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3CHINAANCIENTCITY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近代汉口租界建筑风格演替及保护——兼议名城保护中建筑样本的多样性及空间存续关系Abstract:Throughtheanalysisandresearchoftheevolu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ofmarketspaceandconstructionstyleofHankouConcessioninmoderntimes,thispaperdisclosesthesynchronicanddiachronicsurvivalrelationshipofcityouterspaceandconstructionevolutionundertheEast-westcultureclash,andprovidesmulti-angleinspirationandreflectionfortheoverallprotectionoffamoushistoricalcityWuhan.Keywords:HankouConcession;succession;overallprotection;survivalrelationship:汉口自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租界范围达到最大,共有英、法、俄、德、日五国设立租界,外商的涌入、洋行的设立,以及与外贸密切相关的外资企业的兴办,都促使汉口渐次由内陆型的封闭式城市向开放型的国际性城市迈进。1 近代汉口租界汉口租界从建立时起,在地域上先后共有五国租界,分别为英、俄、法、德、日五国。沿着长江从现今的江汉路向北一字排开。但是租界自建立之日起,就不断向外扩张,原有的地界概念并没有真正地描述租界的具体范围。租界建立之后先后扩张的面积相当于所划租界的总面积,也就是说租界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图1)。从图中可看出,租界扩张的发展态势是以长江及汉水的水路交通命脉和京(卢)汉铁路陆路交通枢纽为主要依附的,这也体现了国外资本输入的一个重要轨迹,租界之国正是依靠这两条命脉作为生活供给和资本扩张以及物资运输的途径,联通水路及陆路成为这些租界一个共同的街区规划特点,近代汉口租界的基本格局大体形成。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CHINAANCIENTCITY32 近代汉口租界的发展与建筑风格的演替纵观租界发展历程,根据重要历史事件对近代汉口租界区的影响,可将近代汉口租界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1 租界创立初期(1861-1898)自1861年英租界设立并兴建领事馆开始,至1898年日本租界建立后,现租界范围及轮廓基本成形,租界内外交通及建设已成规模。租界建立之初主要建设项目为使馆及相应配套建筑,随着列强资本进入,外资企业的厂房及洋行建筑大量增加,及至19世纪末,大批外资银行及洋行还有配套居住建筑也相应建设起来。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为殖民地“外廊式”和古典主义风格,“外廊式”是殖民者在到达中国之前为适应南亚及非洲等热带气候,在原先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四周附带外廊的2层~3层建筑。古典主义风格在汉口租界则多应用于洋行及银行建筑商。建筑设计师多为殖民者本国设计者,与租界本土联系少,设计过程甚至不在汉口完成。(表1、图2)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0CHINAANCIENTCITY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2.2 租界发展及扩张(1898-1917)19世纪末期,经过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之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地方在行政管辖及经济上的控制管辖权进一步削弱,1989年之后,各列强在汉口纷纷得寸进尺、超界筑路,至民国建立,汉口租界面积已超过3000平方米。这一时期租界内建设力度加大,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汉口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地位已经非常明显。租界规模已达到顶峰,租界内的建筑项目覆盖几乎所有类型,尤其洋行及银行的设立较之前成倍增长。这一时期租界建筑形式主要以新艺术运动风格为主,兼有大量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师有在汉口租界长期从业的外国人,配合设计及施工方开始出现中国人。(表2、图3)年代代表建筑建筑类型代表风格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现用途地点备注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CHINAANCIENTCITY12.2 租界发展的极盛与转逝(1917-1937)1917年北洋政府因加入对德作战,汉口德租界收回改为第一特别区,1925年收回原俄租界,1927年收回英租界,至抗战武汉沦陷前,汉口租界已全部收回。在此期间租界商业活动并未因社会变革而停顿,相反因为一战,中国民族资本崛起,汉口租界经济稳步的发展,至1925年,武汉的本国银行发展为32家,与当时的140家钱庄和15家外国银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建筑形式随着欧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变得更加现代、简洁,现代主义建筑及ArtDeco风格成为时代主流。其中美国芝加哥等大城市流行的ArtDeco折线形摩登风格(ZigzagModern)在汉口的流行值得关注。折线形摩登是ArtDeco建筑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最先在美国摩天楼中得到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官方高层建筑标准:考虑日照和通风的原因,要求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后退。折线摩登迎合了这个新制定的法规,便产生了外形近似于哥特复兴手法的逐层递收的ArtDeco折线摩登风格。这一时期,汉口租界建筑设计呈现本土设计师与外国原有设计师同台竞争的态势,施工配合方已大量本土化。(表3、图4)年代代表建筑建筑类型代表风格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现用途地点备注1918中央大戏院剧场建筑新艺术运动不详明昌裕营造厂电影院江岸区蔡锷路28号(原德租界)1986年大修,外观变动较大①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102.② 许乙弘.Artdeco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关系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7~45.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2CHINAANCIENTCITY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1920汉口电报局办公建筑新艺术运动不详汉协盛营造厂电信局办公楼江岸区合作路51号(原德租界)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1921景明洋行办公建筑新艺术运动景明洋行汉协盛营造厂武汉市民主党派办公楼江岸区鄱阳街53号(原英租界)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1924亚细亚火油公司办公建筑新艺术运动景明洋行魏清记营造厂临江饭店(空军天津路招待所)江岸区天津路1号武汉市一级优秀历史建筑1927华商赛马公会俱乐部新艺术运动不详汉和顺营造厂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江岸区汇通路20号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1931洞庭邨里分住宅新艺术运动联合公司投资建成不详居民住宅江岸区洞庭街(原法租界)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1931旋宫饭店酒店古典主义景明洋行汉协盛营造厂与正兴隆营造厂酒店及中心百货商场江岸区江汉路121号武汉市一级优秀历史建筑1934大陆坊(大陆银行)银行新艺术运动庄俊李丽记营造厂居民住宅江岸区中山大道912号1934国货银行银行折中主义卢镛标建筑事务所李丽记营造厂湖北金银首饰公司江岸区中山大道635号1935安利英洋行洋行ArtDeco景明洋行李丽记营造厂胜利饭店江岸区四唯路10号(原德租界)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1935中央信托公司办公建筑ArtDeco卢镛标建筑事务所上海泰兴营造厂湖北省交通厅江岸区中山大道912号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1936大孚银行银行ArtDeco景明洋行钟恒记营造厂武汉图书馆外借处及天宝首饰江岸区中山大道934号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1936四明银行银行ArtDeco卢镛标建筑事务所汉协盛营造厂中国人寿信托投资公司江岸区江汉路45号武汉市一级优秀历史建筑1936中国实业银行银行ArtDeco卢镛标建筑事务所李丽记营造厂湖北省药材公司江岸区江汉路24号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1936聚兴诚银行银行ArtDeco景明洋行李丽记营造厂体育用品专卖店江岸区江汉路62号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1937江汉邨里分住宅折中主义+ArtDeco卢镛标建筑事务所李丽记营造厂、康生记营造厂居民住宅江岸区鄱阳街下首武汉市二级优秀历史建筑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CHINAANCIENTCITY3汉口租界集中了大量的外资银行与商业洋行,在整个近代汉口对外贸易额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外来文化和经济的植入随之带来社会形态与文化的舶来,使得租界呈现出与周边“华界”风格迥异的城市格局及社会文化形态,“东方芝加哥”的称谓正是这种舶来文化的生动体现,租界内相对独立的街区建设与单体建筑形象都竞相展现“母国”最为发达的技术与时髦的形象,尤其是20世纪初现代建筑思潮激荡下的欧美诸国,将其本土的摩登建筑持续不断的移植到汉口的租界,在不长的时间内集中出现大量当时国际各种建筑思潮和流派的建筑形式,最后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在汉口租界较为完整的存续下来,如同历史的活化石,对汉口租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非常的历史意义与时代范本价值。③ 水野幸吉.中央支那事情[M].上海:昌明公司出版,1908.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CHINAANCIENTCITY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CASESOFANCIENTCITYPROTECTIONANDTECHNICALINNOVATION3 汉口租界街道空间的存续对于汉口租界建筑单体的时空存续关系,不能单一的从建筑风格这一角度来看,而必须从整体的租界街巷肌理和城市空间视角来看,从而可以看到历史脉络和空间功能等因素对其时空存续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受到所处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从这一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才能从武汉城市街区的整体保护这一概念上对这些租界建筑单体进行保护与延续。3.1 汉口租界街巷肌理特点汉口租界的街巷肌理也与周边的商业区和华区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图5所示,受母国文化和规划思想的影响,各租界的街巷肌理较规整,尤以英租界为代表,采用格网状街巷布局,3条与长江平行的主街串联起6条垂直于江面的街巷,将其划分为近似于方格形的地块,与旁边一街之隔的华区也就是现在的汉正街与花楼街一带街巷肌理对比明显,华区街巷主要以自由的鱼骨状街巷为主,以一条平行于汉水的横堤为主街,其中联系无数条曲折而狭窄的垂直于汉水的巷道,是典型临水街市顺应地形和水势的自发建设的结果。3.2 汉口租界街巷肌理的存续汉口五国租界成形后的特点是沿江设置,位置集中,面对长江,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