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建议老师也有不会的*老师敢于承认也有不懂不会的,这是一种美德。我上初中时,由于英语老师短缺,代我们班英语课的是一位生物老师。第一次上课时,老师是这样作开场白的:“我不是教英语的,由于英语老师不足,决定由我兼代英语。我一边学,一边教,教到哪里,你们学到哪里。没有教的你们不要问,因为我还没有学。”课后,同学们都议论。有的说英语老师好,没有架子;有的说从来没有老师还有不会的,英语老师真实在。几句纯朴的话,英语老师一开始就贴近了学生,同学们都感到他很亲切,很实在。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结果,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英语课总评前,同学们都议论,准备接受老师的严厉批评。上课了,英语老师带着温和又严肃的面容说:“这学期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不好,原因主要出在老师。过去的让他过去吧。下学期我好好学,努力教,同学们积极配合,争取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又是几句纯朴的话,打消了同学们紧张心理。据我所知,许多同学都把对英语老师的崇敬之情,全部倾注在对英语课的学习上。这位英语老师代了我们三年英语,毕业时,我们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六个班中位居上游。老师在学生面前敢不敢说“我不会”、“我不懂”,说了会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事实上,任何一位老师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全会、全懂。敢于承认是实事求是、诚实谦虚的表现。这样做,丝毫降低不了老师的威信。相反,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更诚恳、更亲切,大大缩小了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把对老师的亲近之情转移到学习上,学好老师所教的课程。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不曾接触过,老师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的知识扩展了;学生问住了老师,老师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学会了捕捉信息的本领。装作什么都懂都会的老师,学生是不欢迎的。老师敢于承认也有不懂不会的,这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产生人格的熏陶和感染。敢于承认失败选自《给老师的建议》作者:陈茂林*承认失败不是懦弱,不是耻辱。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勇气,一种真诚。我到美国参观访问时,曾听过一个中学数学老师的课。开始讲课后,我发现三个学生爬在课桌上睡觉。这位老师若无其事,照讲不误,既没有提醒睡觉的学生应该听讲,更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训斥学生。就这样,这位老师心平气和、幽默风趣地一直讲到下课,这三位学生才被吵闹的下课声惊醒过来。我在课堂上很纳闷:为什么这位老师不去提醒睡觉的学生?同时也引起我的联想:像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在国内,我们的老师又该是如何处置呢?下课后,我问这位老师:“你发现没有,在你讲课时,有三位学生睡觉?”他非常轻松地说:“发现了。”稍作停顿,他向我解释道:“第一,我讲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懂了,懂了可以不听;第二,我的讲授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懂了的就可以睡觉,不听讲课,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我欣赏这位老师分析的第二条:因为没有引起学生兴趣而出现睡觉现象。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是教师通过讲授、示范等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了的知识的过程。完成这个转化,就是教师的特殊本领。既然是实践,就存在着失败。我们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是在实践,但很少听到老师说过这节课不成功,失败了。而意识不到失败,是永远提高不了自己的。意识到一节课失败了,他必然进行反思,总结失败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吸取教训,加以改进。正像前面说的那位数学教师那样,既然他意识到了兴趣的重要,他必然在以后的讲授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是进步,这就会提高。所以,承认一些课不成功,不是懦弱,不是耻辱。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勇气,一种真诚。“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不断发现并改进不足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拥有爱心*拥有爱心,你的前面便是一片光明。《德育报》发表过一位班主任老师的文章,大意是:班里的一个学生爱好体育活动,尤其是短跑很出色。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且还经常犯个小错误。一次,学校召开运动会,班主任组织报名时,让这个学生报了400米接力,指定他跑第四棒。比赛那天,班主任老师专门备好照相机,当这个学生冲刺时,为他拍下了奋力一拼的镜头。事后,班主任把照片放大,配上相框,很认真地把照片送给这位学生,表示对他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的感谢。并且告诉他,如果在学习上再努一把力,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一定会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位同学接过老师的照片,听了老师的话,心情非常激动。从此以后,关心集体,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与过去的他判若两人。我们经常说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其实,中小学生并不隐藏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他们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往往无意识地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在老师和同伴面前。作为教师,重要的并不是潜心去发现,而是精心去爱护它、发展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中小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比起成年人来更容易外露,因为他们童心无欺。人的成熟过程,就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发挥优势,减少以致根除劣势的过程。老师要善于发现并精心爱护每个学生的长处,让他们的长处在学生时代得以充分展现,并逐步达到相对稳定。此长彼消,他们的短处也会随着长处的发展与稳定逐步被克服。前面说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上可谓精诚所至,用心良苦。他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一腔赤诚的情,一颗火热的心。只有自己拥有爱心,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总归是学生,如果他们不需要教育、帮助与引导,教师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正是由于教师的存在,才使人类文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进步。老师拥有爱心,前面便是一片光明。表扬可以适度夸张*表扬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去研究、去实践。我在美国的诺福克市一所中学听过一节课。当一个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后,这位老师非常热情地肯定说:“谢谢你,你用一个历史的观点,回答了一个文学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下课后,这位老师特意留住那位学生,邀请我一起与他合影留念,并将这位学生一张美术课的练习画赠送给我做纪念。合影时,我发现,这位学生腿部有残疾。我高兴地接受了这位学生的“礼品”后,这位老师也以同样的热情对我说:“谢谢你,你的热情对他将是一个伟大地帮助。”我心里想:这位老师为什么如此钟爱“伟大”一词呢?那位学生的回答也许不一定是伟大的创举,我和那位学生合个影也谈不上伟大的帮助,但是这位老师居然这样说了,而且说的是那样动情、诚恳。经过琢磨,我悟出一个道理:这位老师对这位学生采取夸张的表扬,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他的自尊心,激发他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更应如此。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表扬可以适度地夸张。因为它不是一项科研成果的鉴定,也不是先进模范的评比,谁也不会因为老师的表扬适当夸张了,而批评老师不实事求是。适度夸张的表扬,与不痛不痒的表扬,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的激励作用大,而且维持的时间长;后者的激励作用小,而且维持的时间短。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热情、诚恳而又适度夸张了的表扬,将对他的一生起到激励作用。联想到我们一些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显得平淡无力,对学生没有震动作用。批评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去研究;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更应该去研究、去实践。当然,老师对学生适度夸张的表扬,要因人、困事、因时而异。如果不看对象,不分事件,不管时间,都采取夸张的表扬,也就起不到夸张表扬的作用了。’中小学生好胜心强,自尊心强,富于幻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胜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吧。要争当“大老师”*对于教师来说,爱是最好的药,它能医好所有学生的一切心病。演讲比赛时,一位学生以“大教师”为题的演讲,博得满堂喝彩。干部有“大干部”,诗人有“大诗人”,作家有“大作家”,厂长有“大厂长”,经理有“大经理”。众多名称前面冠上一个“大”字,是说他们成就显赫,世人公认,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肯定与敬仰。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教师也应该被尊称为“大教师”!我为这位同学的演讲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平静下来想,教师能得到一个“大”字,也是不容易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三条。第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管学习好,学习差;长得俊,长得丑;家里富,家里穷;家长有一定职权,还是没有职权。凡是学生都去爱,对他们的全面发展都关心。应该说这样的老师就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是教师的希望,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动力。一旦拥有了爱心,就会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第二,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一个成绩突出的教师和一个教学平平的教师,是什么形成了他们的这种差别?除了爱不爱学生,就是方法。知识缺陷好弥补,知识陈旧好更新。只要自己虚心、刻苦,是可以攻克这些难关的。但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主要靠自己的长期实践。科学的教育方法集中到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谁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来,谁就会获得成功。第三,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仅仅满足于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满足于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增加,适应这一形势,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有同情心*同情心是真善美的表现,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位同学,原本天真活泼,关心集体,学习优秀。但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天,是班主任老师的课。开讲后不长时间,这位同学便低头沉思,显然开了小差。班主任老师问:“为什么最近精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这位同学痛苦地站起来,默不作声。在班主任老师的再三追问下,这位同学才说是他的外祖母去世了。班主任老师不假思考地说:“外祖母去世了,你思想不集中有什么作用?难道你思想不集中她就能活了?”几句无意的话,犹如一盆凉水猛地浇在这位同学的头上,这位同学脸上的表情更加痛苦。原来,这位同学从小就跟着外祖母,是外祖母一手带大的,和外祖母有着极深的感情。老人的去世,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最近思想不集中,原因就在这里。这位同学本来需要安慰与同情,但是没有得到。他作何感想?他将如何看待班主任?他能否尽快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些都是可想而知的。人,应该具有同情心,这是真善美的表现,是维系人与人之间融洽关系的润滑剂。老师对学生更应具有同情心,因为师生之间有着人世间最纯洁、最高尚、最永久的人际关系。同情是爱的基础,爱是同情的升华。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了爱,教师就会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真正动力。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同情学生做起,乐学生所乐,悲学生所悲,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茁壮成长。严而有格*学生是人,他们也有他们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换来的是成功;伤害学生,得到的是失败。我上高小的时候,学校实行住宿制。30多个学生挤在一个狭窄的土炕上,因为拥挤,同学之间常常发生争吵。一天午休,我和相邻的同学正在因为相互挤占炕位而发生争执,班主任老师发现了。他面色铁青地揪着我和那个同学的耳朵,把我放在厕所旁,另一个同学放在猪圈旁,罚站。骄阳似火,臭气熏天,我们俩被罚站一个多小时,直到上课铃响了,才被解除。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班主任老师铁青得可怕的面孔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一上厕所便想起太阳下罚站的情景。虽然睡觉时再不敢因拥挤而争吵了,但每逢这位老师上课或他组织集体活动时,我看到的总是那副铁青的脸,想到的总是罚站的事,心里总是带着恐惧、不满与偏见。就这样,这位老师的课我虽然应付下来了,但是没有学好,基础很糟。我不知道和我同时被罚站的那个同学当时的具体想法,但可以肯定和我大同小异。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们的心理总是有着共同特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大学毕业后我也加入到教育工作者的行列后,对这位老师当时良苦但是用心理解了——他是为我,也是为了别的同学。毕竟晚了,因为在我不成熟的幼小心灵里已经留下一块小小的伤疤。由此我经常思索,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有的是有意的,大量的则是无意的。如何对待学生的过失和有过失的学生,这是所有老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成功的都是各有各的处理艺术,但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