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老建筑们何去何从(多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辽宁省老建筑们何去何从(多图)20世纪20年代满铁图书馆。30年代小河沿。历史之所以是历史,乃因其连绵与延续。老建筑是城市成长的最好见证,保护它们就是抢救城市的历史文脉,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城市化加速和大规模城乡建设相互叠加,使得今天老建筑的保护进入最艰苦、最严峻、最紧迫的历史阶段。本报《满铁图书馆先“移动”后“换脸”》等关于老建筑保护问题的系列报道,引起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的高度关注。9月3日,该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就“城市改造建设与老建筑保护”展开专题讨论。共识是:老建筑与城市改造建设、经济发展并非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老建筑不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地呆在角落里,而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的发展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老建筑价值几何老建筑穿越岁月烟岚,历久弥贵。珍贵在哪里?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定安认为,老建筑是最真实的历史符号,造不了假。彭定安说,毋庸置疑,历史是不可复制的,而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却是一代代人复述而来,复述中后人有意或无意地融入自己的观念、认识、心态等因素,难免掺杂进主观意识。由此,不难理解,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也会被伪造。但老建筑则不然,作为客观存在,它是最真实的历史符号,也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忆。其可贵之处就在于,老建筑都与某一特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相关联,成为历史最鲜活的“注脚”。在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人员张洁看来,老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三重意义:一是老建筑凝聚着城市底蕴,它们或悠远古老,或凝重深刻,都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它们的存在,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如同一本耐人寻味、含义丰富的书卷,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深厚的意蕴,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品位。二是老建筑刻画的是城市记忆,传承的是城市灵魂。无论老建筑承载的是温情脉脉的故事,还是刀光剑影的厮杀,都是一种讲述,述说着不老的过去。一个城市不能割裂历史,拆毁老建筑,那样无异于人为地抹杀历史。三是老建筑装扮了城市容颜。老建筑穿越了历史时空,以各具时代特色的不同面貌给城市增添了不一样的风景,给人们以视觉的享受和情感的体验,可以说老建筑是一个个“润物细无声”的实物教具。保护与建设矛盾吗个性是城市的生命,风格是城市的价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这些,都与老建筑息息相关。辽宁大学教授张今声提出,未来15年,将是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是大势所趋,这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城市建设健康地发展,如何保证老建筑不被轰鸣的推土机夷为平地。目前各地出现的“扩张”趋势值得注意:一些城市盲目求大、求洋,竞相以国际大都市为目标,追求大广场、大高楼、大开发区、大项目、大马路,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而这其中老建筑遭无情拆除、毁损,成了最昂贵的代价。张今声认为,目前老建筑遭破坏的程度,特别是大量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古旧建筑的拆除,可以说是又一次浩劫性破坏。在“扩张”中,我们惊叹于城市的日新月异,此处可比香港,彼处可比纽约,唯独找不到自己昔日的容颜,因为老建筑消失了。取代老建筑的是随处可见的林立高楼,它们被塑造得千篇一律,一张面孔,一样身材,风格雷同,结构相似,缺乏个性,缺乏文化内涵。建筑的个性没了,变成了水泥钢筋的堆砌,城市也就没了生气和活力,没了灵魂。其实,城市改造建设与保护老建筑并不矛盾。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认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具体而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滥炸伦敦,苏联人狂轰柏林,战后,胜者伦敦人,败者柏林人,都根据老城区历史的详细档案,逐区、逐街、逐幢,逐一细节,恢复旧观。其实何止伦敦、柏林,二战后欧洲疮痍满目,断垣残壁,可是今日的欧洲,欧罗巴风情依然。今年5月,他到德国访问期间,在柏林市中心看见一座大战时期被炸毁的断头教堂遗址,门窗洞然,谨供凭吊,纪念战争的创伤……在国外,战争一度破坏了老建筑,在我国,“文革”中破坏了老建筑,而现在则是以破坏老建筑为代价发展经济。辽宁大学教授冯玉忠诘问:我们也许听厌了这样的比较,我们急着和“世界接轨”,但“世界”是什么模样?“接”哪条“轨”?伦敦的价值就在于80年不变,而我们的城市在日新月异,也在面目全非,我们还能跟世界接轨吗?老建筑被拆谁是幕后推手辽宁行政学院教授徐建源认为,老建筑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保护不好老建筑,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但为什么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归根结底是商业利益驱动。有的是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有的是开发商唯利是图,原因不一而足,但强大的经济杠杆是决定力量。更深层次追究,彭定安指出,社会特别是相关决策者认识有偏差,没能摆正发展、进步、建设、现代化等关系。发展不一定就是建设,进步不一定就是增加GDP,现代化不一定是盖高楼大厦,建筑更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其实,现代与传统是结合的,现代是寓于传统之中的。冯玉忠认为,现在,许多地方在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城市管理上,没有理念,或者说理念错了。从最根本上说,在城市规划上就没有保护老建筑的概念,说得不好听,就是“我们不要老祖宗了”。要知道,理念歪了,处处出错。而我们又稀缺理念的反思机制,这导致的结果就更可怕了。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负责人,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切身感到,法律的缺失,社会上文物保护意识的淡漠,文物管理部门有职无权,都成为现实中亟待正确认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建筑保护路在何方保护老建筑,说到底就是怎样让老建筑有尊严地生存下去。王建学认为,一,要培养一种感情:对老建筑要有深厚的感情。在目前的城市改造建设中,老建筑在一些人眼里似乎不那么中看,他们看好的是开发带来的效益。事实上,老建筑是砖石写就的历史,我们不能不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王建学曾在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遗址看到,一对新婚青年来这里举行婚礼,把自己最神圣的礼仪和老建筑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他们对老建筑的深厚感情。这事令人动容,因为对老建筑的热爱,就是对历史的尊重。二,要树立一种观念:以法律规范和长远规划保护老建筑。常常是,因为动迁马上要拆除,老建筑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老建筑才提到议事日程。结果,要么拆除老建筑,让位新建筑;要么保留老建筑,停建新建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采取主动行动,为老建筑立法。譬如,德国规定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任何人无权拆除,否则违法。意大利规定罗马城的新建筑不得高于圣·彼得大教堂。这些规定我们可以借鉴。这样,在城区改造和动迁时,事先就为老建筑让路。同时,保护老建筑要做长远规划、综合考虑,在老城区改造中,对老建筑的保护至少要有5年的提前规划,结合省情、市情科学地制定具体保护措施。三,要增强一种意识:有意识地大力宣传我们的老建筑。老建筑是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演绎舞台。宣传老建筑的价值,就是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就是传承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只有营造一种人人了解、人人尊重老建筑的氛围,才能使政府、专家、民众在保护老建筑问题上形成共识。王建学说,利用好老建筑是保护好老建筑的最好办法。保护老建筑要创新观念,如一种办法是“旧瓶装新酒”,意大利维罗纳城有一座世界第三大古竞技场,外面残垣断壁保持原貌,里面是现代化设备的剧场,相得益彰;还有一种办法是“新瓶盛老酒”,德国达姆施达特大学利用老城墙走势建设绿化带,远看是绿化带,近看是城墙。利用老建筑要采取宽松政策,在政府拿不出钱的情况下,应积极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中去,如鼓励个人承包老建筑开私人纪念馆、酒店、旅馆等,这总比闲置好得多。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