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中钢筋构造问题的预防措施近年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方面对钢筋材质、钢筋连接、钢筋加工方面关注较多,已取得不少成果和进步,但由于钢筋构造不当致使偏差超出规范规定的情况仍经常发生,有些地方影响了结构受力并影响验收。本文以某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验楼为例,叙述若干钢筋构造问题的治理方法。1、主筋偏位1.1、现象在一层剪力墙、柱定位放线中发现框架柱和剪力墙暗柱的主筋大量偏位,仅需植筋或正位处理的就有57处,剪力墙竖筋压边线,保护层厚度不能保证。原因分析1.1.1、设计方面(1)、结构施工图只画结构平面图和梁配筋图,一般不画节点大样图,节点处构造不明显,施工存在任意性。(2)、结构总说明只规定保护层厚度:板和墙为15mm,梁和柱为25mm,没有相互关系说明。(3)、剪力墙的暗梁配筋在梁表中画出截面构造,明确表示墙的横向钢筋置于暗梁箍筋内侧,因此施工单位即按第(2)条的规定将竖向钢筋放在外侧,即在横向钢筋的外侧与梁箍筋平行,暗梁的主筋保护层厚度似乎得到了满足,墙的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15mm也得到了满足;但是遇到剪力墙的暗柱和门口却发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设计要求墙筋包柱筋,但墙的水平筋保护层15mm+10mm=25mm与暗柱纵向钢筋同位时只能向里走,不能外包。暗柱纵筋向上遇到暗梁纵筋也不能通过,被挤向暗梁纵向筋内侧而改变位置,使保护层厚度加大为50~70mm,尤其是当墙较薄时,暗柱内、外两排纵向钢筋间距很小,严重削弱了暗柱的强度和延性,不利于抗侧力的加强。同时由于穿梁纵向主筋脱离箍筋的约束而造成楼面暗柱纵向钢筋严重偏位。由于墙的水平钢筋被迫弯入暗柱,而又使部分竖向钢筋无法与水平钢筋绑扎,造成偏位和压线。(1)、施工中下料困难时施工人员摇动暗柱钢筋造成主筋偏位。(2)、工人只知按图绑扎,未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化节点的原则调整构造,而是认为钢筋未少、直径未错时位置问题责任与己无关。1.1.2、施工方面1.2、治理措施(1)、本工程剪力墙实为2个钢筋混凝土筒,里面是电梯、楼梯和管道井,宽高比〉2,每层均有暗梁与外框架现浇在一起,楼面荷载不大,主要是抗侧力结构,因此保证剪力墙具有足够的抗剪强度比剪力墙受压正截面强度更为重要。为改善剪力墙的延性和刚度,采取以下措施:1)、在保证剪力墙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条件下,调整钢筋位置为水平分部筋在外、竖向分部筋在内;2)、在保证剪力墙暗柱纵向钢筋位置的前提下将暗柱入柱钢筋端部局部弯折内收;3)、剪力墙门洞暗柱及暗梁钢筋位置按2)法调整;4)、框架梁纵向钢筋与暗梁纵向钢筋上、下交互锚固并保证框架梁纵向钢筋在墙内的锚固长度,从而理顺了墙筋包柱筋,柱筋包梁筋,而在梁筋内收入柱的交接处由于有墙筋的包裹,克服了弱点,却有利于墙面的抗收缩变形,获得了设计者的同意。(2)、要求施工方认真进行技术交底,调整绑扎顺序。先进行框架柱、暗柱纵向主筋的竖向连接,后绑扎箍筋。柱的箍筋要绑至楼面上5道,节点核心区,箍筋要切实按数备足绑牢。然后绑扎保护层垫块,连接剪力墙竖向钢筋。最后绑扎剪力墙水平筋包裹暗柱纵向钢筋。水平筋也要在暗梁部位认真绑扎,绑好保护层垫块,而后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加固后,进行柱纵向钢筋和墙竖向钢筋定位加固,最后浇筑混凝土。在绑扎粱板筋时,也要先将柱纵向钢筋和墙竖向钢筋正位,而后穿入暗梁纵向钢筋(其箍筋穿入可暂不绑),再穿入框架粱纵向钢筋绑扎箍筋,最后绑扎楼板钢筋,垫好保护层垫块后再将楼面以上5道柱箍筋和3道墙水平筋认真绑牢,才能浇筑梁、板混凝土。在框架梁与框架柱或墙面齐平时,由于纵向钢筋又粗又密,很难局部弯折伸入柱节点或墙角,而造成节点附近梁纵向钢筋保护层局部偏大,形成素混凝土角时,则沿框架梁箍筋角部加扎Ф12构造筋作为过渡。(3)、浇筑混凝土时应旁站监督,勿使施工人员摇动竖向钢筋,也不得用振动棒激振钢筋以达到下料的目的。梁面钢筋过密时,可由钢筋工在梁的中部临时解扣下料,送入节点和梁下部以后再复位绑扎,完成浇筑工作。2、框架接头设计不当1.1、现象一层柱高9.75m,配筋为22Ф22,在5.49m处接22Ф28,在7.45m处接26Ф32。使用钢套筒冷挤压接头作柱钢筋竖向连接时,用地面工艺压接试验代替现场外观检验和抽样作单项拉伸试验,不符合《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1996)要求的,应按规范整改。原因分析1.1.1、设计原因(1)、设计者对钢套筒冷挤压连接的机理和规程了解不够,不知规程2.0.6条规定“被连接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而且用了“严格”一词。(2)、设计者认为钢套筒冷挤压接头质量容易保证,应此专门发出变更:“经研究本工程柱子纵筋接头位置可以不受GB50204-1992第3.4.6条的限制。”(3)、设计者在采用套筒冷挤压连接工艺时,没有确定“性能等级”,导致施工的任意性。1.1.2、施工原因(1)、承担套筒冷挤压施工的专业单位对设计存在的问题,认为不是本单位过失,不予提出。(2)、专业施工单位迁就土建单位的工期要求,疏于管理。(3)、土建单位不能为压接专业单位提供良好条件,而是先绑柱的竖向钢筋和箍筋,然后才交专业单位压接,因此钢筋间隙难于调整,压接器难以对正,造成压肋不正、压痕间距不匀,甚至接头弯折超出规范要求。1.2、治理措施(1)、项设计单位提出明确接头性能等级,并按设计规定的性能等级要求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型式检验,严格材质报验和套筒进场检验制度,增加现场外观检验并按验收批随机抽样进行单项拉伸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2)、项设计单位提出只有认真执行规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如须突破规程应有可靠的试验、研究和签定资料。针对本工程框架柱一层较高而原设计直径不大的情况下提出两个方案:一是26Ф32下插方案,则22Ф22锚入节点;二是逐次过渡方案,即22Ф22→22Ф25→22Ф28,中间增加一次接头。后设计者采纳第二方案,即按第二方案施工。(3)、由于接头的保证率不同于原材,因此要求执行GB50204-1992有关规定,街头错开按规范执行。(4)、土建单位应为专业单位留出压接施工检验时间,应先挤压后绑扎,按顺序施工。(5)、专业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规程,对挤压设备按期标定、检修、定岗计数,不得漏油污染钢筋。对挤压钢筋接头应磨平、标记,保持洁净。经过整改,主楼钢筋竖向连接全部合格,保证了接头的工程质量。3、框架柱纵向钢筋变径频繁1.1、现象本工程二层层高4m,梁高0.6m,柱净高3.4m,设计和规范要求:三层8Ф25(上下)与二层4Ф22(上下)接头区段应在梁底面下1倍laE=0.875M以下,而一层8Ф25(上下)与二层4Ф22(上下)接头区段应在楼面上1倍laE=0.875M以上。这样二层4Ф22仅剩下3.4m-0.875m=1.65m,不仅长度不符合接头错开2个接头区段长度的要求,而且也不符合规范“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的要求,无论经济性还是科学性均不合理。原因分析(1)、设计原因:因二层增加自动扶梯导致钢筋配置变向,在进行结构计算和配筋后,未对上下层纵向钢筋进行协调,也未按规范和结构总说明核对。(2)、施工原因:在图纸会审时,未认真核对图纸,到钢筋配料时才发现存在问题。治理措施经与设计者协商,凡遇此类情况均将中间层配筋与上下层配筋协调处理。本工程二层的柱配筋改为14Ф25,单根柱减少接头8个,节约178.17元,接头位置均在柱下部,既方便施工,又取得了经济效益。现象4、井式梁绑扎错误1.1、现象本工程多功能厅楼盖为等截面井式梁,在钢筋开始绑扎时,施工人员按主次梁进行绑扎。若不及时处理,势必影响部分梁的截面有效高度,不符合交梁楼面同一交点双向挠度相等的原则。原因分析(1)、设计原因:结构施工图缺少节点大样,也没有辅助说明设计交底时,设计者也未对井式楼盖的特点作出说明或提出要求。(2)、施工原因:施工人员对井式楼盖的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不熟悉,经验不丰富,交底不详细。治理措施(1)、向施工人员解释井式楼盖的结构抗力特点,提出井式梁钢筋的绑扎原则。(2)、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既不小于设计规定又不小于钢筋直径的原则,将较粗纵向钢筋居内,而另一方向较粗的梁纵筋置外,逐排穿插,使纵横梁钢筋的有效截面高度相近,内力矩也就相近,而且纵向钢筋的排距也能得到控制和保证。(3)、若纵横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相同,则排数多的居外。在尽量使两个方向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的几何中心至梁顶的距离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跨中)进行协调,若保持一致有困难,则优先保证梁跨少的有效截面高度及位于中部梁的有效截面高度相对取大值。以上几个钢筋构造问题的处理说明按图施工并不容易,首先施工图设计要有足够的深度,节点宜有大样,交底要详细,把设计意图交待清楚。施工人员要熟知结构理论,又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作风。也希望在设计、施工体制方面进行改革,以克服设计者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变更过多、造价难控、质量难提高、进度不顺畅的弊端。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