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孔子一、《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书名叫论语?1.《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论语》之最大价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养。修养人格,决非徒恃记诵或考证,最要是身体力行,使古人所教变成我所自得。孔子讲的人格标准,凡是人都要遵守的,并不因地位的高下生出义务的轻重来。——梁启超2.《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论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论读第四声时的解读)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弟子轮流发言,谓之论语(第二声)刘熙《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也有附会说意指轮流发言,故有通假轮语之说。所以说来,两种读音都有道理,都可行。不可厚此薄彼、固执己见。二、你认为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在哪里思想、教育等方面自由发挥在孔子之后,兴私学、讲学(诸子百家由此兴起)、养士养客之风气由此而大起。平民身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中逐渐成为颇具影响的一派新兴势力。孔子始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孔丘在外十多年,当祖国一声召唤,立即归去。回鲁以后,爱国的政治热情,不减当年。虽然已是年近古稀的老者,并未见有黄昏思想或不满的情绪。而是一如既往,以振兴祖国为已任。他一贯好学,“学而不厌”,直到晚年还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虚心学习,刻苦自厉,终于铸造成“博学多能”,成为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博学者。孔子很早就注意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直到逝世之前,一直力耕不辍。孔子完成了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经)的整理,对华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晚年做了大量上古文献古籍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因史记作《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之仪表”孔子在一个失落价值的时代,重新阐释发扬了一些旧的价值,赋予其以新的意义和内容,开创了中国文化二千多年的文明。今天我们也正身处一个转折时代,为复兴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无疑具有吸收与参照的价值。今天,我们也都有心灵上的困扰,信仰上的迷失。我们有甚至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生存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也不知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应如何相处。即使眼前有各种宗教与各种学派的思想,供我们采撷,也许正因为选择太多了,反而难以取舍,这一迷惘也需我们重新认识先贤的教义。”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从现代精神的角度重新研究和解读孔子以及《论语》,会令我们有一种回归家园之感三、请对《论语》名篇原文(未定)字句、意思进行正确解释,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出大意四、分别写出古今三位对《论语》讲解研究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姓名现代:钱穆南怀瑾星云大师于丹杨伯峻古代:何晏(魏)《《论语》集解》孔颖达(唐)《十三经注疏》《《论语》正义》朱熹(南宋)《《论语》集注》五、请列出四书五经的篇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译文: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第二讲上杨墨•一、“杨朱哭歧”与“墨子泣(悲)丝”这两个成语大体是何内容?杨朱与墨翟为什么要哭?《荀子·王霸》:“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为可哀甚于衢涂。呜呼哀哉!君人者千岁而不觉也。”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亦作杨朱哭。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治国亦然。”有一回,墨子见人染丝,感慨于「(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联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而国家随人事而兴衰,社会随风俗而浮沉……于是,引发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如果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如果所交朋友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墨子发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感叹!墨子看到洁白的丝被染成不同颜色,感伤世人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曲意深刻,音韵悲怆。•二、怎样理解“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样的主张?答:杨朱的个人主义实为怀疑主义,不单是利己主义,是对生命本真的认识,对个人权益的坚守。一、杨朱反对“法先王”。他认为舍弃当今的人而去赞誉古代的先王,是赞誉枯槁的死人骨头。因此,他主张建立自我爱惜与维护的社会。这种政治主张是从“为我”而不“侵物”的学说衍生出来的。即一方面从“损一毫而为天下,不为也”,衍化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另一方面,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还应衍化出:人人不以天下大利,人人不易其胫一毛,天下治矣。就是说,人人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贪天下大利而拔自己一毛;各自好自为之,不侵犯和干扰别人,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这也是早期的道家思想。二、杨朱主张”贵生重己““轻物重生”,即重视生命与个体的存在:“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显学》)“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汜论》)“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淮南子·汜论训》)三、对相机应变和无所适从的荒谬的人生感到悲哀,主张简单本我、自我的生活。”哭歧”实际上表现了杨朱对人生擅变、机巧与彷徨茫然的无奈与不满。同时,杨朱预感到乱世的到来,生命的丧失,深感忧虑•三、以现代汉语翻译《墨子》以下段落:“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其有利,且易为也,不可胜计也,我以为则无有上说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答:现在至于兼相爱,交相利,这是有利而容易做到,并且不可胜数的事。我认为只是没有君上的喜欢罢了,只要有君上喜欢,用奖赏称赞来勉励大众,用刑罚来威慑大众,我认为众人对于兼相爱、交相利,会像火一样的向上,水一样的向下,在天下是不可防止得住的。•四、墨子“天志”“明鬼”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有什么区别?答:墨子“天志”、“明鬼”,其有神论的主张,趋同宗教信仰,对神意的服从,容易走入极端化被人利用。与孔子务实的、人伦的、中庸的思想如“不语怪力乱神”相左,后世如太平天国等天帝信仰即为悲剧佐证之一。•五、写出鲁迅先生短篇小说《非攻》的故事情节梗概,并结合墨子生前的言论事迹谈谈对鲁迅这篇小说的看法。答:描写了战国时代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在鲁迅笔下,墨子是为人民利益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化。《非攻》还包含着一些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和批评。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言行,描绘形象、刻画性格、揭示心理是《非攻》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非攻》的语言,体现了鲁迅文体的基本特征:凝炼、结实、精深。《非攻》在艺术上也有一些粗糙之处,反映了其“油滑”之“弊”。第二讲下老庄一、道家与道教是一回事吗?区别在哪里?道教与道家不同,道家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流派,而道教是宗教,但二者之间又有联系,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道」为道教所继承改造,道家创始人老子被道教塑造为太上老君,《道德经》和《庄子》既是道家典籍,又成为道教的「真经」。道教在多方面继承改造了道家的东西,继承显示出与道家的联系,改造则显示了区别。可以说,道教与道家的价值取向根本上还是不同的。按照后世的划分标准,一般把道家的发展阶段分为:先秦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道家。魏晋以后,道家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不复存在,道家被道教取而代之。所以魏晋以后人们所说的道家,除了确指先秦和汉魏晋道家以外,多指的是道教。即便是人们常说的「唐代钦定道家」,其骨干多是道教中人物,实际上也是道教。因此可以说,魏晋以后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会上扮演角色,发挥功能作用。美国学者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指出:「认为道教是作为纯哲学的道家思想的普遍堕落和腐败的产物的看法是毫无道理的,我们应用另一种眼光来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所缺少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对於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道家诉诸心灵或理性,而道教却诉诸於人的情感、情绪或情趣。道教充分普遍而又巧妙地利用人的敬惧、神秘和惊异等感觉,而道家却对此熟视无睹。」不仅看到道教与道家的差异,而且认为两者是互补的,道教对於一般人的现实生活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要认识和理解道教,必须明确区分道家与道教,同时又不要忘记二者间的密切联系。二、常言道家的“道治”、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三大流派。你比较认可哪一流派?为什么?三、“庄学三义”是哪三义?简要说明。•“庄学三义”是指庄子创作寓言的本义、•注者解读寓言的释义、读者接受寓言的取义。四、解释下文并理解其用意:“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庄子•骈拇篇》)野鸭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就是用来说明无论什么事物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这个观点的。后人也常引用这两句话说明这样的道理:凡事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五、熟读《逍遥游》一篇,指出其行文思想与艺术上的特色。•本义:超越时空、功利和物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前半篇以鲲鹏为主,反复引譬设喻,层层否定,推论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寿夭,凡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束缚,就不可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后半篇以辩论的形式,反复引譬设喻,层层递进,分别阐述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无名、无功、无己,合为无为。做到无为才能达到逍遥。•寓意:功名利禄是人生的累赘,只有彻底摆脱功名利禄的累赘,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精神自由建立在超越物质的基础之上,不能超越物质世界,就不可能获得精神自由。屈原一、作为一个原本诸侯邦国、区域性的诗人,屈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并赢得整个中华民族的敬仰与纪念1.屈原高洁美好、正直坚持的情怀与精神追求,达到极致,他一生的光明磊落终至沉江抗争的时代悲剧结局,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2.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署名诗人,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仅有着高尚的情操与突出的思想特征,而且具备鲜明的自传体色彩,把人、把“我”的书写完成得淋漓尽致,如完美的乐章。3.作为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填补与丰富了中华文化长期以北方文化为主体显现的历史空间,让中华文明尤其是文学部分更显多样性、互补性与整体性。文学从此诗、骚并存,如日月朗照,交辉与启迪后世。二、“楚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