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的组限是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的,所以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限/2=200+(200-170)=230A260B215C230D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品质标志是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特征的,它反映的是总体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异,它不能用数值来表现。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D)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A)A变量分组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A各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A)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B)A上限所在组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B)A正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C)A标志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A)A左方B上端中部C右方D下方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BCD)A区分现象的类型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ABC)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职工人数(人)50——6060——7070——8080——10010202617总和73A品质数列B变量数列C分组数列D异距数列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ABCD)A人口按性别分组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CDE)A总标题B主词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AC)A单一表B简单表C分组表D复合表E综合表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BCE)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这一分组(这个找不到)A是等距分组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C末组组中值为800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600-800元组内12.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BC)A各组频率大于1B各组频率大于0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五、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数据整理?简述统计数据整理的原则和步骤。统计整理即“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准确、系统、条理清晰、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广义地说,统计整理也包括对次级资料进行的再加工。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分配数列。它说明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配的情况。分配数列包括两个因素:组的名称和各组的单位数。分配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频率)。分配数列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前者称品质数列,后者称变量数列。因此,在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刻的政治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就成为进行统计整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的步骤如下:1、设计和制订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汇总过程中的各种差错。5、将汇总的结果表示出来。6、系统地积累统计资料。2.统计数据分组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方法:1、品质分组2、数量分组3、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原则:1.必须坚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别性,这是统计分组的一个基本原则:2.必须符合完备性原则,即所谓“穷举”性。3.必须遵守“互斥性”原则,即总体任一单位都只能归属于一组,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4.简要说明单项数列、组距数列的适用范围。变量为离散变量,且变量值种类较少适合编制单项数列变量为离散变量,变量值差异较大,变量值种类较多;或者变量为连续变量适合编制组距数列5.编制组距数列时怎样确定组数和组距?组距数列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简称。以变量的一定变动幅度很大的不连续变量,一般编制组距数列。因此,组距数列既有连续变量数列,又有不连续变量数列。距组数列中每一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称为组距,按照各组组距的相等与不相等,组距数列又分为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六、计算题(计算题答案在三道计算题后面)1.有一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898876997460826093999482777997788784796598675972568l7773656683638986959284857970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不及格;60—75分为中;76—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试把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中、良、优四组,编制一张次数分布表。2.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次数分布如下表:考分人数比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人数(人)比率(%)人数(人)比率(%)60以下60—7070—8080—9090以上2711128合计40要求:根据上表资料,计算相应的数字,填入表中空格,并说明各指标的意义。3.某公司所属20家企业某月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企业编号工业增加值企业编号工业增加值ABCDEFGHI46681183379508927127KLMNOPQRS247892574060725866J99T74要求:进行汇总,编制组距数列。六、计算题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比率(%)60分以下60——7576——8990——1002111985.027.547.520.0合计40100.02.考分人数比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人数(人)比率(%)人数(人)比率(%)60以下60-7070-8080-9090以上27111285.017.527.530.020.0292032405.022.550.080.0100.0403831208100.095.077.550.020.0合计40100.0────────3.增加值分组过录企业数(家)增加值20-4040-6060-8080-100100以上33、27、2446、50、57、40、5868、79、78、60、72、66、7489、99、92118、1273573284251497280245合计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