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消化管一.名词解释1.壁细胞:①分布:胃底腺的上半部②形态:体积大,圆锥形③结构:光镜下核圆而染色深,居中,胞质嗜酸性,电镜下,胞质中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内有丰富的微绒毛,小管周围有微管泡系统,与其相连有mt④功能:合成和分泌盐酸、内因子。2.主细胞:①分布:胃底腺的下半部②形态:体积小,数量多,柱状③结构:光镜下核圆,位于基部,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电镜下核周有RER,Gc④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3.潘氏细胞:①分布:小肠腺的底部,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结构②形态:细胞呈椎体形③结构:光镜下,顶部胞质充满嗜酸性的分泌颗粒,基部胞质嗜碱性,电镜下,胞质有丰富的RER、Gc、酶原颗粒④功能:分泌防御素、溶酶菌,对肠道微生物有杀菌作用。4.皱襞: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官腔面突起。5.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面突起。6.纹状缘:在电镜下由密集排列的微绒毛构成。7.中央乳糜管:小肠的肠绒毛中轴内1-2条纵形的毛细淋巴管,官腔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周围有丰富的有孔Cap,肠上皮吸收的氨基酸、单糖等水溶性物质主要经此入血。8.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①组成:胃上皮表面覆盖的粘液层,主要由不可溶性的粘液凝胶组成,含有大量的碳酸氢根离子②功能:粘液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而高浓度的碳酸氢根离子使局部的pH为7,抑制了酶的活性,又中和了氢离子。二.问答题1.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①长而弯曲的肠管②腔面有环形皱襞③粘膜表面有肠绒毛④细胞游离面有纹状缘。2.与小肠消化吸收相关的因素:①小肠表面积大②绒毛中轴有有孔Cap和中央乳糜管③小肠腺内的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表面有一层细胞衣,有双糖酶、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脂酶,与消化有关④吸收细胞胞质内有SER核Gc,可将细胞吸收的脂类物质结合形成乳糜微粒,然后在细胞侧面放出⑤相邻细胞顶部紧密连接,可阻止肠腔内的物质由间隙进入组织,保证选择性吸收的进行。3.对比消化管各段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食管胃小肠大肠腔面纵形皱襞纵形皱襞环形、半环形或螺旋形的皱襞表面胃小凹绒毛、微绒毛光滑,无绒毛黏膜上皮复层扁平单层柱状,表面黏液C单层柱状,小肠腺:吸收C、杯状C内分泌C、潘氏C、干C单层柱状固有层少量粘液性腺管状腺:胃底腺、幽门腺、贲门腺小肠腺,L细胞,中央乳糜管;回肠有集合淋巴小结小肠腺:大量杯状C、吸收C、吸收C、内分泌C、干C黏膜肌层纵形平滑肌内环形和外纵形内环形和外纵形内环形和外纵形黏膜下层粘液性的食管腺:周围有L细胞DCT:血管、L管、脂肪C、NDCT:血管淋巴管,十二指肠有黏液性腺十二指肠腺小A、小V、L管、脂肪C肌层内环形和外纵形;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两者都有内斜性、中环形、外纵形(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内环形和外纵形内环形(结肠袋:之间的横沟有半月形的皱襞)和外纵形(结肠带外膜纤维膜浆膜部分十二指肠壁为纤维膜直肠上1/3大部、中1/3的前壁为浆膜,其余为纤维膜三.重点: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及各段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消化腺一.名词解释1.胰岛:①定义: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分布在腺泡之间②结构:在HE染色呈浅色的团索状,界限清楚,有丰富的有孔Cap③细胞组成:A、B、D、PP细胞④功能:四种细胞对应分泌胰岛素、胰岛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2.肝小叶:①定义: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②结构:多角棱柱状相邻肝小叶连成一片,分界不清,中央有中央静脉,周围是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索和肝血窦③功能:肝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3.贮脂细胞:①分布:肝小叶的窦周隙内②结构:形态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内有大量的大脂滴③功能:贮存丰富的维生素A,同时合成细胞外基质、窦周隙内的网状纤维。4.门管区:①位置: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CT小区②结构:包括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二.问答题1.联系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Mi:供能;RER:合成蛋白质(白蛋白、纤维蛋白原、酶)SER:合成、转运胆汁;糖、脂、类固醇激素代谢;解毒;Golgi:加工运输蛋白质、分泌胆汁;lysosome:自噬、异噬、胆红素转运、储存铁;微体:解毒。2.血浆与肝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的结构基础和因素:①肝血窦:肝血窦内的血流缓慢,血浆得以与肝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然后汇入中央静脉②窦周隙:充满血浆,肝细胞的血窦面的微绒毛进入,浸与血浆中③肝细胞的血窦面和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扩大,有利于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3.肝的血液循环:肝动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小叶间静脉↗4.胆汁排除途径:肝细胞→胆小管→闰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胆囊管胆囊:贮存浓缩4.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和三对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A.腺泡: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导管:①闰管: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与腺泡部直接相连。②纹状管:为单层高柱状上皮,核圆,位于细胞顶部,胞质嗜酸性,基部有垂直纵纹,为mt。③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小叶间导管从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B.三对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腺泡纯浆液性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多混合性腺,粘液性腺泡多闰管长短无纹状管较短发达较短分泌物含有唾液淀粉酶含有唾液淀粉酶和粘液粘液为主5.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A.外分泌部:为纯浆液性复管泡状腺①腺泡:壁由排列成单层立方上皮腺细胞围成,有泡心细胞,来自闰管起始部的上皮C。②导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组成。闰管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上皮由单层扁平过度到单层柱状,最后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导管分泌水和电解质,调节胰液的数量。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B.内分泌部:细胞特点功能A细胞多位于胰岛周边,占胰岛细胞20%,胞体大,含分泌颗粒,分泌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位于胰岛中间,占胰岛细胞70%,胞体较小,分泌颗粒大小不等。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胰岛周边,散在A、B细胞之间,占胰岛细胞5%分泌生长抑素,抑制A、B、PP细胞的分泌活动PP细胞极少,胰岛周边分泌胰多肽,抑制肠胃运动、胰液分泌和胆汁收缩6.肝的结构及功能表:名称位置结构特点功能中央V肝细胞的中央肝血窦汇聚于此肝索放射状排列肝血窦肝板之间腔大不规则,窦壁由内皮C维成,窦腔有肝巨噬细胞、大颗粒L细胞清除从门V入肝的抗原异物,清除衰老的血C和监视肿瘤窦周隙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宽约0.4微米的狭窄间隙,含贮脂细胞临床:肝病使贮脂细胞变成成纤维细胞,纤维增多,肝硬化胆小管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微小的管道,含有微绒毛,周围由紧密连接封闭肝C分泌胆汁进入胆小管;临床:肝病时,连接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隙,再进入肝血窦,最后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机体出现黄疸三.重点:唾液腺的一般结构;三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胰腺的形态结构,胰岛内分泌C;肝一般结构(肝小叶:中央静脉、肝板、血窦、胆小管、窦周隙;肝细胞、肝巨噬细胞和贮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门管区的组成与结构;肝内血液循环特点及其功能的关系;肝内胆汁排除途径。呼吸系统一,名词解释:1.I型肺泡细胞:①结构:细胞除了含核的部分略厚,其余的部分扁平,电镜下,胞质有小泡,细胞覆盖了肺泡95的表面积②功能:参与进行气体交换。2.II型肺泡细胞:①结构:立方或圆形,胞质染色浅,电镜下,胞质含有mt和溶酶体,RER、Gc,核上方有较多的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即排列成板层小体②功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还可以增殖分化为I型肺泡细胞。3.肺泡隔:①定义: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CT②特点:有密集的连续Cap和丰富的弹性纤维,还有肺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毛细淋巴管,N纤维②功能:肺泡隔中的Cap是气-血屏障的重要组成,弹性纤维起回缩肺泡作用,肺巨噬细胞发挥免疫防御作用。4.气-血屏障:①定义: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②组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CT、Cap基膜和内皮,有的部位无CT,两层基膜融合,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4.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锥形,是肺的结构单位。5.导气部:从叶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6.呼吸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二.问答题1.肺导气部结构的演变:肺导气部上皮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平滑肌纤维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变薄减少减少增多,不成层的环形细支气管单层纤毛柱状很少或消失很少或消失明显的环形平滑肌终末细支气管单层柱状消失消失完整的环形平滑肌4.气管的分层结构:主支气管(第1级)→叶支气管(第2级)→段支气管(第3-4级)→小支气管(第5-10级)→细支气管(第11-13级)→终末细支气管(第14-16级)(导气部)→呼吸性细支气管(第17-19级)→肺泡管(第20-22级)→肺泡囊(第23级)→肺泡(第24级)(呼吸部),各段均出现肺泡。5.气管的一般结构:A.粘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⑴上皮①纤毛细胞: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纤毛,可以净化吸入的空气。②杯状细胞:分泌粘蛋白,可吸附空气中的异物颗粒,溶解吸入的二氧化硫等有毒的气体。③刷细胞:柱状,游离面有微绒毛,该细胞可能有感受刺激的作用。④小颗粒细胞:数量少,锥形,分泌5-羟色胺,可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⑤基细胞:锥形,干细胞。⑵固有层:弹性纤维,淋巴组织。B.粘膜下层:混合性腺。C.外膜:C形透明软骨环,缺口处为后壁,是韧带和平滑肌束。6.肺呼吸部:A.呼吸性支气管: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有少量的平滑肌束少量肺泡,肺泡开口处为单层扁平上皮。B.肺泡管:许多肺泡,肺泡开口之间有结节状膨大表面覆盖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内部有环形平滑肌束。C.肺泡囊:若干肺泡开口处,无平滑肌,无结节状膨大。D.肺泡:肺泡上皮和肺泡隔三.重点: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肺导气部变化。泌尿系统一.名词解释1.肾单位:①定义: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②组成:由一个肾小体(血管球和肾小囊)和一条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组成③分类:浅层肾皮质(体积小,髓袢短,占85%,与尿液形成有关)和髓旁肾皮质(相反,与尿液浓缩有关)。2.球内系膜细胞:(特化的平滑肌细胞)①结构特点:核染色深,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胞体和突起有微丝、微管、中间丝②功能:合成分泌基膜和系膜基质的成分,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吞噬和降解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维持基膜的通透性;微管、微丝收缩调节Cap血流量。3.足细胞:①结构:胞体大,核染色较浅,胞体发出几支初级突起,再次发出次级突起(突起中间还有裂孔,孔上有裂孔膜,膜上有微丝,移动改变孔径)②功能:参与构成滤过屏障。4.滤过屏障:①血浆从血管球的Cap进入肾小囊腔必须通过的结构②组成:有孔Cap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③功能:对血浆成分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5.球旁复合体:①位置: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大致为三角形②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③来源:球旁细胞为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管壁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致密斑为远端小管近肾小体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④功能: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素I,厚转变成血管紧张素II,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对远端小管滤液内的钠离子感应敏锐,并将信息传递到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从而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球外系膜细胞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6.髓袢: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三者构成U形,与其伴行的是直小血管。二.问答题1.尿液形成:①原尿形成:血液经过血管球的Cap时,管内的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过有孔Cap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除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部分水分、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尿酸、尿素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为原尿②原尿的重吸收:原尿进入肾小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可以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③终尿浓缩形成:而剩下部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