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模拟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09课程考试第1页(共6页)《组织行为学》模拟题一.填空题1.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2.群体结构的主要维度有角色、规范、地位和凝聚力四个方面。3.常见的沟通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个人障碍、物质障碍和语义障碍等几种。4.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把个人特质区分为三个层次: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5.麦克利兰认为人有三种特别的需要:成就需要、合群需要、权力需要。6.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类型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等。7.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职能结构、分部结构、矩阵结构和网络结构等。8.组织文化通常包括四个层次:指标、行为规范、基本价值观和核心假设。9.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的阶段分为建立阶段、发展阶段、维持阶段、退休阶段四个阶段。10.群体对成员施加影响的过程分合理辩论阶段、劝解说服阶段、攻击阶段、心理隔离阶段四个阶段。11.组织的类型主要有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共组织等。1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是否满意受保健性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类因素影响。二.单项选择题1.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受D的支配。A.本我B.自我C.超我D.前三个都是2.影响人类行为的外在因素有C。A.身体因素B.情绪因素C.家庭因素D.思想因素3.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的基础的组织是B。A.强制性组织B.功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非法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09课程考试第2页(共6页)4.从最基层员工到最高层经理所具有的等级数目叫做A。A.组织层次B.管理幅度C.集权水平D.人事比例5.运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在有代表性的若干样本中搜集数据的方法是B。A案例研究B.现场调查C.实验室实验D.现场实验6.B发现了16种根源特质,并制成了心理量表进行评定。A.阿尔波特B.卡特尔C.弗洛伊德D.荣格7.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是B。A.晕轮效应B.刻板印象C.投射D.首因效应8.如果下属有意愿,但无能力完成任务,则领导应该采用B。A.指示方式B.推销方式C.参与方式D.授权方式9.提出成就动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A.马斯洛B.阿德弗C.麦克利兰D.斯金纳10.由组织设立的,旨在指导成员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群体是A。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临时群体D.参照群体11.B是个体的一种缺乏状态,这种缺乏驱使人去行动,以解除紧张状态。A.动机B.需要C.性格D.能力12.提出双因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马斯洛B.阿德弗C.麦克利兰D.赫兹伯格13.当知觉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是A。A.晕轮效应B.刻板印象C.投射D.首因效应14.如果下属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完成任务,则领导应该采用A。A.指示方式B.推销方式C.参与方式D.授权方式15.对组织行为学产生影响的学科有D。A.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社会学D.前三个都是16.基本归因错误指个体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A。A.低估外在因素的影响B.低估内在因素的影响C.同时低估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D.同时高估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17.在真实的组织中,通过操作自变量而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是D。A.案例研究B.现场调查C.实验室实验D.现场实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09课程考试第3页(共6页)18.个体向往成为其成员的群体或个体视其成员为行为典范的群体是D。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临时群体D.参照群体三.名词解释1.角色角色是处于某一地位的个体根据他人的期望所表现出的一套行为模式。2.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3.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是指重新设计员工的工作职责、内容和方式等,以提高工作绩效。4.群体群体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具有稳定关系与共同目标,彼此意识到同属一群的集体。5.沟通沟通是思想、事实、信息、态度和感受等的传递与接受。沟通需要八个步骤:、形成思想、编码、传递、接收、译码、接受、使用、提供反馈。6.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并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四.简答题1.简述荣格的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异同。荣格和弗洛依德共创精神分析学会,并出任第一届主席。后因学术观点不同而自立门户,创立分析心理学。荣格认为人格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意识包括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是人心中能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个性化和意识是同步的。意识的开端也是个性化的开端,意识发展了,就有放大的个性化,进而产生自我,自我使个体适应现实。个人潜意识是由曾经被意识而后被压抑的经验,或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意识印象的经验所组成。例如,一段痛苦的经历等等。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与自我之间有着双向往来。集体意识是遗传下来的,为集体所共有的潜意识,它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2.简述群体决策的利与弊。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有下面一些主要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结合多个个体的资源,我们可以在决策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信息。(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除了更多的投入以外,群体能够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这就为多种方法和多种方案的讨论提供了机会。(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受到决策影响的人和将来要执行决策的人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他们就更愿意接受决策,并鼓励别人也接受决策。(4)增加合法性。群体决策过程与民主理想是一致的,因此,被认为比个人决策更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09课程考试第4页(共6页)乎法律要求。群体决策的主要不足是:(1)浪费时间。组织一个群体需要时间。(2)从众压力。群体成员希望被群体接受和重视的愿望可能会导致不同意见被压制,在决策时使群体成员都追求观点的统一。(3)少数人控制。群体讨论可能会被一两个人所控制,如果这种控制是由低水平的成员所致,群体的运行效率就会受到不利影响。(4)责任不清。群体成员对于决策结果共同承担责任。对于群体决策,任何一个成员的责任都会降低。3.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模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模型以把态度当做工作动机而著名。赫兹伯格通过对一些会计师和工程师的调查、访谈发现,引起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有成就、挑战性工作、责任感、成长、晋升、认可等;引起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有工资、监督、工作条件、公司政策、额外福利等。赫兹伯格把引起工作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把引起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作保健因素,并认为只有激励因素能起激励作用。4.简述领导归因模型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进行理解的过程。通过归因,个体能够清楚他人行为是基于内因还是基于外因,从而有助于理解、评价、影响他人的行为。领导归因模型指出,领导者对下属行为原因的解释,尤其是对下属工作绩效的归因影响着管理措施的采用。研究发现,领导者对下属的归因常犯基本归因错误,指个体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低估外在因素的影响,高估内部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地位高的员工来说,领导者更可能把绩效高归为内部因素;对于地位低的员工来说,领导者更可能把绩效低归为内部因素。5.简述管理方格领导理论模型。1965年,布莱克和莫顿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关心生产和关心人两个维度构建了关于领导行为类型的管理方格。因为每一维度都有9个等级,理论上应有81种领导方式,但常见的主要有团队管理、乡村俱乐部管理、中庸之道管理、贫瘠管理以及任务管理5种,其中团队管理为最佳领导方式。6.简述组织结构的维度。所谓组织维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专门化。指工作分工的粗细程度。(2)组织层次。等级数目。(3)管理幅度。主管直接管辖的下属人数。(4)集权水平。决策权集中于哪一职权等级。(5)正规化。指组织中使用书面文件的数量。(6)标准化。用同一方式完成相似工作的程度。(7)复杂性。包括纵向、横向和空间复杂性。(8)职业化。受正规教育、培训的程度。(9)人事比例。指组织负责人员的分布比例。7.简述组织变革的程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09课程考试第5页(共6页)为了使组织变革取得预期的成效,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遵循科学的、合理的步骤或程序。组织变革的一般程序是:(1)问题的界定。当组织变得没有活力、效率低下时,组织管理者应该研究和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分析,找出各种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界定。(2)组织诊断。确定问题,仅仅是组织变革的第一步,确定问题的结果导致人们变革需要的产生,引发变革的动机。但真正要实现变革,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对组织的全面状况做一较为透彻的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问题的症结。(3)变革实施。变革实施主要包括:变革目标模式选择;变革途径的选择;宣传教育,消除变革的阻力;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变革计划;小规模实行变革计划,修正补充变革计划,取得经验后广泛推广。(4)变革评估。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最终变革的绩效。在变革过程中,十分重视变革效果的反馈,不断修正变革的目标与计划。在变革结束以后,根据标准对变革的成果进行检验,以期取得经验或教训,纠正偏差,或为下一轮变革做好准备工作。8.举例说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管理学家弗鲁姆全面地诠释了诱因对行为的拉动过程。期望理论认为动机强度取决于效价、期望值和工具性三者的乘积,即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效价是指个体对某一目标或诱因的偏爱程度。如晋升的愿望强烈,效价就高;期望值是指个体相信通过努力肯定会取得优秀成绩,期望值就高;工具性是指个体对某一水平的绩效将使自己获得某一报酬或诱因的相信程度。如绩效导致晋升的概率中等五.论述题1.论述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群体绩效除了与群体结构、领导等因素有关外,还决定于以下几种因素。(1)外部环境。群体是组织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组织状况制约着群体的行为与绩效。(2)群体目标。目标不仅能够引导个体的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推动力量。(3)任务的性质。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依赖性是影响群体绩效的重要变量。任务越复杂,群体的绩效就会越低。(4)群体规模。5-7人的群体执行任务最有效。(5)群体构成。异质群体较之同质群体具有很高的潜在绩效。(6)社会影响。有两种个体在他人的影响下心理、行为以及绩效的变化。一种是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的情况,绩效有时会提高,有时会降低的现象。另一种是社会懒惰,则是指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个体完成群体任务时的努力将减小。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吸引是个体对他人的积极评价和感受。如果被某人所吸引,人们会想与他相识并喜欢同他在一起。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1)表。一般来说,外表美丽的人更有吸引力。研究表明,人们喜欢和貌美的人交往。(2)能力。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就越受人喜欢。(3)人格特质。研究发现,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具有真诚、诚实、热情、友好等特质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具有古怪、不友好、自私、贪婪等特质的人。(4)邻近。两人之间在空间方面的邻近性也是人际吸引的重要条件。邻近会使人们的接触增多,而且彼此互动的成本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09课程考试第6页(共6页)(5)交互。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不喜欢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个体在交互性方面存在个别差异。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爱不断加深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爱不断减少的人。(6)相似。相同或相似的态度、价值观、兴趣、语言、种族、职业、学历等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决定因素。(7)互补。和相似理论相反,当双方的需要构成互补时,人际吸引增加。互补常常发生在配偶之间。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