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瞿中和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名词(细胞基本知识)1、①原生质:细胞中所含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②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3、细胞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包括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4、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所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基本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④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5、古细菌:一类特殊细菌,既不属真核生物,也不属原核生物。它们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细胞核、细胞器),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还具有独有的一些特征(如细胞壁的组成)。7、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8、质粒:是存在细菌细胞内除核区以外的裸露环状DNA小分子,它们可以自主复制遗传。细菌在失去质粒DNA而不妨碍正常的代谢活动,有时质粒能整合到核DNA中,因此质粒常用作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9、①病毒:是非细胞形式最小最简单的生命体,但病毒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它的基本生命活动,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②类病毒:仅由一条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简单生命体③阮病毒:仅由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简单生命体11、细胞社会学:细胞社会学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细胞整体和细胞群体中细胞间的社会行为(包括细胞间识别、通讯、集合和相互作用等),以及整体和细胞群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活动的调节控制。细胞社会学主要是在体外研究细胞的社会行为,用人工的细胞组合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同细胞或不同细胞的行为;研究细胞之间的识别、粘连、通讯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作用本质、以及对形态发生的影响等。10、氯霉素抑制原核70s核糖体肽基转移酶;链霉素抑制壁酸合成;环丝氨酸抑制肽聚糖前提合成;青霉素抑制肽聚糖装配后形成肽侧链的酶的活性,不能合成侧链,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第二章名词(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和特性,目前只在植物中获得成功。2、①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变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称为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指在离体条件下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细胞融合又分为自体细胞融合和异体细胞融合,自体细胞融合来源于同种细胞的融合,可以形成多倍体细胞;异体细胞融合来源于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③细胞拆合:指把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开来,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配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的过程。可分为细胞核质分离和重组技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是用显微操作仪吸出细胞核,移入新的去核细胞;UV法紫外线照射去除细胞核活性,再移入新的细胞核。化学法主要使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诱发细胞向外排核,形成胞质体及微核体,将不同的胞质体和核体重新融合形成新的杂交细胞。5、接触抑制: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6、杂交瘤技术:把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用绵羊红细胞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在仙台病毒的介导下发生融合。7、单克隆抗体:由1个B淋巴细胞和1个骨髓瘤细胞融合后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后代细胞群称克隆细胞系,其培养后产生的单一抗体被称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混杂在一起就构成了多克隆抗体。8、①southern杂交:用核酸分子做探针,检测DNA的技术;②Northern杂交:用核酸分子做探针检测RNA分子的技术;③Western杂交:用蛋白质的抗体做探针,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免疫反应,检测蛋白质抗原的表达或分子大小的技术;④原位杂交:用探针检测细胞中某生物大分子的定位或分布情况。9、①原代培养细胞:培养直接来自动物机体的细胞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第1~10代的细胞称为原代培养细胞;②传代细胞:细胞群已经过数代培养,转到另一培养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群;③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它保持染色体二倍体的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④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无限制地传递下去的传代细胞叫细胞系,丧失接触抑制行为;10、feulgen反应schiff反映测定DNA分布,PAS反映测多糖,四氧化锇和苏丹III测脂肪,Millon测蛋白质。第三章名词(细胞质膜、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细胞社会连接通讯)1、细胞质膜(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构成。(1)膜脂: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膜质分子有4种热运动的方式: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2)膜蛋白:脂膜上的蛋白质。分为:①外在膜蛋白: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他键与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②内在膜蛋白:或称整合膜蛋白,全部或部分与磷脂双层的疏水核相互作用、牢固连接的膜结合蛋白,多数为跨膜蛋白,也有些插入脂双层中。只有用去垢剂处理才能将其从膜上移去,功能多为载体、受体、酶等;③脂锚定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如脂肪酸或糖脂)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5、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分为离子型去垢剂(如SDS)和非离子型去垢剂(如TritonX-100),前者使蛋白质变性,因而常用非离子型去垢剂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自我装配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球形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球形脂质小囊。6、基底膜(基膜):是上皮下非细胞结构的薄层,由胶原、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类物质组成的细胞外结构。具有维持细胞极性,决定细胞迁移的途径,分隔相邻组织的作用,与细胞生长的调节黏着和分化有关。8、①成斑现象:指在进行膜流动性实验时,用荧光抗体标记膜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将观察到细胞表面均匀分布的荧光标记蛋白,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原来均匀分布的细胞表面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出现荧光斑块现象,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成帽现象:进而聚集在细胞的一端。9、红细胞血影:指红细胞丢失细胞质后剩余的质膜部分。将红细胞低渗处理后,质膜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的质膜与膜骨架蛋白组成的结构使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称为红细胞血影。10、膜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1)载体蛋白: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区中分布着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于跨膜蛋白。载体蛋白运转物质进出细胞是依赖该蛋白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后引发空间构象改变而实现的。载体蛋白既能主动转运又参与被动运输;(2)通道蛋白: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着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跨膜蛋白)。通道蛋白只进行物质的被动转运。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11、跨膜运输有三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1)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①简单扩散:又称自由扩散,指脂溶性物质或分子质量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在膜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沿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质膜的现象,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②协助扩散: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特异性的膜转运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能量。可分为:①ATP驱动泵(分为:P型质子泵(钠钾泵、钙泵等)、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ABC超家族);②耦联转运蛋白③光驱动泵。(3)胞吞: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称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4)胞吐:与胞吞相反,它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转运出细胞的过程。13、膜泡运输:指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围绕的囊泡中故称为膜泡运输,因涉及到膜的融合与断裂,耗能,因此属于主动运输。12、协同运输(耦联主动运输):一类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梯度的是Na+-K十泵(或H十泵)。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指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14、细胞连接: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1)封闭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上皮细胞顶部周围,细胞之间形成的密封连接。质膜中的封闭蛋白和密封蛋白与相邻细胞中的互相焊接,形成条索网,将细胞间隙密封;(2)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连接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有两种形式:a.与中间纤维相连的桥粒和半桥粒:①桥粒:细胞内锚蛋白形成独特的盘状胞质致密斑,一侧与细胞内的中间丝相连,另一侧与跨膜的粘连蛋白相连,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纽扣样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还增强了细胞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机械强度。②半桥粒:半桥粒与桥粒形态类似,但功能和化学组成不同。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整联蛋白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内。b.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黏合带与黏合斑:①黏合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依靠钙黏着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相邻细胞间形成的连续的带状结构;②黏合斑:通过整联蛋白锚定到细胞外基质上的一种动态的锚定型细胞连接,细胞与非细胞性基底物间形成的粘附结构。质膜中的整联蛋白分子的胞外结构域与细胞外基质组分相连,胞内结构域通过接合器蛋白与微丝相连,是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3)通讯连接: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它除了有机械的细胞连接作用之外,还可以在细胞间形成电偶联或代谢偶联,以此来传递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①间隙连接:位于细胞之间的通讯连接,其功能是保证相邻细胞代谢的统一,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连接子,由6个相同的蛋白质环绕而成,相邻两个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一个间隙连接单位,其允许小于1000Da的小分子通过;②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中独有的通讯连接组织结构,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由相互连接的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共同组成直径为20-40nm的管状结构,中央链管结构是由内质网延伸而成。通过胞间连丝可完成植物细胞间的通讯联络;③化学突触: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15、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1、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化学突触,接触依赖性通讯。8、细胞黏着:动物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叫细胞黏着。通过细胞黏着,使具有相同表面特性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器官。7、①信号转导:细胞外信号分子与表面受体结合,通过一定的机制将外部信号转为内部信号,这一过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