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及题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目录说明《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五章时间数列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统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第五章能源统计第六章财务统计第七章劳动统计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示例《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统计法基本问题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五章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第六章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统计法基础知识》题型示例说明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个考试科目。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包含两个部分。鉴此,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即《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习目的与要求;二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三是考核知识点。其中考核知识点涵盖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反映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考生的如下基本要求:掌握考试大纲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适应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考试试题全部采用了客观性题型。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应用题四种题型;《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为便于考生的学习和备考,大纲列出了各类题型的示例。2007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进行了修订,新统计法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此间,随着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国家统计局颁布了一些新的规章和制度。适应这种形势,并总结以往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的经验,我们在2009年的基础上拟定了2010年的考试大纲。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符合新统计法及其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与基层统计工作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其基础性、通用性、实用性的特点也更加突出。与2010年的考试大纲相比,2011年的考试大纲没有变化。《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一)总体(二)总体单位(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二、指标与标志(一)指标(二)标志(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三、变异与变量(一)变异(二)变量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二、统计的过程(一)统计的工作过程(二)统计的认识过程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的涵义1.什么是统计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总体2.总体单位3.指标4.标志5.变异6.变量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1.统计的任务2.统计的工作过程3.统计的认识过程第二章统计调查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二、统计调查的要求三、统计调查的种类(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五、调查的组织计划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一、定期统计报表二、普查三、重点调查四、抽样调查五、典型调查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一)直接观察法(二)报告法(三)面谈访问法(四)邮寄访问法(五)电话访问法(六)互联网访问法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一)原始记录(二)统计台账(三)企业内部报表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一)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1.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的要求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1.调查对象2.调查单位3.报告单位4.调查项目5.调查表6.调查时间7.调查期限8.调查的组织计划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1.定期统计报表2.普查3.重点调查4.抽样调查5.典型调查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的意义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面谈访问法4.邮寄访问法5.电话访问法6.互联网访问法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8.统计台账9.企业内部报表10.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1.统计调查误差2.登记误差3.代表性误差4.登记误差的控制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第三章统计整理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及其基本编制规则。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三、统计整理的方法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三、统计分组方法(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二)统计分组方法四、统计分组体系(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第三节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分配数列的种类三、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一)列表法(二)图示法五、正态分布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第五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三、统计表的分类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1.统计整理的概念2.统计整理的意义3.统计整理的内容4.统计整理的方法第二节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2.统计分组的作用3.统计分组的方法4.统计分组体系5.简单分组6.平行分组体系7.复合分组8.复合分组体系9.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10.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第三节次数分布1.次数分布2.分配数列3.品质数列4.变量数列5.组距6.组限7.等距数列8.异距数列9.组中值10.频数11.频率12.正态分布13.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14.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16.计算频数与频率17.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18.正态分布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2.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3.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第五节统计表1.统计表2.统计表的作用3.统计表的构成4.统计表的内容5.统计表的分类6.统计表的编制第四章统计指标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统计指标的涵义、特点、作用和种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的涵义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三、统计指标的种类四、统计指标体系第二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实物单位(二)价值单位(三)劳动时间单位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第三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二、相对指标的作用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第四节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二)平均指标的作用(三)平均指标的分类二、算术平均数(一)简单算术平均数(二)加权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一)简单调和平均数(二)加权调和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第五节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2.数量指标3.质量指标4.总量指标5.相对指标6.平均指标7.标志变异指标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9.统计指标的特点10.统计指标的作用第二节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4.时期指标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7.价值单位8.劳动时间单位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12.总量指标的作用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15.总量指标的计算第三节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结构相对指标5.比例相对指标6.动态相对指标7.比较相对指标8.强度相对指标9.相对指标的作用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第四节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2.简单算术平均数3.加权算术平均数4.简单调和平均数5.加权调和平均数6.平均指标的作用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8.几何平均数第五节标志变异指标1.标准差及其计算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第五章时间数列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二、时间数列的作用三、时间数列的种类(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四、时间数列的特征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三、增长量(一)逐期增长量(二)累计增长量(三)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四、平均增长量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一)定基发展速度(二)环比发展速度(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二、增长速度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一)水平法(二)累计法考核知识点: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1.时间数列2.时间数列的作用3.时间数列的种类4.时间数列的特征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1.发展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3.增长量4.平均增长量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8.增长量的计算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1.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3.年距发展速度4.年距增长速度5.发展速度的计算6.增长速度的计算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第六章统计指数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二、统计指数的分类(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三、统计指数的作用第二节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概念(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概念(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三)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一、指数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