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真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马克思早期思想(二)(1842-1845年)一探讨国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二《德法年鉴》时期:异化论与社会革命论的结合三实践的人道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四批判鲍威尔;《神圣家族》一探讨国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克罗茨纳赫,1843年6-10月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黑格尔国家观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如果家庭和社会的法律与利益同国家的法律和利益发生冲突,家庭和市民社会要服从国家,它们的存在以国家的存在为转移。2、人性国家与非人性国家;(1)马克思认为理性是国家的本质和基础。判明国家与法律现实性的尺度是理性,在国家问题上就是以国家概念为尺度。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国家应该是政治的和法的理性的实现”;“真正的法律是反映自由的肯定存在”;“法律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2)人性国家实现理性自由的国家,是符合哲学要求的国家。“哲学所要求的国家是符合人性的国家”;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人能自由地实现自由,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3)黑格尔的国家观点,没有真正做到从人的观点来进行考察;黑格尔“在国家中寻找逻辑概念的历史的再现”;不是思想适应于国家的本性——人的理性自由,而是国家适应于现成的思想。3、政治国家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二重化;(1)马克思区分政治国家与非政治国家;非政治国家:也称物质国家,即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最初是指僧侣阶层和封建贵族之外的第三等级;其引申含义是指财产关系、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尤其是指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关系。(2)古希腊社会,政治国家与物质国家存在“实体性统一”;政治国家本身是市民的生活和意志的真正的唯一内容;(3)中世纪社会,两者的统一性达到顶峰;市民社会的等级与政治国家的等级同一。(4)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政治国家给予每一个人以“平等”权利,他是人,是国家成员;而在“市民社会”中则存在着种种差异;(5)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二重化;每个人既是国家的公民,又是市民社会的成员;人的经济生活,被看做是纯粹私人生活领域,看做与人的本质无关的东西,而政治上的抽象平等权利,则被看做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根本特性;政治制度发生异化。人民创造了国家制度,民主制是国家制度的“类概念”,其他是“种”,但是,人民反而从属于君主和贵族的政治制度,这是一种异化。4、针对黑格尔的国家与法的思想,马克思得出了自己的结论:(1)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基础和前提。(2)不是政治国家决定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私有财产是国家制度的基础。(3)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它代表着虚幻的共同的利益,它不是市民社会矛盾的调和而是市民社会的矛盾的表现。二《德法年鉴》时期:异化论与社会革命论的结合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批评布鲁诺·鲍威尔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1、鲍威尔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措施;把犹太人解放的要求归结为宗教问题,认为应当消除宗教信仰,复归于自我意识。2、马克思认为放弃宗教信仰不是政治解放的前提,相反,政治解放是国家摆脱一切宗教、宗教特权的前提。人类摆脱宗教异化的两个层次:一是国家摆脱宗教(政治解放),二是人类彻底摆脱宗教(人类解放)3、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理论(1)宗教解放及局限性。宗教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是它的表现,人们的宗教异化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政治异化,因而,不应该把世俗问题归结为神学问题,而应把神学问题归结为世俗问题。不应以迷信说明历史,而应以历史说明迷信。(2)政治解放及其局限性。政治解放的宗旨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承认信仰自由,取消财产资格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限制等等。政治解放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政治解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宗教问题,政治解放并没有解决现存社会的问题。政治解放并没有取消私有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并没有使人从政治动物跃进到真正的人,而是转变为市民社会的成员。(3)人类解放理论。实现真正人的解放。消除个体与类的矛盾,消除市民社会中彼此孤立的利己主义状况。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是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第一、人类解放的内涵是消灭私有财产,扬弃人的自我的异化。第二、人类的解放的完成是人真正的过着类生活。第三、人类解放的力量是无产阶级。“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它本身表现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4马克思的理论工具——彻底的人道主义的批判哲学(1)把哲学批判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评。(2)批判就世界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3)把以人本身为核心的理论变成一种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三实践的人道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异化范畴及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1)异化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人或者物向与自身本性相反的方向转化。(2)异化社会人同自己固有本质相异化、相矛盾的社会。表现:A.生产的目的是占有,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丰富性的本质;B.物与物的关系压倒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语言失效,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物品;C.彼此之间不把对方看作人,而是生产产品的工具和手段。人的价值贬值。D.人的价值就是人所拥有的物品的价值。(3)异化劳动劳动是人的类特性。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指在私有制条件下,特别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作为人的本质活动的劳动变成了制约人、统治人的力量。(4)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A、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殖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B、劳动活动的异化。表现为劳动是外在的,劳动是强制的,劳动是属于他人的。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工人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C、人的本质的异化。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劳动对人是异己的本质,它变成了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精神不是丰富的,而是单调的;自然不是美的,不是人的一部分(无机身体),而是一种外在的、单纯的有用性。D、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和谐的,而是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2劳动异化的扬弃和共产主义(1)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私有财产不是一种永恒的现象。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劳动外化的实现。(2)异化劳动与分工分工与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注意:马克思这时关于分工的思想有一定意义,但不全面。分工比私有制的历史更早。如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的分工等。私有制在剩余产品出现之后出现。(3)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劳动本身。劳动具有双重效应:积极方面:劳动体现了人的主动性,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消极方面:劳动体现了人的受动性,劳动需要对象物。而且劳动者需要维持自己生存,劳动也是人被动维持生存的手段。(4)共产主义的核心是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积极的扬弃,而扬弃异化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复归。第一、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第二、自我异化的扬弃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本质的复归。第三、这种对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在以往的历史的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基础上的复归。第四、共产主义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即积极的人道主义的生成。第五、取代异化的人的将是“总体的人”。总体的人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1)人是类存在物。人有意识地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把类作为自己的本质。人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并把自身当作普遍的、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人的普遍性表现在,人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无机身体。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存的无机界的范围越广阔。(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和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进行创造。人按照双重的尺度再生产整个自然界。(3)人的类的特征:自由自觉地再生产自身和自然界,即创造世界与自我创造。(1)人与自然的统一1)人化自然:指被人的对象化活动所改造、变形、再创造,同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主客体统一的自然。2)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人化自然。3)工业和自然科学实际地创造着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创造着人与自然的统一。4)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是同一种科学。4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2)完成了的或者彻底的自然主义。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第一、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这些力量表现为天赋、才能与欲望,具有能动性与主动性;第二、人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人的欲望的对象在他之外。第三、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只有在对象化的活动中才能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想象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3)完成了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第一、人的本质不是给定的,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而在对象化中确证自己的本质。第二、人的对象也不是自在的给定的,而是通过人的活动而对人生成的,在这一生成的过程中,它失去自然的自在性。第三、人的历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改造自己的过程。四批判鲍威尔;《神圣家族》1、背景1844年8月末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了马克思,两人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事业上的合作。《神圣家族》写于1844年8月-11月,发表于1845年2月,原定书名《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付印前改名《神圣家族》;神圣家族指布鲁诺·鲍威尔及其支持者。鲍威尔1843年12年创办《文学总汇报》,表示与“1842年的激进主义”划清界限,认为群众是消极被动的“群氓”,是历史进步的阻力,推动历史进步的唯一力量是“批判的批判”,而他们自己是“批判的批判”的代表者。2、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决定论(1)自我意识作为世界的基础;自我意识是万物的根源,是一切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事物起源于自我意识”,“世界的唯一力量是自我意识,而历史除了是自我意识的变易和发展外,没有任何别的意义”。自我意识超越于实体之上。整个发展过程,是自我意识创造客体,又不断扬弃客体的过程。关于历史。真理高于历史,历史高于人。个人仅仅是历史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历史又是真理达到自我意识的过程。(2)关于宗教;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是一种恐惧、压抑心理,即不仅不相信人类、自我意识,连上升为自我意识的普遍性的勇气都没有,这是精神的贫乏和空虚。宗教是一种束缚人的力量,人把自己的普遍力量当作一种异己力量同自己相对立,并蔑视自己,把救世主当作自己存在的保证。宗教使人消极、贫穷、可怜和不幸。(3)强调理性的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一些范畴,只要在思想上取消这些范畴,就改变了现实。工人应当放弃任何实际政治活动,而专注改变自我。(4)关于群众;群众自以为占有许多真理,实际上群众与真理无关,真理是面向心灵深处,而不是面向经验的人。历史活动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这些活动引起了群众的关怀和唤起了群众的热情。(5)3、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1)揭露思辨哲学的根本错误;思辨哲学把从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观念作为独立存在的本质,变成了第一性的,而把具体的现实事物变成第二性的、虚幻的东西。如:把“果实”概念看作是梨、苹果等的“实体”,是真正的本质。(2)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物质生产,而不是自我意识;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自然科学和工业,是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犹太精神不是在宗教学说中,而是在工商业实践中,在现实生活中。(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是由它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结构显现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