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战争不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原因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塑经济文化政治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形成: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国号汉)。吴:222年,孙权,建业。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494年。措施:1、迁都洛阳。2、实行汉化措施: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江南开发原因: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科技文化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圆周率小数后七位。农学:贾思勰(北魏和东魏时期)《齐民要术》。地理:郦道元(北魏)《水经注》。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第十八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3、魏蜀吴三国建立者、时间、都城?4、概述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考点一】三国鼎立【课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经过:(1)200年,________,______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2)208年,__________,孙刘联军大败______,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官渡之战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考点聚焦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简表时间建立者国号定都________曹丕魏洛阳221年________蜀成都222年孙权________建业220年刘备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皇,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势图识图: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吴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人民的三次南迁浪潮指的是哪三次,并指出其共同原因。2、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考点二】江南地区的发展【课标】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_________。(4)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动力比较安定农业手工业商业开辟湖田、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纺织业——技术进步(蜀锦)冶铸业——发明灌钢法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到达夷洲)城市繁荣(建康)、人口众多2、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3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基础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1、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__,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改革措施: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②汉化措施措施改穿_______;学说________;采用________;与汉人______。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一)魏晋南北朝(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趋势?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1)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服饰、姓名、婚姻、官制、礼法等方面举例即可。(2)民族大融合。第二板块:(1)和睦相处、友好交流。(2)要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等。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材料四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1)因果关系。因为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穿汉服、改说汉语、迁都洛阳。(3)材料四说明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四互为因果关系,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4)汉族人吃新疆羊肉串;汉族人吃涮羊肉;汉族人跳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说汉话;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少数民族过春节;满族人的旗袍等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受益于上述哪项改革措施?(3)以上改革,取得了怎样成效?(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受益于上述哪项改革措施?(3)以上改革,取得了怎样成效?(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答案:(1)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奖励生产。(2)奖励军功。(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4)北魏孝文帝改革。学说汉语。(5)巩固北魏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马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请回答:(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壮心”是指统一全国表达了曹操致力于统一,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2)最大历史功绩:统一了北方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3)赤壁之战遭到失败原因:1、曹操骄傲自满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3、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答案:(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2)魏主是孝文帝具体改革措施:改鲜卑族姓为汉姓影响:加速少数民族的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C.完成北方的统一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来源与历史故事。请将以下成语与相关的历史故事用线连起来。卧薪尝胆城濮之战破釜沉舟巨鹿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争霸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鸿门宴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2010·东营)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融合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迁都洛阳B.实行官吏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D.讲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统一度量衡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