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达龙致静脉炎的研究新进展李宁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可达龙,也叫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反复发生和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推荐为首选抗心律失常药,推荐级别Ⅰa?,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据文献报道可达龙致静脉炎达?%,在我科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其静脉炎发生率更是高达?%。为有效防治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特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1静脉炎判断标准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的双重负担,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判定静脉炎的标准I度静脉炎:主诉疼痛,查体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静脉炎:在I度静脉炎基础上表现加沿静脉走向出现红线。Ⅲ度静脉炎:在Ⅱ度静脉炎基础上表现加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2药理机制可达龙口服吸收缓慢,静脉注射后大约15min其作用达高峰,并在4h内代谢,因为作用时间短,临床多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由于可达龙针剂对血管刺激性强,再加上液体中存在非代谢性微粒随药液进入血液也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易出现静脉炎。静脉炎的产生因素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有:输液微粒、溶液的pH值、溶液的渗透压、静脉穿刺部位、溶液的滴速、使用穿刺(套管)针的管径、患者情况、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等[1]。2.1输液微粒和药物刺激与静脉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输液微粒是指一种输入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微粒随药液进入血液后,可致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或静脉炎。由于输液药物的化学刺激,可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促使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二者协同作用使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2输液器过滤介质孔径大小与静脉炎产生有一定关系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15μm,对6~10μm的微粒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而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终端过滤器采用5μm及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减少微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但是,临床上根据各类药物性质的差异不同,对输液流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过小孔径的精密输液器难以达到预期的滴速。有研究表明A组、B组、C组患者均使用7号针头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注可达龙(要求同一血管连续输液不超过3次,浓度不超过1mg/ml,持续滴注不超过24h,输液高度为lm),A组用5μm孔径精密输液器,B组用3μm孔径精密输液器,C组使用15μm孔径普通输液器。调整输液滴速为15滴/min,要求30min巡视患者,严密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及滴速情况,对静脉输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全部病例均连续治疗3d后进行静脉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孔径的精密输液器静脉滴注可达龙时滴速均达标,但采用15μ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μm和5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2.3药液性质与静脉炎产生有密切关系血液正常pH值为7.4,若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可达龙为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酸,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静滴浓度大于3g/L,持续时间大于1h,易引起外周静脉炎。据有关文献报道,高浓度可达龙从外周静脉输注时,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8.2%。2.4血管的选择对静脉炎产生有一定影响中心静脉血管管径较粗,药液进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刺激,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如果上肢外周静脉过于细小,由于该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较大易引发静脉炎。另外,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有瓣膜,药物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而且因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加上长期卧床,下肢血流缓慢,更易形成静脉炎,故选择通过外周静脉用药时,宜选择管径粗直,周围皮肤完好的上肢静脉。2.5人为因素对静脉炎产生也有影响护理人员对可达龙的药物特性和使用方法缺乏掌握,静脉输液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损伤静脉,穿刺不成功导致药物外渗,加上胺碘酮的刺激性及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都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可能。3可达龙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3.1选择合适的静脉途径给药可达龙注射液说明书上建议应尽可能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滴注,但临床上由于使用外周静脉穿刺方便,病人穿刺痛苦小,多选用外周静脉,因此应该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外径较粗、弹性好、回流通畅、远离关节、易固定、易观察的静脉留置针给药,避免应用下肢静脉。3.2加强预防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尽早处理。药物输注时,输液侧肢体制动,避免刺激血管,避免压迫输液侧肢体,以保证液体输入通畅。加强病房巡视,如患者输液侧肢体出现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位置。3.3控制好用药速度以及浓度在使用可达龙静脉推注和静脉点滴的过程中,掌握好给药浓度和给药持续时间至关重要,静脉滴注可达龙不要超过3—4滴/分,微量泵静脉注射可达龙时,宜选择5%葡萄糖溶液稀释,浓度不应超过3g/L。3.4应用水胶体敷料进行预防及治疗水胶体敷料的主要成分是粘性材料和羧基纤维钠以及人造弹性体等。粘性材料为敷料的自粘性提供保证,水胶体则是敷料具有吸收性能的基础。CMC起到局部润滑和隔离的作用,其消弱了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保持敷料下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减少菌落生长。水胶体敷料粘帖后形成密闭环境,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的低氧张力,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因子及白细胞介素,加速炎症愈合。低氧分压下,血管恢复加快,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和氧供,以加速代谢。其可以消肿、缓解疼痛,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研究和实践证明,水胶体敷料较50%硫酸镁湿敷更能有效预防及治疗可达龙应用所致的静脉炎,且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应用推广。3.5应用硫酸镁及紫金锭等对静脉炎进行治疗一旦出现静脉炎的表现,早期运用50%硫酸镁、紫金锭加食用白醋湿敷或者超短波理疗。50%硫酸镁具有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炎性水肿。紫金锭本身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消肿、收敛止血等功效,外加食醋调配共奏清热解毒、化湿消肿、散结通脉之功,从而可抑制受损静脉的炎性渗出和促进渗出的纤维蛋白溶解和吸收。3.6土豆疗法的应用土豆属草本植物,含淀粉、茄碱、龙葵素、维生素、黏体蛋白质和钙、磷、钾、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淀粉可加快药物吸收,茄碱、龙葵素有减缓疼痛、减少渗出的作用,维生素C、黏体蛋白质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增加其弹性,有消肿止痛功效,钾也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加用新鲜土豆片敷于静脉穿刺近心端,使得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另外,土豆来源广泛,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使用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3.7使用跌打丸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根据静脉炎发的面积大小,采用伤科跌打丸数粒,用75%酒精浸泡并捣碎,调成糊状,以敷后不溢为度。以2枚压舌板将配置好的糊状软膏涂于静脉炎患处,软膏面积大于静脉炎面积外缘2Cm以上,以4—6层纱布覆盖,根据局部情况定时向纱布层喷洒酒精,使其持续保持湿润,并以塑料薄膜适当覆盖,减少酒精挥发。24h换药1次,换药前用温水洗净残留软膏。临床经验表明患者经24h湿敷,静脉炎局部痛感明显减轻,静脉条索状硬结软化。经换药3—5次,静脉炎局部红、肿、胀、痛基本消失。3.8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可达龙外渗性静脉炎出现输液外渗时给以复方黄柏液湿敷,面积超过红肿边缘2cm,3次/d,每次2h,湿敷过程保持纱布湿润,患肢制动抬高。复方黄柏液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黄柏、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蜈蚣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柏能有效抗革兰阳性菌,不但起到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还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连翘亦有抗菌、抑菌作用;;金银花为清热解毒、凉血扶正之药,具有抗菌、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之功效;蜈蚣具有通络逐淤、攻毒散结的功效,对气滞血瘀形成的疼痛有活血止痛的功能。复方黄柏液具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安抚、收敛、减轻皮损的炎性反应的作用。同时,由于黄柏液为中药提取物,不含乙醇,对皮肤组织无刺激,不但安全有效,而且利用上皮细胞爬行和生长,可促进创面愈合。有研究表明与25%的硫酸镁湿敷相比,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可达龙外渗性静脉炎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输液结束后用少量生理盐水推注,以此缩短药物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药物对血管内皮的刺激。详细询问过敏史,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加强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学习,增强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3.9心理护理静脉炎发生后,患者因疼痛而感到焦虑和不安,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多安慰患者,并告知患者此种情况为输入可达龙刺激血管所致,不要过度紧张,经过硫酸镁外敷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治疗很快就会治愈。护士应加强巡视,多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多询问患者的感受,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消除其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促进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4小结可达龙pH值偏酸,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持续静滴易引起外周静脉炎,预防及处理静脉炎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对文献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我们对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这对我们从输液的速度、溶液的浓度、静脉穿刺部位、使用输液器的种类以及人为因素本身等各个方面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了临床依据。但同时也看出我们临床上使用的静脉炎处理措施虽然很多,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效果,但是对于其效果的研究还是缺少大样本数据的支持。护理同行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使处理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措施更加规范、科学,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参考文献1韩红芳.临床输液不溶性微粒危害及其预防[J].护理研究,2003,17(7):81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