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狂背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这个是我整理出来的可能会考的名词解释,括号里是历年出过的题目)第三章1.海水:是一种溶解有多种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气体以及含有许多悬浮物质的混合液体。1902年盐度定义(07、09):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是g/kg,用符号‰表示。2.海水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样中的含量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3.氯度(08):1k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氯离子的总克数。单位是g/kg以符号‰来表示。4.标准海水(09):氯度值为19.374‰,对应盐度值为35.000‰。5.盐度与氯度关系式(07):S‰=0.030+1.8050Cl‰6.热容: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J/℃。7.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g/K,J/Kg/℃。8.热膨胀系数: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热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9.比容:单位体积的质量。10.位温(08):海水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此时的相应密度称为位密。11.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12.绝热变化(15):在海水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上述海水微团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13.饱和水汽压:对纯水而言,所谓饱和水汽压,是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14.海水渗透压:如果在海水和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但盐分子不能透过。那么淡水一侧的水就会慢慢渗向海水一侧,使海水一侧压力增大,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15.表面张力: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小,这就是表面张力。16.海水状态方程:海水状态方程是指海水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与密度或比容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可根据此用现场实测的温度、盐度及压力来计算海水的现场密度。17.海冰: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称为海冰,但在海洋中所见到的冰除海冰之外,还有大陆冰川、河流及湖泊流滑入海水中的淡水冰,广义上都统称为海冰。18.极锋(12):大洋冷暖水区在亚极地海面的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很大,形成极锋。19.大洋主温跃层“永久性跃层”(13):海水温度一般随深度而递减,在递减率(或温度梯度)最大处的一定厚度的水层称为“温跃层”。大洋中低纬度和中纬度的海域,大约在200米和1000米水层之间的温跃层,由于它不随季节而变,故称之为“永久性温跃层”或“主温跃层”。20.上均匀层“上混合层”:暖水区的表面,由于受动力及热力因素的作用,引起强烈的湍流混合,从而在其上部形成一个温度铅直梯度很小,几近均匀的水层,常称为上均匀层或上混合层。21.季节性跃层:在混合层下界,特别是夏季,由于表层增温,可形成很强的跃层,称为季节性跃层。冬季,由于表层降温,对流过程发展,混合层向下发展,导致季节性跃层消失。22.密跃层:在赤道至副热带的低中纬度海域,与温度上均匀层相应的一层内,密度基本是均匀的。向下,与大洋主温跃层相对应,对应的密度铅直梯度也很大,称为密跃层。23.水团(08):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24.水型:指性质完全相同的水体元的集合。25.水系:符合一个给定条件的水团的集合,水系的划分只考虑一种性质相近即可。26.海洋混合(13):在海洋中各种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海水不断的发生混合。混合是海水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混合过程就是海水的各种特性逐件趋向均匀的过程。第四章27.海水主要成分“大量,常量元素”(08):指海水中浓度大于1*10-6mg/kg的成分。属于此类阳离子:Na、Ka、Ca、Mg和Sr五种,阴离子有Cl、SO4、Br、HCO3(CO3)离子、氟离子五种,还有以分子形式存在的H3BO3。其总和占海水盐分的99.9%,称为主要成分。28.保守元素(12):成分在海水中含量较大,各成分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所以称为保守元素。29.非保守元素:浓度受生物活动影响较大,性质不稳定,属于保守元素。30.营养元素“营养盐”“生源要素”(08):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指N、P、Si,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经常受植物活动的影响,其含量很低时,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31.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浓度小于0.05微摩尔每千克,但又不属于营养元素者。32.元素在海水中逗留时间(07、08):元素以固定速率向海洋输送,如果要把全部海水中该元素置换出来的平均时间。T=海水中某元素的含量/该元素每年进入海洋的量=1/kk是输出速率常数33.缓冲容量:海水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这种缓冲能力主要是受二氧化碳系统控制的,缓冲能力可以用数值表示,称为缓冲容量,定义为使PH值变化一个单位所需加入的酸或碱的量。34.总碱度(09):海水中氢离子的接受体的净浓度总和称为碱度或总碱度。35.碳酸盐碱度(09):碳酸盐碱度是HCO3和CO3对碱度的贡献,海水中碳酸氢盐和两倍碳酸根离子摩尔浓度的总和即为海水的碳酸盐碱度单位是mol/dm2用CA表示。36.总溶解无机碳(12):海水中各种碳无机形态浓度之和称为总二氧化碳或总溶解无机碳。37.游离的CO2、(11):在海洋二氧化碳体系中,CO2+H2CO3的含量很低,常把CO2+H2CO3称为游离的CO238.保守气体:海水中不参加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气体,叫做保守气体。如惰性气体和氮气等。保守气体在海水中的分布仅受海水物理过程的影响。39.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水体产生有机碳的量。40.生化需氧量BOD(11):在需氧条件下水体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所消耗氧气的量。BOD5指在20度下培养5天,称为5日生化需氧量。41.5日生化需氧量(BOD5):在需氧条件下,20摄氏度,培养五天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消耗氧气的量42.化学耗氧量COD(13):向水体中加入一定的氧化剂,氧化后把消耗氧化剂的量换算为氧的毫克数。CO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机物含量。43.表观耗氧量AOU(15)假设海表面水体与大气处于平衡,水体的含氧量达到饱和,水体下沉后,由于有机物等的分解,溶解氧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两者差称为AOU。44.海水中碳酸钙的的饱和深度(15):在海水中,CO32-饱和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实测的海水中CO32-浓度垂直分布曲线将与CO32-饱和浓度的垂直分布曲线产生交点,该交点对应的深度即称为饱和深度。45.碳酸钙的表观溶度积:当达到热力学平衡的时候,碳酸钙的溶解速率等于沉淀速率,海水中各离子组分的含量将保持恒定。通常用碳酸钙的表观溶度积(K*SP)来表示碳酸钙的沉淀与溶解平衡:K*SP=[Ca2+]sat.[CO32-]sat其中[Ca2+]sat和[CO32-]sat分别表示碳酸钙在海水中达到饱和时的Ca2+和CO32-的浓度。46.营养盐再生“再矿化”:有机物氧化分解最终将氮、磷、碳等主要营养盐重新返回海水之中,称为营养盐再生或再矿化。47.营养盐(08)(生源要素):海水中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种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微量营养盐、生源要素。48.痕量营养元素:海水中Fe、Mn、Cu、Zn、Mo、Co、B等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很低,但也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称为痕量营养元素。49.水体临界深度:是指水体中单位体积24小时内藻类的总生产量等于总呼吸量的水层深度,即净生产量等于零的深度。50.51.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nitrogenfixation):分子态氮(N2)在海洋某些细菌和蓝藻的作用下还原为NH3,NH4+或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52.氮的同化(Ammoniaassimilation):NH4+或NH3被生物体吸收合成有机氮化合物,构成生物体一部分的过程;53.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在某些微生物类群的作用下,NH3或NH4+氧化为NO3-或NO2-的过程;54.硝酸盐的还原作用(Assimilatorynitratereduction):被生物摄取的NO3-被还原为生物体内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55.氨化(Ammoniafication):有机氮化合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NH3或NH4+的过程;56.反硝化(Denitrification):NO3-在某些脱氮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化合物(N2或N2O)的过程。57.活性硅酸盐(1216):通常把可通过0.1~0.5μm微孔滤膜,并可用硅钼黄比色法测定的低聚合度溶解硅酸等称为活性硅酸盐,这部分硅酸盐易于被硅藻吸收。58.硅质软泥(13):含硅海洋生物的残体沉降到海底后,形成硅质软泥,是深海沉积物的主要成分。第五章59.海流: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的形式。60.等压面:海洋中压力处处相等的面称为等压面。海洋学中把海面视为海压为零的等压面。61.正压场:在静态的海洋中,海水密度为常数或者只是深度的函数时,海洋中压力的变化也只是深度的函数,此时海洋中的等压面必然是水平的,即与等势面平行,这种压力场称为正压场。62.斜压场:当海水密度不为常数,特别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时,此时等压面相对于等势面将会发生倾斜,这种压力场称为斜压场。63.内压场:由海洋中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斜压状态。64.外压场:由于海洋外部原因,例如海面上的风、降水、江河径流等因子引起海面倾斜所引起的压力场称为外压场。65.密度流(16):由内压场导致的地转流称密度流动,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等压面与等势面平行的深度上流速为零。其流向也不尽相同。66.切应力:当两层流体作相对运动时,由于分子粘滞性,在其界面上产生的一种切向作用力。67.海面风应力:海面上的风与海水之间的切应力,称为海面风应力,它能将大气动量输送给海水,是大气向海水输送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68.引潮力(09、13):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69.地转流(10):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他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这种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取得平衡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70.上升流(09):由于海水体积连续性,在幅散的地方将产生海水从深层向上涌升的流动,即为上升流。第六章71.小振幅重力波:亦称正弦波,是一种简单波动。指波动振幅相对波长无限小,重力是其唯一外力的简单海面波动。72.驻波(10):频率和振幅相同,振动方向一直,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形成的波,上述两列波叠加后波形并不传播,称为驻波。73.海洋内波(12):海洋内波是海洋内部发生的波动,发生在海水密度层结稳定的海洋,他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海面以下。74.开尔文波:开尔文波是一种长周期动力波,它同时受重力和科氏力的作用。既具有重力波的基本特征,又在科氏力的作用下产生其他一些特点。75.罗斯贝波:亦称行星波,它是一种远远小于惯性频率f的低频波。它的恢复力不是重力也不是科氏力,而是科氏力随纬度的变化率。76.风浪:指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77.涌浪(11):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者由当地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者风向改变后海面遗留下来的波动。第七章78.平潮: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79.停潮:落潮时潮位不断降低,降至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为停潮。停潮的中间时刻称为低潮时。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