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综合检索报告示例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信息综合检索报告一、检索课题名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检索过程描述:1、分析课题需求本课题属于学术论文,需要查找文献型资料,最好能查找到全文。2、确定检索工具根据以上要求,选择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我院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以图书和期刊为主。3、检索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经济增长作用4、逻辑检索式:①农村金融and农村经济②农村经济and经济增长③经济增长and作用5、检索结果1)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结果如下:根据检索式①获得文献24篇,例举文献3篇[1]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04).[2]陈柳钦,曾庆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坛,2003,(11).[3]冉茂盛,张宗益,冯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根据检索式②和③获得文献15篇,列举文献2篇[1]史福厚.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5,(04).[2]李勇,孙晓霞,陈景耀,韩向荣.关于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对三农金融支持若干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5,(11).2)检索图书馆馆藏图书结果[1]熊德平.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书号:F832.35/X635[2]冯匹斯克.发展中经济的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索书号:F830.6/F64[3]汪小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索书号:F832.35/W070三、综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收入的提高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状况看,农村金融体系不健,金融机构单一,使得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农村资金大量的流向非农部分,使得原本紧张的农村资金更加紧缺,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资金制约。因此,要在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实行全国统一前提下的有区别的金融政策,在全国金融改革的大框架内,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的能动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经济增长作用1.农村金融改革的含义及内容农村金融改革蕴涵极其宽广,包括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国家对资金流动的引导、农村融资媒介的创新和发展,也包含农村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以及订单农业、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保险的发展等问题。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全面改革。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形成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认识民间借贷的作用,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积极探索新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和金融产品。2.政策扶持作用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对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增加可运用资金,提高信贷支农投放实力。改进和完善支农再贷款政策,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作用,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财税政策作用。通过对发放农业贷款、农村保险的机构或贷款对象,提供财政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合理补偿,提高风险覆盖能力,逐步使农村成为商业可持续领域,增强“三农”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发挥监管政策作用。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实施支持金融创新的监管措施,适时适度放宽资金、机构和业务准入门槛,吸引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构筑城市资金流向农村的渠道,发挥好监管政策对农村金融的引导作用。参考文献:[1]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04).[2]罗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3]彭真善,莫晓芳.关于构建我国和谐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6,(09).[4]陈柳钦,曾庆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坛,2003,(11).功能:1.信息是人类活动的纽带2、信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3、信息是知识的源泉,精神的支柱4、信息是教育的基础5、信息具有启迪功能6、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7、信息是管理的灵魂信息类型:按信息的产生分: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按信息的运动状态分:自在信息、自为信息和再生信息按信息的媒体类型分:印刷型信息、缩微型信息、视听型信息和机读型信息。按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分: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按信息内容,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军事信息等。按信息的出版发行特点分:正式出版信息和非正式出版信息。因特网对信息的影响:1.因特网引发了信息新的出版形式——网络出版,形成了新型的网络信息资源。2、因特网使人类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因特网推动了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的作用:1、信息检索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其最大价值的科学方法。2、信息检索是在学习的工具,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3、信息检索能有效地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信息检索系统构成:从运作角度看,由下列要素构成:信息资源设备方法与策略检索人员按工作流程划分,由下列子系统组成:选择子系统词表子系统标引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匹配子系统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子系统按信息检索系统按存储的载体和实现的查找手段可分为:手工检索系统穿孔卡片检索系统缩微品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网络化信息检索系统检索工具其主要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编辑使用说明正文部分索引部分附录部分查全率:检出的相关文献信息量与检索系统中相关文献信息总量的比率,它反映出信息检索系统检出相关文献信息的能力R。查准率:检出的相关文献信息量与检出文献信息总量的比率。他反映出信息检索系统的精确度,说明系统排除干扰,减少噪音的能力P。一个文献检索系统中与某一课题有关的信息共250条,实际检出400条,其中相关文献为200条,此次检索效率可计算为:R=(200/250)x100%=80%P=(200/400)x100%=50%逻辑“与”——“AND”或者“*”逻辑“或”—“OR”或者“+”逻辑“非”—“NOT”或者“-”搜索引擎的主要类型:目录式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关键词型)(通用型)二、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经济政策中的应用虽然世界各国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都迅速地采取了干预措施,以稳定经济发展,但经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和欧洲的这些措施更集中于向金融机构注资,通过稳定金融市场来遏制经济恶化,而中国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更多地集中在促进国内需求,改善出口贸易条件,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凯恩斯认为在萧条期间,投资者会预期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而不敢投资,不敢投资就缺少就业岗位,缺少就业岗位人们就挣不到钱,人们挣不到钱就不敢消费。人们不敢消费导致需求减少,生产因此减少,从而经济进入衰退。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增加货币供应;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我们将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方面来分析中国所推出的这些政策是否采用了凯恩斯的主张。四﹑凯恩斯主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借鉴作用凯恩斯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没落应运而生的,它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20世纪70年代后,凯恩斯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虽然受到了货币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学派的抨击,但他的弟子们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凯恩斯主义仍然占据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应该指出,凯恩斯主义虽然从本质上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首先是属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理论,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因此,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特别是宏观经济调控有着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即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对经济全方位的干预。但由于我们缺乏宏观管理经济的经验,在经济运行中,我们也面临由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地许多问题:有效需求不足这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1993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采取紧缩政策,使经济在1996---1997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然而,在这之后,我国经济并没有像一些专家预期的那样呈回升的态势,而是不断下滑。同时,市场需求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发展阶段后,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这种“过剩”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出现的,属于发达国家早期难以摆脱的那种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即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我们分析现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就业形势严峻失业早已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头等问题,只是多年来人们对此重视不够。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以扩大就业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特别是实行以国家为主体的政府投资政策。收入差距扩大在改革以前,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是平均主义,在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跳跃式的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有效需求。中美两国货币战争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中都采用了价格竞争的模式,因此发生互相冲撞在所难免。中美为什么会发生货币战争,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中美有着相同的货币战略,后者又决定于两国有着相似的发展模式,后者又决定于两国相似的企业文化。所谓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叫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一种叫莱茵兰模式,以德、日为代表。先谈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高于一切,优胜劣汰是唯一判断标准。所有的企业及其CEO,全心全力追求的目标,就是最大利润、最大市场份额、最低成本,企业胜败存亡,一以成本及价格为准。至于莱茵兰模式,也诉诸市场规律,但市场并非唯一指标。企业经营讲究的是一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概念,老板或CEO不但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员工、顾客、上下游客户负责。所以企业不能为追求最低成本而随意压低工资;工资如何决定,通常由劳、资双方有时再加上客观的第三方共同组成的委员会来协商确定。因此,相对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价格竞争的空间比较小,从而逼使企业只能更多地重视品质、服务及品牌。所以,两种模式最终是培育了两种企业文化甚至是生活文化。在美国,所有企业,所有产品,都采取割价竞争,优胜劣汰,优劣取决于价格,好处是消费者可以不断换品牌,永远享受最低价格产品。然而,一味追求压低成本,往往牺牲品质,甚至偷工减料。这在美国都不能避免,接近美国模式的中国,自然就更所见多有了。莱茵兰模式下的日本与德国,由于价格竞争受到了诸多限制,企业只能全力强化品质与服务,对消费者而言,讨价还价的空间相对缩小,生活费用因此较高,但总体而言,消费者享受了较高的品质与服务。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汽车市场的兴衰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王国,后来却是品质更优的德系及日系车种取得了竞争的优势。有趣的是,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及企业文化,最终却影响到了各自的货币政策。一国的货币政策,对内,要力求物价的稳定;对外,要确保出口的竞争力,也就是要力保本国产品的价格优势。由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及企业文化更接近盎格鲁撒克逊的美国模式,都致力于价格竞争,因此无可避免地都走上了必须以货币政策(抗拒升值,倾向贬值)来确保价格竞争力的道路,逻辑上,最终只能在这种竞争模式中互撞。比较美国及德日模式在国家发展长短期上的表现,有两点经验总结:(一)长期以来,美国总是压迫所有的竞争对手升值,各国多倾向于采取弱货币政策,只有德、日、瑞士采强货币政策,结果是后者的长期竞争力更强,外贸盈余更多。(二)美国一味追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