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认真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4.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医、护、患沟通。5.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规范准确的书写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6.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8.加强病房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执行药疗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9.抢救药品、物品、设备要做到“四定”,定期检查,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0.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对危重患者、新人院、年老体弱、小儿、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的患者,要床头交接班。11.按医院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12.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13.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一切意外发生。14.对专科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并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15.当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并及时封存好病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①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②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a、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b、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c、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d、向患者交代如ergh、指导患者选择影响脚底感觉。i、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放置于靠床边。jk、指导老年人如何在跌倒后爬l、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m、让家属陪护患者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预防压疮防范措施1、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2、压疮的预防: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①有褥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②保护骨隆突出和支持身体空隙处;③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①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②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由静脉补充。(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3、建立申报制度:入院时已发生压疮或估计压疮难以避免时,填写压疮发生登记表或难免压疮申报表。报护士长,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管路滑脱的防范措施1、管路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等管路的脱落。、2、置管后,在管外有标识,注明管道名称、置管时间。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经常巡视,防止管道脱出。3、告之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功能位置,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翻身时注意勿牵拉。4、患者躁动时,应有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5、对外出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注意避免牵拉。7、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8、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应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9、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10、一旦发生管道滑脱,应立即启动管道滑脱应急预案。11、护士长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整改;提高警惕,不断改进工作,保证护理安全。用药错误的预防措施1、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3、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4、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做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6、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7、如发现给药错误,护士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按流程逐级上报。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急诊抢救、手术、转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重症病人及沟通有障碍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根据医院标识相关规定,护理部下发《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一、“腕带”使用目的帮助医务人员确认住院病人及急诊观察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二、“腕带”使用对象12观的病人。三、“腕带”使用规定12按要求3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4规佩戴在病人右腕。如病人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右脚踝—左腕—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5好。四、“腕带”管理要求1病人入院后由办公班护士或值班护士填写“腕带”上的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签名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为病人佩戴。2责任护士应经常检查“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3“腕带”不得重复使用。4.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5.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6.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五、“腕带”使用要求各科室应按照规定要求“腕带”标识准确无误,正确进行“腕带”的佩戴与使用,执行任何治疗、护理及交接班时均需核对腕带信息。转抄长期口服药本或服药卡及临时治疗时,服药本或服药卡及治疗单上均需填写住院号。确保有效核对。保证各项护理行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