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内部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云南省鹤庆县为例姓名:苏任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陈方20080501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内部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云南省鹤庆县为例作者:苏任刚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林学院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昌敦虎.叶文虎.ChangDunhu.YeWenhu退耕还林工程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古胜村退耕还林工程的本土化+制度化-林业科学2005,41(5)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地区大多为贫困农村地区,低收成的退耕地上养活着大量低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因此退耕还林工程欲想实现国家的退耕还林目标,就必须关注并妥善处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和退耕还林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贫困山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贵州省古胜村实施的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以退耕还林的实施为背景,以优化地区发展条件和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三生共赢的原则,在短短的2年内使全村初步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该项目运作过程的分析说明:1)在退耕还林背景下的脱贫工作必须要有外部力量的介入;2)外部力量的介入应以转变当地干群的发展观为根本,以提升贫困农村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3)外部力量投入后,其运作方式决定退耕还林工程和脱贫工作的实施效果,而本土化+制度化这一策略值得借鉴.2.期刊论文康成福.夏自谦.KANGCheng-fu.XIAZi-qian张家口市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本文结合张家13市退耕还林工程现状,以及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和分析了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加大工程投入力度,规范工程管理以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3.期刊论文田敏.王庆华.TIANMin.WANGQing-hua退耕还林工程在山西农村发展中的实践与探讨-山西林业科技2007,(4)通过对山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在促进农村发展中的作用的分析,展示了退耕还林工程对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总结出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对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起到指导性作用.4.会议论文贾焕新.曹伟.宋戬.李有为退耕还林工程对康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2005康平县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属于重风沙危害地区,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在30天以上,时有旱灾、涝灾、风灾、雹灾等灾害发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年来,全县共营造退耕还林22666hm2,其中:耕地造林16666hm2,荒山荒地造林6666hm2,共享受苗木费1700万元,每年享受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3840万元,受益人口101180万人,平均每人每年仅此一项增加收入380元.5.学位论文张秋良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003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分析、研究国内外与退耕还林相关的政策、技术、恢复生态学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的研究集中于退耕还林技术和政策的研究,缺乏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为此,该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内蒙古典型的农林牧交错区之一的武川县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寻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从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技术、管理机制等问题入手,通过对退耕还林基本问题分析和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指出退耕还林研究与实践必须解决好耕还林工程如何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相结合,与特定区域(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地域选择标准、条件、规模和时间序列,必须与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需求相统一;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确定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模式和技术体系;同时对退耕还林的内涵、类型、基础条件和背景,以及退耕还林目标体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和方法,力求丰富和完善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6.期刊论文刘永祥.LIUYong-xiang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林业调查规划2009,34(2)简要总结了我国自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还存在的工程规划不尽合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产权制度;劣质种苗造林;未能适地适树等现象屡见不鲜;后续产业发展步履艰难等问题.为了巩固成果实现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刺激农民的参与意愿;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适地适树(草)提高工程质量等应对措施.7.期刊论文李金明生态保护、民族生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独龙江地区独龙族为例-云南社会科学2008,(3)生态保护工程在独龙江地区的实施,给当地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当地独龙族传统生计方式、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耕地减少、粮食减产,经济收入减少,畜牧业很难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应尽快寻找新的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种植经济林果;保护和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8.学位论文史中美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分析——基于陕西眉县的实证研究2009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在20世纪末实施的一项宏大工程,是以恢复植被、保护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国土利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生态建设工程。该工程涉及国家、地方、个人利益的全面调整,而保证政策目标实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参与此工程的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最终使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都发生良性变化。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问题,不仅关系到工程成果的实现和巩固,而且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11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实施的成果如何,能否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以国家级的退耕还林县——陕西省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定量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问题,以期为政府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首要目标,因此本研究首先对该工程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显著,73%的受访者认为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此外,本文利用CVM法对农户进行生态林维护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定量分析,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为69.37元,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261.1万元。在实现生态目标的同时,退耕还林工程的另一目标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存在较高的瞄准效率,那些种植成本比较高、质量相对比较差的地块容易被纳入退耕还林计划;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的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均未达到显著效果,对非农就业收入几乎没有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没有没有达到政府预期的效果。项目期末,如果政府停止补贴,退耕户很可能因为收入来源单一而复耕,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令人担忧。为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必要优化补贴发放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退耕还林工程的补偿标准的计算基础,变经济成本补贴为生态价值的补贴机制,更好地调动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生态补偿9.期刊论文吕志伟武冈市退耕还林区产业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通过一系列合理且适用的经营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使武冈市林业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好的结合,林业产业化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10.会议论文李宏宇退耕还林工程应确定的一种优化社会模式2007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普遍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遏止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的继续恶化。同时由于政策性扶持,中西部地区的退耕农牧户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农牧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同时由于部分政策和补助的不合理性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民退耕后的生计,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村的和谐发展等等。笔者将从现状,问题分析,优化模式建立的机制和相关的政策建议四个方面来探讨相关问题。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f49a823-29f1-4818-adab-9df401291a19下载时间:2010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