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娴熟(xián)辗转(niǎn)踽踽独行(yǔ)信手拈来(niān)B.惬意(xiá)延宕(dàng)通衢广陌(mò)掎角之势(qī)C.膏腴(yú)围歼(qiān)矢志不渝(yù)斐然成章(fěi)D.拓本(tà)饯别(jiàn)鸠形鹄面(hú)并行不悖(bèi)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造化(指自然界)攒射(聚拢)B.广有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不惮(怕)C.殒身不恤(顾虑)寥落(稀少)D.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长歌当哭(正当)3.横线处所填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__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________在生者,__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_______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宽慰。()A.尽管但却倘使B.尽管但却虽然C.虽然但也倘使D.虽然但却倘使4.横线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是我知道的,凡我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________,然而在这样的生活________中,________预定《莽原》全年的就有她。()A.寥落艰难毅然B.稀少艰苦居然C.冷落困难欣然D.稀少艰难毅然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A.对比设问顶真对偶B.对偶反问间隔反复对比C.对比反问顶真对比D.对偶反问连续反复对比作文运用“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不难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运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天灾频仍,征战连年,家破人亡,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这种“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心灵本色!然而,为什么称他们为“幸福者”?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怎会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得不改换一种方式,以战士的思维去思考!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生活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坚定而崇高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有时也许会因革命的暂时受挫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干家。面对黑暗专制,他们显示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6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千千万万个刘和珍用血肉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待到春满人间,“山花烂漫时”,他们怎会不幸福、快乐的在“丛中笑”?用战士的心灵去感受哀痛,用战士的头脑去思考幸福,我的内心一次次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